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言疯语之--如是谵呓,纯是苦趣!
疯言疯语之----如是谵呓,纯是苦趣!
谁在玩你啊?谁的中国?
矜持与矜夸的中国!
锈迹斑斑的中国!
欲哭无泪的中国!
请看:
半殖民化下的苟且呻吟
矛盾分裂自虐下贱躁动郁勃的心绪
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尘埃,
每个人都是时间的灰烬。
文化是一种强暴,而讶异是它的产物。特色社会的多元文化任你选择某种被奸的方式。
面对一个圣女发笑,就是把她看成凡女。
王国附庸下的自由之花盛开不败。
邓贵大是自由主义、拜金主义、解放思想文化的膜拜、蹈行者。
邓玉娇是女权文化、贞节文化的维护实践捍卫者,也是自由主义、拜金主义、解放思想文化的叛逆者、挞伐者。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窃钩者猪,窃国者猴。
特色王法何其多也,特色自由又何其灵活。
万法惟闲,惟人自闹。生命不止,折腾不尽;自由不死,戏剧不断。
人性的枷锁与河蟹世界的域限。
不由自主的心理幻象:
小白鼠在主人的指拨下不由自主地在笼子里的转轮上不停地跑动,直至气竭身亡。
小老百姓在特色框架的不停奔波。
霉湿蚁穴里的屁民蚁民们在特色幻雾下默默地苟且蛹动。
豪华别墅里白痴美迷们在强权淫威下矫情呻吟----偶也,发棵,卖糕的!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妄想看到光明!
半殖民、半封建、半奴隶、权力资本、河蟹社会犹如打开的魔瓶,气韵流转,五蕴深长,五味俱陈,八气摩荡!
红、黄、黑、白、灰、酱紫、赭,特色社会,七色互渗,淡入淡出,诡异变幻,晕头转向,迷失方向。
宗教信仰自由,多教并容,海纳百川;影象声光,迭递错杂,班驳幻异。
污浊沼臭,狗屁乖戾,废气尾气,乌烟瘴气,豪爵贵气,珠光宝气,酸腐馊气,韬光养晦之无穷晦气,混杂排闼,滚滚畸流,浩浩荡荡,无论顺逆,迟早灭亡。
与时乘运,与时俱进,有所为有所不为,无为而无所不为,修为而无所不修为!
地方保护主义、人道主义、特色资本主义、共产主义、铲平主义!
填饱肚子后,幽他一默,诙他一谐,聊以自慰,不枉此刻!
市井文化、主流文化、游世文化、契约文化、颓废文化……
蒙昧初化、奴隶圣化、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现代文明、后现代文明……
美国控股下的中国金融与经济
中国内地全部银行资产约50万亿人民币,按照巴塞尔协议8%的资本充足率规定,占有这50万亿银行资产需要4万亿资本。按照我国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过5%计算,实际上只需要2.5万亿资本,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持股比例达到25%即属于控股的规定,控股2.5万亿资本只需要6000多亿人民币,相当于900多亿美元。而目前美国银行(原美洲银行)、花旗银行等银行中任何一家的自有资本都超过900亿美元,从逻辑上来说,它们任何一家都有能力控股整个中国内地银行资产。
美国完成了对中国金融业的控股,中国将变成新的殖民地,中国的政府变成了美利坚的附庸,我们的党将成为民族的罪人!
