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从一组据实数据,看一个自然村的没落

火烧 2009-06-0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通过一组真实数据,展现一个自然村从和谐到没落的变化,涉及民风、老人调解、耕牛被盗等细节,揭示农村现状与变迁。

本人老家在离省城一百多公里的贫困县农村。家乡传统观念浓厚,民风淳朴。从新中国成立到1989年四十间,从未发生过任何民事、刑事案件,乡里乡亲发生矛盾,靠一位农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出面调解,一般都能迎刃而解,兹举一例,可见一斑。1989年3月24日村中两位青年妇女发生矛盾,由于双方都有些年轻气盛、争强斗狠,相约当晚请这位老人出面评理。晚上老人提着玻璃罩的煤油灯前去调解,一看双方娘家都各自来30-40人参加,屋里站不下,还站满了整个院子。见到老人到来,都上前打招呼。老人开口说话:“各位亲戚,你们都是准备来打仗的吗?等我给主人打完招呼后你们再动手,以免踩伤我哟!”

老人进到屋里,对双方当事人说:“你们约我来调解矛盾,没想到双方都有亲戚来拜访,既然平时很难碰到一起,现在来了就请进屋喝杯茶,叙叙旧,你们的事,我明天包解决好,解决不好,都到我家吃饭,我请客!”有一方提出:“既然你老来了,顺便给我们评一评吧!”老人说:“不!万一哪个亲戚一时激动起来,那场面我老者管得住吗?我一米六五的个子,一百二十多斤的体重,哪经得起大家的踩踏?”说完就回家了。当晚老人因心肌梗塞而去世。

第二天双方的亲戚们来祭奠,见面后就握手言和了,都表示懊悔不已,不该让老人操心。那时民风多么淳朴,村民多么和谐!

前不久,我年近八旬的叔父辞世,在外工作、打工、做生意的弟弟妹妹们,侄儿侄女们,全都赶回来奔丧,平时只有三口人在家的叔父家哪里安排得下三十多人的庞大队伍。夜里,如我这般年纪的人都各自找地方休息一下。

深夜,族中堂兄让我们到他家休息,堂兄原在县地税局工作,几年前退休后回乡居住,多年不见,聊得起劲,弄来纸笔,记下一组数字:

1989年,我村共有62户人家,其中陈、姜、董三姓各一户,其余59户全姓戎。当时全村(村民组以下同)295口人。

现在全村54户人家,除董姓一户外,53户姓戎,在村居住人口66人,其中:90岁以上1人(本村三年前有位104岁的老人辞世,县委县政府还派人前来祭奠,另有两位分别为98和99岁的老人也在本村过世,邻村的人都说是个长寿村),80岁以上7人,70岁以上8人,60岁以上17人,50岁以上12人,其余21人中有11人是小孩。

房屋全部破败、垮塌,无人居住的有6户,原来几乎每户一头耕牛,近三十年来被盗耕牛20几头,两年前还有5头,至前不久电视台报道,邻县某村在田间耕种时,歹徒抢牛杀人事件发生后,全村耕牛就全部卖光了。现在要耕田,就得到别的村子花80-100元钱,雇牛耕地。但都要等到别人耕牛闲下时才可以雇到,为此耽误了雨水季节,种不了水稻,只能改种其他农作物。

对以上数字,堂哥作了详尽的盘点,40年间全村死亡36人,其中包括一名去年因杀人被判死刑者。

本村通过当兵,读书就业者16人,150多人中有几人在做生意,其余打工。20多人下落不明,其中1人因吸贩毒被判刑,3个女孩利用姿色在外胡作非为。(堂哥原话)

堂哥说:“被处决的那小子,电视和报纸都说他是报复杀人,实际是为600元打工钱,经多次催要,老板不仅不给,还要赖账,情急之下动怒杀人。”

现在留居村里的66人中,分别来自28个家庭,其余25户是户在人不在,2008年村里还出过一桩让人感觉凄凉的事情,某兄66岁,由于妻子早逝,长子被处决,二子原在福建打工,三女远嫁他乡,终日以酒浇愁,每喝必醉,醉则骂人,得罪了村中老幼。88岁的母亲病逝后,请不到人帮忙,自己将棺材拆开搬到山上,然后回来背母亲的尸体上山,众人看不下去,只好帮忙。这才将母亲简单安葬。

堂哥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怕夜里有歹徒“光顾”,前不久村子里两个远嫁他乡的女孩闹矛盾,涉及到离村五里外的一位亲戚,那亲戚夜里喊来家族中的40多人冲击其中一户人家,把房子的基石都拗出了一大条裂缝,最后强行进家打、砸、抢。虽说最终被县法院判两年刑,判赔一万五千元财产损失费。人是被抓了,但钱1分也未拿到。因为那家人很穷,连吃饭都很成问题,哪来的钱赔偿?只好自认倒霉。当晚虽砸的很响,但却没有一人敢出门去看。

堂哥说:“今后除我们在外工作、退休者死亡后必须火化外,其余还要进行土葬的这部分老人,恐怕死后连抬棺材的人都没有了。”

“我们村整个田、土比例为80%比20%,现在可种的田大约在60%左右,并且全是种蔬菜之类的非粮食作物。20%的土基本上都被放荒了,国家说免除农业税,我看不免也得免了,否则拿什么交呢?”

也许再过30年或者更短的时间,我们这个自然村就会在本地没落。留下遗址供后人去祭奠罢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