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宋张弘范灭宋于此——读史杂感

火烧 2009-06-09 00:00:00 中华文化 1025
文章回顾南宋灭亡过程,重点讲述崖山之战及张弘范灭宋事件,探讨其历史影响与民族情感,反思历史中汉人助外邦灭国的现象。

近重温些南宋的历史资料,南宋最后灭亡阶段的惨烈及一些逸事,令人唏嘘不已。

宋元最后一战在崖山,元朝统帅张弘范击溃南宋舰队,击破了大宋最后的复国希望,逼得南宋丞相陆秀夫抱着宋少帝跳海自沉,十数万忠臣义士也相继蹈海自尽,凄风苦雨,惨状不可言表。大宋的无量文明覆灭在蒙元铁蹄之下,清明上河图的繁华、四大发明的昌盛、宋词的绝唱,一切烟消云散了。自此之后,后人云,崖山之后无中国。在宋朝时候,商品经济、科技等发达,极有可能逐步发展成为新的社会形态,可惜早早被中止了。此后汉文明再也没有振作起来,我们丧失了最好的发展机会。

  

崖山之战后,民间传说张弘范为了标榜自己的功业,命人在石崖上刻上“张弘范灭宋于此”七个大字。身为汉人的张弘范如此之举,令世人义愤填膺。后人在刻字前面又加了一个“宋”字,变成了“宋张弘范灭宋于此”,以羞辱张弘范恬不知耻之举。而据一些地方志记载,当时张弘范刻下的是"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其实张弘范虽为汉族人,却从父辈起,就已不食宋粟久亦。他父亲张柔,是河北定兴人,农民出身,这时的河北地界已处在金国的统治之下。金国末年,他父亲张柔发展地方武装,成为军阀。1218年,张柔在与蒙元军队交战中被擒,投降了蒙元。1238年,张弘范才出生,此时张柔已投降蒙古人20年。

河北地区,自宋朝建立后,就未被完全统一过,先是辽国,后为金国,始终处于战乱之中。这里的汉人,着实可悲,父母之邦无力把这些失散在外的华夏儿女收入怀抱,虽心向中土,奈何在异族统治之下。这里的汉人,如张弘范之辈,“精英”、“强者”,适逢乱世,为了生存,为了功名,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啸聚山林,四处投机攻伐,本无可厚非,可奈何助人攻灭自己的父母之邦。诚然,后来蒙古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可在当时,却是外邦。南宋政权虽也腐败,可当时蒙元也并不是什么先进社会形态、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且残忍嗜杀,并非“义军”。

    这类故事在后世中国也经常上演,日本入侵中国时期,汪伪政权在南京,汪精卫可自得于“中汪精卫灭中于此”。不仅仅表现为助外邦攻灭自己的父母之邦,使自己的父母之邦处于异族的统治之下,还表现为成为外部势力的代理,最大限度的替外部势力榨取自己的父母之邦,使自己的父母之邦丧失独立发展、强大的可能性,始终处于依附性的状态。

自清朝末年,他国成了天朝上邦,成了中心城市,我们成了边缘,成了乡村,受制于人。因而有些人的民族自卑心强烈,也丧失了民族认同感,只想着进入“中心城市”、“中心国家”,偶尔回故国——“乡村”、“边缘”,看个穷亲戚,如此而已,久而久之,也就改了人种。更有甚者,有意无意,做出损害父母之邦利益的事来。本可努力自强,对祖国母亲不离不弃,迎头赶上。

这类故事,为今人和后人诫,三尺之上有神明,不然被人记上一笔,“华(汉)某某某卖华于……”、“华(汉)某某某骗华于……”,可留之后世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