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敬与可叹的捐献者们
可敬与可叹的捐献者们
——汶川地震话题(四)
汶川地震发生后,由于中国广大民众原有的觉悟基础,加上当局强大舆论宣传的引导,很快在社会上掀起了捐献的热潮。
在这热潮中,有一类人的行为尤其引人注目,也格外令人尊敬与感动。这是一类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不妨从近期新闻媒体上传播较广的相同或者相近的事例中,选取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其一:花甲乞讨者“化零为整为捐赠”
昨天( 5月15日 )中午12点,一名约60岁的老人来到江宁区(经查,属南京市)东新南路的一个募捐点。他头发花白,穿一件蓝色衣服,胸前的补丁起码3个,背后的则不计其数,衣服下摆已经破烂,脚上穿一双破烂的凉鞋,手中还拿着一个讨饭碗。当时,老人走到抗震救灾宣传牌前止步,看了一会儿宣传牌上关于踊跃捐款的内容,就哆哆嗦嗦地从口袋里掏出5元钱,放进募捐箱。而后他就拖着极其疲倦的身躯,步履蹒跚地离开了。
在场的工作人员本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谁料,下午3点,老人再一次出现。这次,他掏出了100元,塞进了募捐箱。工作人员 郭 小姐赶紧拉住老人问情况,经过详细询问才弄明白,上午老人本想多捐一点钱,但身上全是讨来的一毛一毛的零钱,他不好意思拿出来,特地利用中午时间,又凑了凑,接着到银行,将全身的零钱兑换出了一张一百元的,而后再次赶来捐上。老人一边用颤抖的手往捐款箱里捐钱,一边嗫嚅着说:“灾区的人比我更困难,他们的生命都受到威胁,不容易啊!”
经过再三询问,老人总算说出了他的名字叫徐超,并委托工作人员代为签了名字。老人走后,在场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当地保安介绍说:“老人常在附近乞讨,平时很少吃到什么好东西,没想到一下子就捐出这么多……。”
其二:残疾乞讨者两度捐款倾尽所有
他是一名身患严重残疾、无法直立行走的乞讨者。他的捐款举动被热心路人用相机记录下来,并以“一个身残心不残的捐款者,令世人动容”为题发到网络上,迅速成为近两日各大论坛的热帖。昨日( 5月19日 )下午,经知情街坊确认,照片中的人正是上周五下午在广州越秀区华乐街抗震救灾募捐活动现场的捐款者。
该知情街坊回忆,上周五下午将近5点,他和两名同事经过环市东路世贸大厦东面的露天广场,远远看见一名乞讨者蹒跚“走”到捐款箱前。在场的工作人员和路人都以为他只是路过。当他说出“我要捐款”时,所有人都愣住了。知情街坊的同事老谢说,当时这名乞讨者从讨饭碗里掏出几个硬币,让站在旁边的警察帮忙投入捐款箱。警察知道这钱的分量,坚持让他亲手捐入箱内。工作人员见状,赶紧把捐款箱拿到地上,摆在他的面前。他将硬币一个一个放进箱子后,又抬头向工作人员说了句“我还有钱”,便从衣兜里掏出一些纸币往箱子里塞。老谢粗略算了一下,大约有三四十块。这位残疾人表示,他是从街头露天电视中得知灾情,然后赶过来捐款的。
没想到的是,两天后他又来捐款了!前日下午3时许,该名捐款者第二次来到捐赠现场,把身上的近10元零钱全部投入捐款箱。当时他表示,自己虽然患有小儿麻痹症,但也想为四川灾区出一份力。
看了上面两位捐献者的事例,他们的可敬之处大概无需多说了吧。
然而,在给他们以充分的肯定与尊敬的同时,也让人油然地生出一些可叹与悲哀来。他们以那样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在极度的困顿与悲惨的生活境地中,居然记住了一个社会成员对他人所应尽的“慷慨解囊、扶危济困”的责任。可是,他们却似乎并不了解,甚至于是全然不了解,他们所处的这个现今中国社会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因而一些人终日在贫困线上挣扎(有如他们那样),而另一些人却过着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奢糜生活的状况。在后一类人那里,不要说他们自己的生活会有多么奢华,就连他们所豢养的宠物,如狗呀、猫呀,也要比任何一个乞讨者的生活好上千万倍!质言之,他们,以及众多境况与他们相当或者相近的穷人们的生活,远远不如那些千万与亿万富豪们家养的一条狗呢!
更为可叹的是,千万和亿万新生富豪们也好,广大贫困人口也好,都是在名为“某个伟大理论”和“某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阳光普照下生成与生活的。而且,面对这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状,他们,特别是那些贫困者与乞讨者们,是绝对不能患上什么“红眼病”的,他们必须无条件地服从“设计师”与“精英”们对他们命运的设计与安排,必须默认自己的命运走向,必须安于自己的现状,并与新生富豪们做到和谐相处。否则,他们就要被严厉地斥责为“仇富”,而在今天的社会语境下,“仇富”可是大逆不道的啊!
在这次汶川地震中,新生富豪们虽然或迟或早地作了些许捐献。但是,正如一些传媒所披露和诟病的那样,他们中的许多人,不要说同上述两个乞丐那样倾其所有,就是稍稍地多拿一点出来,他们也是不愿意的。联想到当初的“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设计诺言与断语,难道这还不是一种悲哀么?
2008年5月26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