矜持有度:韬光养晦、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共克时艰,共度难关,负责任的大国……
矜夸有度:和平崛起,民族复兴、振兴中华、和谐社会、和而不同、大同世界……
锈色斑斑,中国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美国对华出口三大物品之一是垃圾,并且增长最快全中国668座城市三分之二被垃圾包围,这些垃圾不但扩大着农田占用面积,更加威胁着基本生存环境,在自己的垃圾因不能处理而越积越多的情况下,却还在大肆进口西方发达国家的垃圾,中国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倾倒垃圾的垃圾场,美国对华出口三大物品之一就是垃圾,并且是美国对华出口增长最快的物品,南方一些垃圾进口地区的动物已经完全灭绝,植物严重变异,人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一些地区甚至多年没有一个体检合格的应征入伍者。
即便单纯算眼前的经济账,其损失也是相当惊人的,仅2003年中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占当年GDP的15%,我们在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15%的同时,却是我们自己每年扣除15%。听说进口垃圾可以赚钱,有个城市专门批发垃圾。连续两日对东莞大朗镇镇中心两条街狂卖洋垃圾毛衣,数量超过百万件的事情进行了追踪报道,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据知情人士透露,虽然国家明令禁止洋垃圾在国内销售,但洋垃圾毛衣市场还是“购销两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有巨额利润,贩卖洋垃圾毛衣有着一个完整的利益链。
源头——走私进来的“洋垃圾”
由于国家相关法律严格控制洋垃圾毛衣向中国转移,所以这些毛衣基本都是通过走私进入中国市场的。走私者以极低的价钱从国外卖家手里获得垃圾毛衣,一般情况下是以吨计算价钱的。而以低价提供垃圾毛衣的国外公司看似无利可图,实际上利润惊人。因为许多国家都强制企业对垃圾进行回收利用,而这将花掉大笔的经费,所以各企业会给垃圾处理公司提供可观的垃圾回收费。这样一来,向中国提供洋垃圾的公司一方面拿到了补贴,另一方面也从中国进货商手中拿到一笔费用,同时还省掉了垃圾处理必需的费用。
批发商——打着清仓的招牌批发
当洋垃圾毛衣走私进入中国市场后,走私者将货物提供给了一级批发商,一级批发商再将这批货物转手给开有固定档口的二级批发商。这样的档口是消费者可以在某些批发市场上直接看到的。二级批发商在自己的档口雇上几个工人,经过简单的去毛,熨烫或者换贴标签程序,洋垃圾变身为了所谓的“清仓货”、“跳楼价”、“进口货”。因为身份的改变,洋垃圾毛衣此时的价格已经不再是按吨、按斤计价,而是按一件毛衣多少钱计算了,批发的价位一般是在每件0.8元~1.8元之间,这时的价格可以是走私者最初进货价的十倍甚至数十倍。
零售商——以国外名牌吸引消费者
有固定档口的批发市场一旦形成,全国各地的销售商就蜂拥而至。经过各种交通工具流向了各地市场,以0.8元~1.8元购进,以5~10元卖出,其中卖相较好的毛衣可以卖到20元以上。这些洋垃圾毛衣一般流向安徽、河南、广西等地区的小县城或者农村,也有一部分流向了城市里外来工较为集中的区域。由于价钱便宜,而且常常号称“外国名牌”,许多消费者很愿意购买。
利润驱动了洋垃圾毛衣销售
据该知情人士介绍,走私者、各级批发商、零售商,组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利益链,“他们个个都从贩卖洋垃圾毛衣的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就这样,洋垃圾毛衣经过国外垃圾公司、走私者、各级批发商、零售商等各个环节,卖到了消费者手中,不知情的消费者就将可能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衣服穿在了自己的身上。
“水客”私带旧服装入境
