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建议继续简化汉字,推动汉字发展和汉语推广

火烧 2009-03-2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8
文章建议继续简化汉字,恢复使用部分第二批简化字,以提升汉字易学易用性,促进文化输出与汉语推广,同时推动两岸统一。

建议继续简化汉字,推动汉字发展和汉语推广

   

建议全国用10年时间,分批继续简化汉字,恢复使用部分第二批简化字,原因有三:

   

1、上世纪50年代简化汉字时太粗糙,部分汉字仍然过于繁琐,违背了汉字的艺术和科学性。比如藏、罐、齉等字,笔画过多,简化后,可造成易学易用。

   

2、繁体字太繁琐,难学难写,不利于传播,即使现在很多人都是用电脑输入,繁琐的字打起来也一样难于辨认,有害视力。

   

3、继续简化汉字、恢复使用部分第二批简化字。文字作为文化的载体,继续简化汉字将大大有利于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现在台湾依然用繁体字,并称其为“正体字”,可见国民党从逃离大陆苟踞一隅以后,脱离了文化主流方向,是多么蔽塞落后。有政协委员说台湾还要为“正体字”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委员们的侮辱,给台湾自身造成了压力,阻碍了其早日回归母亲怀抱,实现两岸统一。

   

第一批简化汉字的推广应用,实践已经证明了汉字简化是可行的,是必要的,是符合汉字从繁到简的总体历史发展规律的。在普及文化、减少文盲、减轻学习负担方面,汉字简化不啻是汉字再造,功高至伟。

   

正如前述,第一批汉字简化以后,部分汉字仍然过于繁琐,难学难记,仍然需要进一步简化。既然有了“第一批”,“第二批”的产生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正如有了毛泽东选集第四卷,那么第五卷、第六卷的陆续出现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第二批简化汉字1977年公布试用,1986年宣布废止,其间使用长达9年之久。这批简化字的应用,虽然官方已经废止,但部分简化字已深入民间,广为使用。比如:橘子—桔子、蒜薹—蒜苔、壤—土上等,可见第二批简化字有部分还是被大家喜欢和接受的,具较强的生命力。再如:檀—枟、镶—钅上、耀、曜—光夭、臃—月用、囊—“束”去掉撇捺,这些我看都是可行的。第二批简化汉字共853字。

   

汉字要发展,就要继续简化。这是被汉字从图画到甲骨文、到今天的简化汉字的漫长历史所经证明了的。如果汉字停留在图画、甲骨、篆文等不管哪一个阶段上停滞不前了,不简化了,那么就一定逃脱不了与世界其他早已消亡了的古文字一样的命运,那么也许早就见不到我们今天的汉字了。

   

1927年2月,鲁迅到香港以《无声的中国》为题做演讲,他说:“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他特别举白话文的通行为例:当有识之士提倡白话文时,保守人士强烈反对,随后钱玄同又提出“废止汉字,用罗马字母来替代”的更激烈主张,保守人士更加愤怒和担忧,遂放过比较温和的文学革命,而全力去骂钱玄同。白话文乘此机会,减少了许多敌人,“反而没有阻碍,能够流行了。”

   

因此,我也以恢复使用《第二批汉字简化方案》以及继续简化汉字这样的主张来对应潘伪员倪伪员们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