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构建循环经济流程模式

火烧 2009-03-24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实践科学发展观如何构建循环经济流程模式,结合二进制数学与易经哲学,分析系统闭环模型在循环经济中的应用,强调多元结构与价值逻辑对环境负产品转化的重要性。

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构建循环经济流程模式

田忠国

在写本文王前,我曾写了“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构建动态均衡和谐式经济发展机制”一文,前者重点讲了消费、发展与分享的结构比率,也就是动态均衡和谐式经济发展机制问题,本文重点讲循环经济流程模式的构建问题。我之所以把循环经济称为流程模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循环经济是由一个个闭环系统结构构成的流程。一般而言,把程序视为动态的时候,称为流程,而把程序视为静态的时候,称为程序。

程序是由二进制数学编制的,这个大家都知道,但若说二进制数学就是我国的“易经”或“玄空风水”,有人大概就要开骂了。当然,我国古代也不称二进制数学,而称加一倍法。加一倍法则来源于我国古代的系统数字哲学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语),到了宋代,邵康节横空出世,对老子的系统数字哲学又有了新发展,“一生于无,无为零,为无极数,”进而使加一倍法首尾无端,循环往复了。现在有人一提我国古代就是糟粕,一说洋人就是好货,其实,这种人对我国历史文化是很无知的,虽然有人自称或被人追捧为国学家或国学大师,但一个国学家或国学大师尚且如此,就是中华民族的悲哀了。

有人可能说,你明明要谈的是循环经济,为什么偏偏扯到二进制数学上了呢?

其实,二进制数学是个多元并列结构发散式系统闭环的数学模型。古人根据这个数学模型,使价值观转化为价值逻辑,预测个人或国家命运,史书记载很准,实践证明也很准。但有易学家或科学家或国学家说它不准,是封建迷信。我国易学大 师金镜芳 先生说,“‘易经’是个空套子”,可谓得其壶奧,因为,“易经”是个数学模型式的哲学原理,在预测上,不同的价值选择有不同价值逻辑,而不同的价值逻辑,就必然有不同的结果。其中,还有社会价值目标共识问题,价值管理能力(逻辑)问题,而价值目标共识,也就是社会的价值目标支持比率问题。

有人认为,古人的预测方法不如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法,因为它没有阶级参照系。在我国古代,虽然没有阶级观念,但不同的价值目标选择,由此而引发的对价值目标支持比率问题,却与马克思的阶级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我国现在有两种价值目标追求,一是人民大众的自由民主,二是精英的自由民主。二者之间尖锐对立。而社会的支持比率,则显示了不同社会阶层的政治利益诉求。社会阶层问题,其实就是个阶级问题。

如果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说,多元并列结构发散式系统闭环的数学模型,因其程序具有同步互动、相互制衡但又相互促进的数学机制原理,在创建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因为,说到底循环经济就是一个不同企业传递生产过程有损环境的负产品,并将负产品转化为有用产品,消除或减少环境代价的过程。

在这个传递过程中,一是各企业间同步互动。二是各企业间的同步互动,是由程序链构成的。三呢,如果一个循环经济园区形成完整的闭环系统,就会把负产品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基本消除,或者降低到最低水平。其四,人们知道,每个企业都是由不同的子系统构成的整体系统,由于企业与企业之间肩负的责任不同,就需要不同的传递程序完成系统的整个过程。

我曾在一些文章中一再说,经济发展问题,其实是个发展思想也即发展观的,因为,经济机制说到底是个发展观的价值逻辑问题,这是一。其次,社会是复杂的整体系统,人们的思想观点不同,就会产生相互解构,消耗前行的力量,所以,为避免这种消耗带来的负面效果,就需要一种主体价值观驾驭不同的思想观点,使不同的思想观点处于相互制衡的状态,而这个主体价值观,就是社会的价值目标共识。再次,有人喜欢以美国为我国的镜子,也就是以美国的价值观观照我国,我们就按他们的思路观照我国,但是,我们却得出了与他们相反的结果,因为,他们认为,自由就是无边界自由。但美国的事实恰恰相反,因为,美国的事实是,自由是立国思想下的自由,而不是挑战或解构立国思想的自由。也就是说,立国思想是美国社会的价值目标共识,任何人不得挑战或解构社会的价值目标共识,因为,挑战或解构社会的价值目标共识,在美国人看来就是反社会、反民众的。

但是,我国的主流精英却以挑战或解构社会价值目标共识为荣,亦即以反社会、反人民为荣,以至于发展到今天,价值目标尖锐对立,势同水火。值此情况下,我国如果再不加大价值目标共识的整合力度,后果将会很严重的。在本文中我之所以谈社会的价值目标共识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由于我国贫富悬殊不断扩大,由此导致的社会阶层的价值目标矛盾、冲突,如果不加大社会阶层利益的调整力度,任其自由发展的话,大范围的阶层冲突必不可免。到那时连基本的社会稳定都没有,又怎么构建循环经济?

社会稳定很重要。但是,社会稳定源于社会价值目标共识和人人平等的民主制衡机制,其中,即有权利与权力的制衡,又有不同社会结构的制衡,并由社会相互间的制衡机制,形成动态稳定的社会局面。毛泽东主席称此为人民民主,也即人民群众对我国政治经济拥有至高无尚的选择权、决定权和管理权。现在有人提出我国要树立科学改革观,我全力支持,因为,没有科学改革观,哪来的改革科学?没有改革科学,又怎么会有科学的改革?没有科学的改革,怎么会有动态制衡的和谐社会?

我国古代二进制数学模式告诉我们,和谐源自于程序的制衡与验证,源自于社会价值目标共识和社会共同理想的实践过程中的动态试错与动态纠错。 邓小平 先生曾说,摸着石头过河,而摸着石头过河的本质就在于动态试错与动态纠错,如果光有前者,有了错误不纠正,而且还坚持错误,改革就失去了科学意义。

当然,如果我们要想走出摸着石头过河,还有先论机制,再行实践,动态纠错,推动发展的十六字办法。也就是说,先讨论一下机制,再根据价值逻辑制定程序,程序出来了,再拿到社会上实践,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错误,马上纠正,这才能科学改革的基本态度,也才能在实践社会共同理想中进步。如果我们试验一个,否定一个,像黑瞎子掰棒子,掰了百千万年,结果还是从零开始。其实,我国对前后三十年的评价问题,都存在黑瞎子掰棒子的现象。而这种现象还会在我国持续。

导致这种现象一再出现的原因,一是思想观点问题。二是个思维方法问题。也就是说,我国失去了“系统思考”的能力。所谓“系统思考”,其实就是个程序逻辑思考的问题。但是,有人对彼得、圣洁顶礼膜拜的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系统思考”的方法就是我国古代的数学模型。邵康节没有到过太过的地方,但他智慧的眼,却看到了“一年即一昼夜,一秒亦一昼夜”的自然现象,“一秒亦一昼夜”虽未得到证实,但却无法否认其存在的可能。

邵康节智慧的眼,就是程序逻辑思维法,也就是我称之为“多元并列结构发散式系统闭环”的思维方法。由此可知,古人的智慧,今人远没有了解。

我谈这些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构建循环经济即需要政治上保障机制,也需要我们有点思维能力。如果我们连基本的思维能力都没有,又怎么创造未来呢?

 2009年3月24日 星期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