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有些网友傻到根了

火烧 2009-04-14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批评部分网友对网络监督作用的误解,认为其无法单独完成反腐任务,强调网络监督需配合现实执法。同时指出政府对网络监督的打压意图,呼吁网友安心网络监督,支持党和国家事业。

即将开始的2009年考录公务员工作中,湖南张家界市人事局公开选聘两名网友,作为面试环节的考场监督员。很快就有675位网友报名(4月13日《人民日报》)。  

读了这则消息,我感到不是有关部门太狡猾,只是有些网友傻到根了。  

大家一定还记得“躲猫猫事件”吧,所谓的有网民参与的调查委员会是如何在现实壁垒前变成摆设的?结果网友白白露出真容,云南省委宣传部却因为狠狠涮了一把网民,戴上了“突破”、“创新”的桂冠。  

其实,自从网络监督、反腐功能被意外发现、运用以来,围剿、扼杀网络民意的阴谋、损招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比如,通过立法逼网民收手、让网民有所顾忌。前一阵子关于网上泄露公民隐私的争论,最近的“杭州规定网上散布谣言可罚五千元”,都是冲着网络监督、反腐来的,而且后者比前者更具杀伤力,因为“谣言”比“隐私”更具不确定性,最有利于施展“莫须有”的杀手锏。比如,利诱网民走出网络,让网民身处“鱼儿离开水”的困境、险境。“躲猫猫事件”是个范例,其他还有“招安”网民当评论员、监督员,走进政府部门参与“议政”等等。  

网民走出网络是一个天真无知的泡沬。网络监督、反腐扳倒了一批贪官不假,网络监督、反腐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也是事实,但是如果网民真以为光凭网民一己之力就能成就网络监督、反腐大业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网络不是执法机构,网民不是执法者,一个曝光帖子充其量是传递了一个信息,如果公检法不介入也是白搭。  

网民在网络里,没有现实世界的“后顾之忧”。网民的声音体现的是一种舆论力,这种舆论力对各级政府是压力、是考验。而网民一旦离开网络的环境,这种舆论力就立马丧失。  

党中央之所以高度重视网络监督、反腐,皆因现实世界里监督的无力。当然,这不能说是党中央权宜之计,更为确切地说是党中央看到了实施监督的新天地。网络监督是公民监督的组成部份,只是在当前现实世界的监督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才使网络监督的作用更加凸显。  

所以,敬请各位网友别犯傻,听党的话、跟党走,不要辜负党中央的一片期望,安心潜伏网络,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健康发展作更大贡献。也敬请有关部门不要再打分化瓦解网络监督、反腐力量的主意,你们这么做的意图,党中央心知肚明,网民中也不全是傻冒。  

2009年4月14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