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
马列主义的实质是想构建一种平等的社会主义,这种思想的产生基础是根据资本主义的社会状态,即资本主义存在的各种不平等现象。在充分竞争的环境下,不平等是绝对的,平等是相对的,这是一种规律。马列主义的缺陷就是忽略了这种规律。幻想一种绝对的平等社会。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既有相同的一面,即都追求民主、平等、自由、人权,也有不同的一面,即前者是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经过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高度发展,最后进入到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譬如,资本主义国家的公益事业和各种公正的政治制度;而后者是在政府引导的条件下,经过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高度发展,最后进入到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马列主义者叫它共产主义社会。两者的区别在于通过什么样的道路,用什么样的方式进入同一种社会状态。
通过资本主义的方式进入到理想的社会状态已经被资本主义社会所证明。而通过社会主义进入是一种全新的方式,是前所却没有的,既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尝试。通过这种方式,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非真正的伟人而不能为之,二没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不能成功,三,整个社会要经过高度的发展,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要经过充分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必然会影响到一些人的利益,在这种环境下,要想进入到理想的社会状态是非常困难的,让绝大数人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毛主席之所以敢于尝试社会主义,就是因为他看到这种可能性,(在当时有无数的马列主义者都感觉是可能的)。因为在他的领导下,已经具备了前两个条件。而绝大多数人马列主义者不仅没有看到这种可能性,也不愿意做这种尝试,。因而当毛主席去以后,就放弃了原来的理想。
毛主席思想活的灵魂是理论联系实际,毛主席之所以能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一个新中国,就是因为他不仅仅是停留在原有的理念上,而是结合了中国的实际情况。西方的民主、自由不仅经过了长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们有自己的国家特点,尤其是美国,更具有代表性。但是,在中国,要实行西方式的国家制度是非常困难的,从目前看,条件还不具备。因为传统的教育,使大多数人根本没有西方的文化素养,国人的各种恶习和劣根性没有改变。传统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更不可能达到那么高的觉悟和水平。
毛主席思想活的灵魂是理论联系实际,毛主席之所以能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一个新中国,就是因为他不仅仅是停留在原有的理念上,而是结合了中国的实际情况。
中国社会是封建文化长期统治的国家,封建文化在人们头脑中根深底固。从历史上看,谁掌握了政权,都摆脱不了这种文化的制约。因而,从表面看,所有的政权形式和本质都是一样的,在这些政权的统治下,国人奴性十足,很少有叛逆思想。“逼上梁山”,这就是中国社会的特点。但是,毛主席不同,他充分研究和中国的历史,分析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的特点和本质,因而,在经济大建设的同时,敢于发动文化大革命。
专制与复辟,要看社会中人们对政权的态度,在建设初期,不专政,就要丢掉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政权。文化大革命中人民群众的态度和地位最能说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