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会VS伦敦峰会
文章对比巴黎和会与伦敦峰会,分析历史事件与现代金融峰会的异同,强调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与挑战。
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导致北京大学学生为首,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南昌、武汉、长沙、厦门、济南、开封、太原等地学生,在北京各校学生罢课以后,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五四爱国运动。
即将于2009年4月1日至2日在伦敦召开的20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承载了更多的全球期待。潘基文3月25日指出,伦敦峰会应在四个方面展示出强有力的领导力。一,G20应该在它们各自国家的经济刺激方案之上,维持一个大规模的、与当前面临的挑战相称的国际刺激方案。二,必须坚定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为多哈回合谈判重新注入活力,以便早日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实际的益处。三,20国领导人必须支持全球向绿色经济转变,并承诺今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新的减排协议。四,需要对全球规则和体系进行改革,以反映当今世界的经济、政治领域的现实情况。3月6日,英国首相任命的G20伦敦峰会特使马洛克·布朗郑重表示,“没有哪个国家的领导人能承担G20伦敦峰会的失败!”他还进一步警告,“一旦G20伦敦峰会不能产生明确的旨在解决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一揽子方案,4月3日的市场将出现全球性的灾难!” 对于已经“礼崩乐坏”的全球金融市场来说,建立全球性的金融监管体系,对于恢复金融市场秩序、重建全球金融市场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考虑到欧美之间的不同利益出发点,以及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要在即将到来的G20伦敦峰会上达成这一目标,难度极大。但对于中国来说,G20伦敦峰会是又一个争取影响力、参与游戏规则制定的舞台,密切关注其发展,谋求自己的有限目标,则是完全有可能的。
1919~2009,90年后的中国当局又面临相似的挑战。祝福吧!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