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时制失败煸了文化精英的耳光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597837.html
夏时制失败煸了文化精英的耳光
黄 麟
又到夏天,8点上班的时候,觉得阳光照在车子上已经很强烈了。不由想起了夏时制。
夏时制在英语里就叫做“节约阳光时间”。据说最早建议使用夏时制的是本杰明•富兰克林, 1784年富兰克林曾在《巴黎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说法国人的生活习惯浪费了大好的阳光,建议法国人早睡早起。
1916年德国首先实行夏时制,英国接着也采取了夏时制。夏时制节约了大约15%的煤气和电力,但为了弥补损失,电力和煤气公司也将价格提高了15%。1918年,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也实行了夏时制,但战後立即取消了。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又实行了夏时制,1945年战争结束又取消了。
1966年美国重新实行夏时制,不过由各州甚至各县自己决定。1973年能源危机发生後,有许多国家陆续实行夏时制。目前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实行夏时制:欧盟国家及俄罗斯和瑞士,从3月最後一个星期日到10月最後一个星期日。由于欧盟国家跨三个时区,所以根据所在时区不同,从半夜1/2/3时同时变更;加拿大从4月最後一个星期日到10月最後一个星期日,不过有的州没有实行; 新西兰,处于南半球,夏季正相反,从10月第一个星期日到3月第一个星期三; 澳大利亚,只有东部各州实行夏时制,从10月最後一个星期四到3月第一个星期三,但塔斯马尼亚岛要早一个月实行夏时制。
我国从1986年至1991年实行了六年的夏时制,从4月的第一个星期日0时到9月第一个星期日。为什么夏时制只存在了六年就寿终正寝呢?
我看问题主要出在对夏时制的宣传方面。中国凡事讲究“师出有名”,当年为了节约能源,于是搞个“夏时制”出来。问题是,你把原来8点上班改成7点上班,称为“夏时制”,把7点改到8点上班,就叫“北京时”,让普通老百姓觉得你只是在拨弄钟表方面做文章,给人的感觉,是换汤不换药,所以老百姓没有买账。夏时制的实质,无非是要大家早点上班。如果当时实行夏时制,不是叫大家拨钟表,而是由政府作个规定,公共单位部门从某月某日起到某月某日止,上班时间由原来的几点提前到几点,问题就解决了,根本没有必要重新搞个 “夏令时”出来,一会儿“邓时间”,一会儿“毛时间”,让老百姓无所适从。
别看中国是泱泱大国,吃社会科学饭的学者教授千千万万,一个简简单单的夏时制,就让他们搞得鸡犬不宁,最后不得不黯然收场。说白了,夏时制的失败,其实是煸了那帮所谓的文化精英的耳光。夏时制的实质,无非是让公众早点上班,节约一点能源。但我们的专家学者们却把大道理讲得云蒸雾蔚,手忙脚乱叫老百姓拨钟表,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把夏时制搞得声明狼籍,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