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从平民角度“谈股问道”:钱到哪里去了

火烧 2009-03-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从平民视角探讨股市资金流向,分析金融资本对经济的影响,揭示股票、基金等投资方式的利弊,以及中小股民在市场中的处境与挑战。

从平民角度“谈股问道”:钱到哪里去了  

   

金融这个东西很有意思。在很久以前的新中国,老百姓不知道有金融这个行业,即金融业。普通人心里只有银行这一说,那是“公家”单位,在大家看来,银行管钱,管发钱,管存钱,银行就是国家的会计,算计着国家的家底。老百姓很少与银行打交道,人们手里没多少钱,物资由国家统配,个人不会去操那个心在银行里算别人的细账。

   

后来,不用凭票证选购个人需要的东西了,只有钱这一种结算方式,人们也便算计的更多了,与银行打交道中,明白了钱能生钱。再以后,钱能生钱的方法在创新中越来越多,股票、期货、基金等应运而生。当然,先富起来的人手里的钱也是越来越多,干脆,啥也别干了,多学点金融知识,让钱自己生钱吧。

   

时间长了,这个“钱能生钱”现象让人羡慕而感觉不可思议。再时间长了,原来,马克思老先生以前已说的很清楚了。金融业这一行是随生产社会化的提高而产生的。最先是帮别人跑个腿儿,在买卖中方便双方结算。后来有本事了,帮助别人做生意,创建新的生产组织模式。再后来,不得了了,架在其它行业之上,指挥别人团团转。金融资本是资本主义上升到帝国主义阶段以后最显著的一个特点,这是一种极权的象征,它以资本文化和经济手段为基础,实现了金融资本家的实际统治地位。在这样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金融已渐渐脱离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生产本身,飘荡在唯利是图的自私心理空间之内。啊,伟大的自由、民主、博爱,她们都已龟缩在脖子上面那个双拳大小的生物器官上。

   

金融产品是实现金融霸权的最有效手段。金融业的商业化程度是实现它向人类社会生产各领域逐步渗透的最有利环境。工业生产资本化以后,金融资本通过贷款和股份制改造,实现了它的广泛影响和有效权力。农业生产由于她天然的原始母性,金融资本这样一个变态狂人只有加强工业生产的父权社会来实现它对农业的蹂躏。服务业和小手工业是在夹缝中生存的精明者,他们依附于金融资本创造的发展体系之上而随风飘摇。但金融资本这个强者岂能放过他们,玩弄他们于股掌之间,才是这个霸权恶魔的快感来源。于是,各种经过包装的金融产品充斥了市场经济的方方面面。来,自由的玩儿吧,大家是平等的、民主的。

   

去年,有几个熟人在炒股票,大的他们玩不起,期货他们想都没想过,顶多是搞点基金。一时间,每天的红绿色和貌似各类数学函数的曲线勾引着他们的心,什么工作呀?先放放吧!工作没什么,股票才是天。然而,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们真是怕天塌了。庄家的操盘手法、大多数人的炒股心理,经济发展现象的一些概率、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国家经济政策、政府对股市面上的干预,这些是他们思考的,学习的,苦思泯想不得其解的。几个人在互相询问各自赔了多少,国家会不会保护中小股民利益,一位先前是财经专业的科室负责人对他们说:“国家为什么要提出保护中小股民利益的口号呢,主要是因为中小股民利益必将受到损失,大家明白了吗,好好工作吧!”呵呵,或许这位同志道破了天机。

   

牛年新春伊始,总理便十分关心股市,新闻媒体也适时宣传。无非就是信心问题。可是,在一个赚钱就是硬道理的年代,信心却不是赚钱的内在法则。股市岂能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当然也不是资本经营的指南针。金融市场越是完备,公民社会越是发达,股市在金融帝国里的本质就越是曝露。它是资产者的名利场,是货币战争的绞肉机。中国股市在低点爬升以后,又每每跳水,由牛年牛气的2400点降至2200多点,然后拉升,来回折腾。许多小资茫然不知所措,他们渴望着总理的关怀,揣测着资本的动向。

   

实体经济在失去计划,不再成为人类共同发展的保障,人的需求变为被扭曲的欲望,所谓“经济”龟缩在了意识领域充满抽象的数码。股市开春的升温那里是小老姓的人心所向,分明是资本再次瓜分世界的集结号。美国金融危机,投行大面积亏损,美国小老百姓大范围负债,严重流动性不足;中国股市大起大落,巨额“资金”凭空蒸发,通货膨胀随着流动性的减少,自然消弥。钱都哪里去了?为创造外汇储备增发的人民币哪里去了?为获得石油、消费品等资源,创造巨额贸易逆差而印制的美元哪里去了?一个崇尚赤字财政的国家,另一个支出财政压力巨大,整天哭穷的政府(连社会事业都不想管了),一个产权明晰的社会,货币究竟会聚集为一个什么样的“权杖”?

   

当美国次贷危机蓄势待发,房市和其它资本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各个投行哭爹叫娘之时,国际原油市场价格一路狂涨。硝烟散尽,所谓的“金融危机”已深入人心,国际油价风平浪静地回落到了36—40美元的低点。可是美国人开始有意识地紧了紧裤腰带,甚至在油价下跌之时也不再鼓励汽车消费。钱哪里去了?难道是在中国人和日本人国民经济总账面上的那4万多亿元的外汇储备里?噢!这仅仅是个数字游戏,顶多影射了数字游戏下的政治博弈。不是吗?美国的政治精英们何时把区区的这些放在心上,只是在偶尔发点牢骚:何必呢,让我们背这么债。然而,他们还是要把数字游戏做下去的。于是,美国政府想起了一个较为低调的角色---瑞士银行,没事的时候,就用政治压力追问人家的帐户。但是,美国政府偏偏就不去把美联储的美元发行帐目搞清楚呢?至于人民币的去向,还真不好说,好像听说那些叛国的贪赃者就搞走了3万多亿。这些不能自由汇兑的国货或许也寻找到了国际代理,在美元和人民币间做着数字的游戏吧!反正就是再有信誉的银行,也不会把这些纸锁在租给私人的保险柜里吧。股市和证券市场的买卖就是玩钱,金融市场的差距也就在这里,极少数人能,而大多数人不能。

   

我想,无论是以何币种表现的钱还应该有个去处,国际原油市场可都是期货,也或许这些钱已为自己谋划好了未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