东莞发现卖洋垃圾毛衣街,一些经过深圳口岸的“水客”则从境外“跳蚤市场”低价购买旧服装、旧鞋后私带入境,翻新后出售牟取暴利。昨天,深圳检验检疫局向媒体通报了一起刚查获的典型案例。据介绍,当日罗湖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在罗湖口岸一楼入境通道查验时,截获了三大袋共计150多件旧服装、118双旧鞋。
当一个个行李袋被打开,一股刺鼻的臭味散发出来。执法人员现场清点时发现,旧服装、鞋类均有七成新,服装以女装为主,有些衣领、袖口粘有汗渍,有些衣服沾满霉斑;鞋垫则粘有污垢,鞋底底缝夹带泥沙。经初步调查了解,该批旧服装、鞋类是货主在香港“跳蚤市场”低价购买而来,未进行任何卫生处理,由“水客”分批携带入境后翻新出售,牟取暴利。近一个月来,罗湖检验检疫局已先后截获了多宗“水客”携带旧服装、鞋类案件,此类案件正呈上升态势,值得引起关注。
英国90%垃圾运往中国 我国成最大废塑料处理
从中国到英国的集装箱货船通常载满各种生活消费品,但许多船只在返回时则装满英国的废旧物品和回收垃圾。
中国沿海“洋垃圾”转手黑洞
最近,《环球》杂志记者专程来到位于英国东南部的费利克斯托港口,目睹了世界最大货轮从中国运来山一样的上万个集装箱消费品的空前盛况。 在岸边,记者与一名30多年前到过香港和广州的英国人戴维聊了几句。戴维说,一想到亲朋好友相聚时吃的、用的很多是“中国制造”,就突然让人感到中国的变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力量。但如此大量地从地球的另外一边向欧洲运送消费品,至少从环保角度而言,对我们这个星球没有太大的益处,毕竟运输过程中也会造成大气污染。当时的对话并没有谈到,这些海上巨无霸从欧洲驶回中国时却满载着有待回收利用的废旧物品及回收垃圾,其中从英国运走的主要是废塑料。这些回收的废物将在中国被加工成玩具、塑料包装、电脑外壳等商品,再运到欧洲销售。
英国垃圾现身广东
在那次岸边对话之后不到两个月,英国颇有影响的天空电视台记者威廉姆斯在刺鼻的浓烟中目睹了英国垃圾在广东一个村庄的“惊人一幕”.威廉姆斯在中国做了8年记者,原以为自己去过中国的矿区后就已领教了最可怕的污染,但到了广东南海这个叫连窖的地方后才发现,这里才堪称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威廉姆斯在发回英国的电视报道中说,他在来自英国的垃圾中发现了一封有塑料外套的信,并根据信封上的地址找到信的主人——一位远在万里之外的英国人。
这位英国人对他的信出现在遥远的中国感到惊讶不已。这位自称积极倡导垃圾分类的英国人说:“我无言以对,我们只是尽自己的力量进行分类,谁会想到最终这些废物是由那些没戴手套,又直接吸入有毒气体的人处理。”报道说,废塑料是英国对中国的主要出口物之一,连窖居民进行废物再加工仅能维持生计,每月只能挣大约50英镑,约合750元人民币,是英国平均收入水平的8%。年仅14岁的儿童就在废物堆里拣拾汽水瓶、塑料袋及食品包装袋,然后将其熔炼进行再利用。
熔炼过程中出现的刺鼻的黄色浓烟令人难以忍受。加工厂的垃圾废物直接倾倒进小溪、河流,致使小镇河水成为一潭乌水。在镇上拍摄了一个小时之后,记者和摄像人员都感觉眼睛、喉咙刺痛。40多岁的陈小梅(音译)来连窖已有数月。她对英国记者说:“你们在英国很富裕,不会做这种活儿。我们这里很穷,难找工作,只能拣拾废物。”镜头中,在一个废物场,工人们在加工可能导致癌症和新生儿先天缺陷的聚氯乙烯。
英国记者在废物堆里发现了英国阿斯达、特易购的购物袋和食品包装,塞恩斯伯里超市的塑料牛奶瓶,吉百利巧克力外包装和亨式意大利面条包装袋……在连窖,还有一个法国废物处理场和一个德国家用塑料废物处理场。连窖废物仓库老板见到英国记者不太高兴,一路轰他们走,甚至说要叫警察。他们担心的是,如果消息传开,那些载满废塑料的船可能就会另选他处,断了他们的财路。
中国成为最大的废塑料处理场
根据英国有关方面的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废塑料处理场。每年有300多万吨世界各地的废塑料运至中国,其中英国每年向中国出口20多万吨废塑料。英国环境机构估计,英国75%~80%的废家用塑料被运往中国,其他业内人士估计的数字甚至高达90%。按照英国法律,这种废物贸易是合法的,环境机构授权回收公司将废物出口到中国等远东国家。按照规定,回收公司向英政府有关部门提供证明,说明废物交给了有相关执照的中国公司接收。
