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交流

被踩死的真理(读《瞧,那个人》有感)

火烧 2009-06-09 00:00:00 读书交流 1025
文章围绕《瞧,那个人》展开,探讨真理被踩踏的现实,尼采对偶像与真理的批判,以及他通过精神苦难与战斗重塑人类价值的思考。强调真理的腐朽与人类精神的挣扎。
    “一阵强风吹过树林,处处有果子——真理凋落下来。这些浪费大丰收的秋天的果实:你行走时被满地的真理绊倒,你甚至踩死了几个真理,——因为真理太多了……”偶像爬到了高处,凭借唯一可以赞美的寻求真理的美德,采到了真理甘美的果实,等他们享用够了以后,将早已散发出腐烂气息的果子扔给那些仰首注视他们的信徒,并且用和善但虚伪的口气告诫他们:“这是真理,供奉它们吧。”偶像的贪婪、信徒的懒惰和无知就这样构建了尼采之前的貌似和谐的但不堪一击的人类世界。
      传说魔鬼是上帝造物第七天的产物。因为给了魔鬼以生命,所以上帝是万恶源头的源头。尼采不信上帝,却默认了魔鬼的存在,他站了出来“断喝一声,上帝死了!”为了寄托自己“改良人类、推翻偶像、重估一切价值”的理想(尽管他将理想也等同于偶像),他制造了另一个上帝——查拉图斯特拉。“他们(指偶像)把书写新的价值到新的黑板上的人钉在十字架上,他们为了自己而牺牲未来,他们把整个人类的未来都钉在十字架上”,“因为我肩负着人类的命运”,所以“有一种责任——这种责任有悖于我的习惯(因为我需要依靠它们得以保存我战斗的身体),尤其有悖于我高傲的天性(因为我只适合生存于未来的由我亲手创造的完美世界)——让我宣称:听我说!”
      “我根本不把这些所谓的‘上等人’当作人,——在我看来,他们是人类的渣滓,是疾病和强烈复仇本能的怪物;他们纯粹是引发灾难的、完全无可救药的、仇视生命的非人……我要与他们为敌:我的优先权是:对健康本能的所有征兆都非常的敏感。”是的,他确实疯了,但这只是他生命最后十一年的经历,而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的理智处于异于常人的(也就是天才的)清醒状态,“在我身上没有任何异于常人的迹象;我就是患重病时身上也没有病态;想在我的本质中找到一丝狂热的痕迹,那是徒劳的。谁也无法证明,在我生命的任何时刻,我采取过狂妄或悲怆的态度。” 像经常会发生的那样,愚昧的人们将他说的话理解为极端的狂傲——这种评论直到现在仍然在显示出一种巨大的、流行的力量——只有一种解释,人们丝毫不想让自己舒适的但肮脏的精神世界得到净化,人们想将美好的愿望寄托于未来,却对眼前世界的猥琐与龌龊充耳不闻,但是“展望未来不应只停留在希望上”。
      尼采通过精神苦难——一个人们通常人们更愿意与之妥协(比如基督教徒对人类原罪的忏悔)而不是正面对抗的魔鬼——认识到了人性之中的软弱并为之感到不安。于是他成了一个战士,一个离精神苦难最近的战士。然而很不幸,他英勇的行为没有博得精神麻木的人们的赞许。最后他崩溃了,他没有败给对手,却在他所同情和怜悯的人们的无知的怀疑和责难声中精神错乱,在一种比孤军奋战更加孤独的孤独中结束了自己富有激情的、战斗的一生。
     不管怎么说,尼采成功了,因为他说的每一句话都如乌云里的闪电照亮了即便是那些能使他觉得“我没有活着的”“受过教育的”愚昧的人由于习惯性的崇拜而变得麻木和黑暗的精神世界,尽管形式非常极端——令人反感的咆哮。反感同样是一种铭记。虽然他没能完成自己雕塑人这个“是怪物、是材料,是需要雕塑者雕塑的丑陋的石头。”的愿望,却让人意识到了自己确实需要被雕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