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学生教科书内容的“退” 与“进”

火烧 2009-05-0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学生教科书内容的退与进现象,分析教材调整对教育的影响,反思历史教材修改带来的潜在问题,强调教育内容对国家未来的重要性。

学生教科书内容的“退” 与“进”  

前闻《朱德的扁担》退出了小学教材,今又获悉,网络游戏又登堂入室,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小学课本。这一“退”一“进”之间,到底蕴藏着什么玄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真的值得人们深思。  

童年的心灵是稚嫰的,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一切都像是一张洁白的纸,你要在它上面著什么色,上什么彩,描摹什么图画,一切都任你所愿,你想把他画成什么,他就能成为什么。因而,人们都非常重视孩子童年时期的教育。像我国历史上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孟母三迁,讲的就是中国儒家先哲孟子,其母亲为了给他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有利于孩子成材的良好的环境而不惜三次举家搬迁的故事。我想我们教育界的人士恐怕对此并不会十分陌生。  

童年时期是每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也更应该从娃娃抓起。孩子们每天都要反复颂读教科书,因此,教科书不仅承载着让孩子获取知识的重任,而且还肩负着塑造孩子幼小心灵的巨大作用。孩子长大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会做什么事,都与教科书长期所传输的思想息息相关。因此,教科书的优劣,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上每个家庭未来的幸福,也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前途。  

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国家都非常注重教科书对孩子们幼小心灵的影响,他们前方百计,精心规划,精心设计,力求使得教科书的内容和教科书向孩子们传达的信息,对孩子们产生的影响,能够使孩子们向着有利与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方向发展。  

比如,前几年,日本对其国内教科书进行修改,删去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章节,增添了大量美化侵略,美化军国主义的内容。不仅如此,而且还强制本国的师生在升“日之丸”时,唱“日之代”,在其下一代幼小的心里早早就种下军国主义的种子。  

相比之下,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二00六年,上海在修订高中历史教材时,弱化中国革命史和战争史。而摩根银行、比尔·盖茨、纽约证交所都进入教科书。中华民族的英雄让位给西方的精英。就连美国《纽约时报》都惊讶报道道《毛泽东哪儿去了?中国修改历史教科书!》。  

也许,我们自己觉得和平已久,已经远离了硝烟战火;  

也许,我们自己觉得进入了太平盛世,祖国大地一片歌舞生平。  

然而,战火没有烧到家门口,就说明战争的魔爪就不会伸向我们的祖国吗?  

要知道,当某些人修改历史,弱化革命史、掩盖战争的时候,美国轰炸我南联盟大使馆的炮火声还依旧还回响在耳畔!  

要知道,当某些人修改历史,掩盖革命、掩盖战争的时候,伊拉克战争战火的硝烟还没有完全散去。战争对伊拉克人民造成的创伤,伤口依旧还在滴血!  

然而我们的一些人却躺在那里一相情愿的做着世界大同的美梦。  

不仅如此,他们还要通过修改教科书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具有世界意识的新公民。这和日本国内从小就加强教育,培养其军国主义意识形成了多么强列的反差和对照!  

这分明是别人在“进”,我们在“退”。这样一“进”一“退”之间,将使中华民族和其他国家在竞争起点上就矮掉一大截。  

再看看近日被舆论强烈质疑的网络游戏进入小学课本。  

据悉,是在武汉地区小学四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配套教材《信息技术(下册)》中引进了“摩庄大探险”的游戏,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入住摩尔庄园的操作方法”。  

众所周知,未成年人上网,沉洣与网络游戏,是家长和社会各界非常关注和头疼的事。学校、家长、社会想尽各种办法,想让孩子们远离网吧,远离令他们上隐的网络游戏。为此公安部们出台了相关的规定,对允许未成年人单独进入网吧的行为加以禁止。然而,让家长们始料不及的是,网络游戏竟大摇大摆地进入了小学的课本。从此,当家长们约束自己的孩子们,要他们不要去网吧,不要沉溺于网络游戏的时候,孩子们可以理直气壮的回答,我们课本里都有!相信,此时家长们只能被惊的目瞪口呆,只能是满脸的无可奈何的表情。  

在这里我不敢肯定,网络游戏开发商没有借学生课本对其公司、产品有广告抄做之嫌。  

尽管时代发展了,学生的教材也不可能一成不变,需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增添一些新的内容,需要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而与时俱进。  

可是,我们教育的原则和方向却不能变。我们的教育究竟要使我们的孩子向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我们究竟是要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呢,还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世界公民?究竟是要挖掘、发扬光大人性中贪图玩乐的本性呢,还是要从小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热爱劳动、热爱学习的品质?  

这些都是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坐下来认真思考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