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共同富裕,啥时候?

火烧 2009-06-1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9
文章探讨共同富裕实现时间,指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消除两极分化,但当前分配不公和富人集团形成阻碍了共同富裕。强调改革需关注分配环节,落实公平政策,推动社会公平与稳定。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到2001年,我做了九年初中政治老师,其中五年送毕业班。在课堂上,我连续五年向我的学生讲解着本文开头所述的理论。今年是2009年了。离开讲坛已经8年了。我不知道我当初的学生见了我会不会问这个问题,“老师,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到底是在啥时候?”我甚至不知道我是不是应该咬紧牙根说:“快了”。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做得不错。虽然说离我们的目标可能还很远,但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从这个角度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一点,我们做得不好,而共同富裕则离我们可能更远一些。两极分化问题必须解决,共同富裕必须实现,否则我们就偏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一部分人富裕,一部分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一部分人极端富裕,一部分人极端贫穷,更不是社会主义,这不可能是社会主义。  

改革是为了解决问题。社会主义经济中,也存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之所以要改革,就是要通过纠正上述四个环节中存在的制约生产力发展的问题,促进生产力发展,目的还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我们三十年的改革历程,其实只是部分的解决了一个环节——生产环节——的问题。因为后三个环节存在问题,反过来也使生产环节产生了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改革取得的丰硕成果并没有被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谁享受到了这些成果,看看各地政府、银行、电信、电力、石油、房产、证券等机关或行业的豪华大楼、每个城市都有以豪华别墅为标志的富人区还有满街横冲直撞的豪华轿车,答案应该不难找到。有人说,当前中国社会突发事件规模越来越大,频率越来越高,原因是我国发展到了人均GDP一千至三千美元这个阶段,即所谓不稳定期造成的,这种理论对于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突发事件可能有道理,但用于解释社会主义国家的突发事件,显然是非常苍白的。如果没有分配上的不公,没有两极分化,那么当前的中国社会依然是稳定的,不仅非常稳定,而且民族凝聚力及政府的亲和力之强也肯定是无与伦比的。然而……  

十七大报告敏锐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初次分配也要注重公平”即是最好解读。但这里有一个问题。由于三十年来,我们过于注重发展生产力,过于注重GDP,我们不仅忽视了对两极分化现象的遏制,而且忽视了一个强有力集团的形成。这个强有力集团是一个富人俱乐部。他们不仅拥有了傲视穷人的物质财富,而且还在人大、政协中攫取了程度可观的政治权力,有些老总居然能够与当地党政一把手平起平坐甚至凌驾于其上就是证明。一个比较坚强的利益集团已经形成,他们的利益与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是冲突的。党中央注重公平、消除两极分化的政策是好的,但在执行过程中,与这一集团的利益必然存在冲突。可以预料,执行该政策的阻力会很大。  

不知是有意忽视还是粗心,“市场万能论”者确实很少提及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是不能解决的。不仅如此,市场还不能解决资源浪费问题、公共产品问题以及社会大众对教育、卫生、住房的普遍要求问题,更不能解决社会分配不公导致两极分化问题。而两极分化的极端就是形成一大批对国家、社会不满的人群,他们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在普遍而强烈的不满情绪支配之下,足以产生巨大的摧毁一切的力量。中国人是有爱国传统的,但爱国与爱国家政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否则现在应当是西周时代,而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改朝换代是痛苦的,这个痛苦可以让生活在这个共同体里面的任何人感觉到,而不只是让某个群体感受到。“市场万能论”者似乎对这个结果视而不见,而只是忙于在报端媒体发一些充满幻想的有关“市场至上”的文章,或洋洋自得地在电视台胡诌八扯。他们偏偏既得了名,又得了利。如果说当时为改革开放造势的某些学者毕竟还是为改革开放做出了理论上的贡献的话,那么今天鼓吹继续私有化、削弱党和政府的领导力、一切交给市场的言论,则是要把社会主义中国推向一条不归路。  

我想了解时下中国究竟有多少人领取失业金。但上网一查,只查到了2003年的数据,全国为440万人。查到了2008年7月银川市的数据为5042人。由于我们社会保险制度尚在健全之中,所以我们可以推断,2003年全国真正失业的人数超过440万,2008年7月银川市真正失业的人数超过5042人。失业金或许各地的标准并不一致,但在当地来说,应当都不会太多。除了失业人员,还有大批的低收入人员。这个数不知道,我们只能推测:为数不少。这里又有一个问题,经济收入上的巨大差距,会不会造成政治及人身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不平等?共和国的法律规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这在经济上落差巨大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吗?答案也是非常明白的。但根本问题还不在于此,当你衣衫褴褛地面对一位浑身珠光宝气的大老板时,你自己感觉你能和他平起平从吗?也许你会说“我没感觉到有什么不平等,我反而对用非法手段攫取财富的人非常瞧不起,他越富,我越瞧不起他”,但这只是你的个人感觉,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种感觉,甚至是绝大多数人不会有这种感觉。这种没有来由的不平等感比法律面前事实上的不平等对社会稳定和谐的毁灭性还要强。司法中某些非法操作造成贫富阶层之间的不平等事实毕竟会被捂着盖着,而在日常生活中你所感受到的没有来由的不平等感却是时时刻刻伴随着每一个人。对这种不平等感不及时疏导而任其积累是很可怕的。  

平均主义大锅饭制约人们的劳动积极性,阻碍劳动效率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引进市场机制。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机制是正确的,但是不能忘记了,我们的市场机制是社会主义的。市场机制引起两极分化的弊端必须通过社会主主的根本制度来克服,来制约,否则哪里还有什么社会主义呢?市场机制必然产生贫富差距,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应当有能力将这个贫富差距控制在足以保障社会稳定和谐的范围内,而不是制造一大群像火药桶一样的贫困群体。贫富差距必然造成事实上的不平等,这是在当今发展阶段难以解决的问题,但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必须由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将其控制在有些许怨言但尚能忍受的范围内。不如此,就不能保持社会稳定,而社会动荡足以毁灭我们千辛万苦所创造的革命与建设成果。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在于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消除两极分化,消灭剥削,这只是政治层面上的。在经济层面上,社会主义还将消除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所引发的生产过剩与劳动人民的购买力不足导致的经济危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什么意思?就是说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得不到满足,仅仅是因为生产落后,而不会是因为分配问题。可事实呢?现在我们有了生产能力,恰恰是劳动人民买不起才显得产能过剩了。“内需不足”难道不是这个问题的另一种表述吗?这是社会现实无情地抽了“市场万能论”者一记响亮的耳光。这记耳光,马克思已经抽过一次了。  

今天我们应该清醒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这句话里,不仅“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一个过程,而且“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也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不知什么时候实现的终极目的。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作为一个终极目的来解释的“市场万能论”者们,实际上是抛弃了“共同富裕”。而共同富裕,既是实现社会公平、和谐、稳定的需要,也是发展经济的终极要求。没有共同富裕,不仅会严重损害社会公平、和谐、稳定,而且会最终阻碍经济的发展。当前发生的经济危机让“市场万能论”者闭了嘴,但危机过后他们还会跳出来。资本主义还会再创辉煌吗?或许吧,但不会是永远。真正优越的还是社会主义制度,至少在目前以至今后一个可以预料的时期内是如此。一位西方经济人士说:资本主义最重要的东西是信用,但资本家恰恰缺少信用。这句话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定了格。  

总结到一点也行能让整个问题更明了,那就是,我们应当经常问问这个问题:共同富裕,啥时候?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