但不少人担心,如今许多英国公司只简单将废物船运至香港,在那里转手进入大陆,因此无法了解最终废物卸在何处。不仅如此,英国只允许再加工公司将一些特别种类的废塑料送往中国,但废塑料在交付船运前已被打包、压缩,人们无法知道最终上船运往中国的究竟是什么东西。英国是欧洲地区有名的回收率低的国家。英国目前全国有4家回收厂,只回收15%的塑料制品,约80%的废塑料最终被填埋。即便如此,英国废物也完全可以在国内安全回收。
艾特利在英国经营一家回收厂,该厂依照最高的环境标准制造,但他却在赔钱,而且还面临生意萎缩、员工裁减的威胁,按照他的说法,原因是他“无法和中国废物场竞争”。“我们需要在英国有自己的设施回收处理我们消费的产品,尤其在我们消费的东西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更应该自己消化。”而现在,将英国的“问题”运往中国似乎成了最经济的作法。在艾特利看来,承受恶果的最终是连窖人民。但更有关心环保的人认为,英国垃圾在一些不具备基本处理能力的地方进行处理,造成的危害是整个地球,英国也不能幸免于难。
巨大的利益驱动
在大规模垃圾出口的背后,是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英国官员说,那些向中国出口垃圾的公司可以两头拿钱。英国地方政府要向这些垃圾处理公司支付每吨35英镑的费用,而垃圾公司根本不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就装进集装箱,省下了大笔的垃圾处理费用。此外,他们还能从中国进口商那里获得另一笔可观的出口收入。当然,他们说,中国一些负责废物进口的官员未能按规定对上船货物进行检查,中间估计也有利益问题。近年来,英国媒体和环境专家对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极为关注。不少专家甚至无视中国政府为治理环境采取的措施,在媒体上一味指责中国发展对全球环境的负面影响。也许,此次英国媒体对英国向中国倾倒垃圾的报道能够唤起英国公众的道德反省。
英国大型超市连锁特易购日前宣布,要投入5亿英镑用于“绿色革命”,阿斯达和塞恩斯伯里等超市也早就提出要推进有机食品,转换环保包装,但愿这些公司对英国大众的美好诺言不再以让中国人回收他们的塑料垃圾为代价,他们的食品包装袋也不再出现在中国回收场。
中国目前80%的河流湖泊断流枯竭,三分之二的草原沙化,绝大部分的原始森林消失,近乎100%的土壤板结,三分之一的国土已被酸雨污染,主要水系的五分之二已成为劣质的五类水,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安全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世界银行报告: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国就占去了17个!
中国的“癌症村”有多少?中国天津刘快庄村民因居住环境受附近百余家化工企业排污污染,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人身患癌症,成为中国的“癌症村”。2003年刘快庄村民自发进行了调查统计,在调查的190位村民中,常年头疼、恶心的有148人,39人有经常性哮喘、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自1998年以来,已有200多人死于癌症,其中绝大部份是肺癌。刘快庄村民过去10年的癌症患者的比例比中国平均高出25倍,几乎每一户人家都有人身患癌症。
天津“刘快庄”只是中国癌症村落的冰山一角,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癌症村正一个接一个地在中国大陆的经济活跃地带出现,如江苏盐城东兴村,浙江萧山赭山街村、坞里村,山东肥城肖家店村,河南周口黄孟营村,陕西渭南龙岭村,广东韶关江河村,云南宣威虎头村,等等等等……。
微循环专家修瑞娟又是谁呢?
天下有二等自在人
一大睡着
二大醒着
惟梦魇未觉人
谓睡着则已欲醒
谓醒则正在梦境
如是谵呓,纯是苦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