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转折

火烧 2009-03-19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分析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大转折,聚焦两会改革排位变化,探讨政治局委员言论中改革地位的后移,反映当前改革与发展的新动态。

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转折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发生了一些值得人们关注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改革”在排位上的微妙变化。大家知道,20多年来,“改革”一直是最抢眼的字眼:在所有的政治类文章(包括各级领导人的讲话、所谓专家学者们的相关报告等)中,“改革”总是被放置在最靠前、最显眼、最突出、最重要的位置来论述的。这不仅是一种时髦,更是某些人的一种需要,也是一种强制。如果有谁不这样做的话,就要立即被某些人指责为不拥护改革,被戴上“极左”和思想“僵化”、“半僵化”之类的政治帽子。为了不被戴上这些政治帽子,任何人,不管他是真心拥护、极力推进改革的,还是随大流的,还是对改革心存疑虑的,都只能照此办理。这就如同文革中无论谁开口发言或者动笔写文总要先批判几句“走资派刘少奇”和“林彪一类政治骗子”一样。而在今年的两会上,这种状况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即“改革”在位置排序上明显地靠后了。  

这里仅举两个例子:  

一个例子是,某位政治局委员在人代会所在小组会上的发言中说,为了“更好地贯彻科学发展观”,结合当地的实际,要着重地强调五个问题,“一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展中各种问题的产生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但很多情况下是各级干部为人民服务意识强弱的问题。二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把中央精神和地方实际相结合,提出应对不同情况下的措施。三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有困难和问题,要靠发展和制度创新,必须深入实际调研,还必须重视基层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新鲜经验。四是坚持民主和法制。党政领导干部要依据法律来履职,全社会都要加强法制教育,要切实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要切实维护法律的权威。五是坚持改革,这是解决各种问题的突破口,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必须靠发展与改革来解决。”  

在这里,这位政治局委员把“改革”放在了五个他所认为需“要强调的问题”的最后一个问题。而且,就是在这第五个问题中,他也不是单独地提改革,而是说“发展中的问题必须靠发展与改革来解决”。在这里,他又把“改革”放在了“发展”之后。虽然从人代会的角度来说,这位发言者也只是一个人民代表,似乎与其他人民代表没有什么不同。可是,事实上他却并非一般的人民代表,他是政治局的委员,是坐大会主席台前排的代表啊。而政治局委员的公开言论是可以反映出当前的政治动态的。反观此前的政治局委员们的公开言论,哪一个不是把改革的口号喊在最前面的呢?  

再一个例子则更能说明问题,那就是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的排序。这篇报告共分六个部分,它们分别是:“一、2006年工作回顾;二、2007年工作总体部署;三、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五、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以上引文均见新华社关于2007年全国“两会”的报导)。从20多年来的惯例看,上述六个部分中,一、二、六个部分的排位基本上是根据惯例来排列的,即头年工作的回顾一般都是放在第一部分的,当年的工作部署是放在第二部分的,政府自身的建设是放在最后一个部分的。而紧接当年工作部署之后的,通常就是“改革开放”,至少是在“发展”即所谓“硬道理”之后就是“改革开放”了(有时不是六个部分,而是七个或者八个部分,但不论几个部分,从次序上看,“改革”一般总是紧接在“发展”之后,在其他部分之前的)。可是今年的排序却把“改革”放在了“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之后。这个排序清楚地表明,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最高层领导人看来,当前以及今后的时期内,“和谐社会的建设”的任务要比“改革”的任务更为紧迫、更为重要。  

在我看来,这个排序是非常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的,因而是非常得当的。因为经过20多年连续不断的改革和所谓的深化改革,已经积累起了许许多多的突出矛盾和社会问题。这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不仅严重地影响了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严重地威胁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而且时刻都在酝酿着社会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就成了当务之急,成为了摆在执政当局面前最为现实而又最为紧迫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而及时地解决,社会极有可能陷入不稳定状态;而一旦社会陷入不稳定状态,则发展也好,改革开放也好,就都难以正常进行。所以,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比“改革”重要得多。  

另一方面,正如上面已经回顾和分析的那样,社会之所以陷入如此不和谐的境地,完全是由多年来改革开放中的错误理论和错误政策所导致的。事物的因果关系从来都是这样的,即错误的理论和错误的政策,必然要导致种种突出的现实问题和矛盾。反过来说也一样,社会中种种突出的现实矛盾和问题,必然是由错误的理论和政策所导致的。这就是它们之间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既然如此,为了能够有效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从修正多年来所坚持的这些错误的理论和错误的政策入手。换句话说,只有认真地坚决地修正改革开放中的错误理论和政策(正确的当然不修正),和谐社会才有可能得以构建。从这个角度来说,也必须把“改革”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后面来叙述。  

不仅如此,还必须看到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与过去那种一味地“强推”,一味地“攻坚”,全然不顾广大人民群众的感受,全然不顾亿万群众的实际利益,根本不计社会不良后果的二杆子式的改革不同,现在和今后的改革必须服务和服从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必须充分考虑群众的利益,必须考虑后果。因而,一直以来的那种只让极少数人即一小撮新兴富豪和贪官污吏得利,却让绝大多数人得痛苦(下岗失业和就业难的痛苦,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住不起房的痛苦,社会风气败坏,假、冒、伪、劣盛行,坑、蒙、拐、骗猖獗的痛苦,等等)的改革,是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如果再继续进行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人民也一定不会答应。所以,今天和今后的改革,必须服务和服从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关于这一点,在今年全国人代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体现得很明显,很突出。其实,这个变化也并不是从今年的“两会”才开始的,它早在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那一天起就已经开始了。毫无疑问,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政策上的一个重大的调整,一个重大的进步,它预示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将发生重大的历史性的变化和转折。关于这一点,迹象已经十分明朗,但却并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了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能断定,本文前面所说的变化,决不是不经意间的语言或者文字上的变化,而是有着极其重要的实质性的内容的。这是最高执政者们对当前国家所面临的客观形势和与之相应的任务有着清醒的认识的反映,是中央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如那位政治局委员在发言中所强调的那样)和慎重思考之后所作出的正确的决断,是执政当局对人民、对国家负责任的一种表现,是今后发展态势的一种良好的预示。因之,这种变化是非常值得广大百姓们欢迎和期待的。  

   

 2007年3月8日 星期四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