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警官的绿叶情怀
——记通州市金沙小学少先队志愿辅导员邓雅玲同志
文/翩翩燕无痕
谨以此文献给“五十后”中华儿女!
——题记
假若星辰有情,将映出她奔波劳碌的身影;
假若大地有意,将印下她踩风踏雪的步履;
是的,虽然她身材娇小,质朴得一点儿也不显山露水,但是她却成了金沙小学2100名少先队员烂漫童心中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她就是通州市金沙镇城中派出所副所长邓雅玲同志——一位七年如一日,倾心红领巾事业的优秀志愿辅导员,优秀法制副校长。
领巾情 情牵日月
在通州市公安战线上,邓雅玲是一位出了名的女强人,一位巾帼“拚命三郎”,她所主管的各项工作年年在全市得第一,那满满两抽屉的荣誉证书和奖章便是她辛勤工作的明证。然而,她的战友们却很少知道,叱咤风云、巾帼不让须眉的她与金沙小学的红领巾事业有着一段解不开的情缘,演绎着一个个铁骨柔肠的动人故事。
她,曾是一名人民教师;她的丈夫曾是金沙小学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也许是心中依然涌动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热血吧,也许是“爱屋及乌”吧,她总是对“花的事业”、对金沙小学有着一份特殊的关注。一次外出巡逻的途中,邓雅玲发现一些小学生放学后在游戏机房、网吧玩耍,她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她想:如今的孩子遇上了好年代却不知珍惜,多可惜啊!于是,她决定当个校外辅导员,和孩子们交朋友,帮助他们健康地成长。就这样,她于1997年毛遂自荐当上了金沙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后又被聘为该校法制副校长。接着,她又兼任了城区另外三所中小学校的法制辅导员。从此,她在紧张工作的同时,把心血、智慧和满腔的爱倾注到了孩子们身上。
每学期,她都要针对学生实际在上述四个学校上几十堂法制教育课。为了把课上得生动引人,更好地教育儿童、引导儿童,她广泛学习,虚心求教,备课、讲课从来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每上完一课,都要请老师和学生给她提意见,以不断提高讲课水平。为了扩大知识储备,了解儿童心理,她如海绵吸水一般勤奋地阅读儿童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书籍,如今,她已读完了《心理素质教育实施丛书》全套12本,《教育的革命》、《学习的革命》、《中国人的未来之路》等相关书籍。据不完全统计,七年来,仅在金沙小学,她就为孩子们上了七十多堂法制教育课,做了二十多场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报告,获得了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和广泛赞誉。可当校方支出讲课津贴以示酬谢时,她却斩钉截铁地全部退回。她说:“这是我的义务和责任,一分钱也不能收。孩子们需要我就是我最大的快乐。”金沙小学陈健校长深有感触地说,自从聘请邓所长为该校法制副校长后,该校未成年人犯罪发生率为零,邓所长为增强儿童法制意识、净化校园空气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00年,邓雅玲被南通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优秀法制副校长”光荣称号。
金沙小学的孩子们永远不会忘记,在亲爱的校外辅导员邓阿姨的热心支持和参予下开展一系列少先队社区教育活动的情景。看!他们在邓阿姨的带领下,举着火红的队旗走进了通州市公安局王建峰烈士遗物陈列室,聆听公安干警讲王建峰叔叔生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感人故事,一双双明亮的眸子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他们在邓阿姨的主动联络下,头戴迷彩帽,身穿白队服走向通州市消防支队开展“一日消防夏令营”活动,亲眼目睹叔叔们高超的消防技能表演、参观支队军事化的战士宿舍、亲自操作各种消防器材、学唱革命歌曲;他们在邓阿姨的指导下,建起了金沙小学“红领巾一条街”、成立了“红领巾普法小分队”、创建了“红领巾小交警岗”、开展了“安全在我心中”知识竞赛和征文比赛……一个个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活动深深吸引了队员们,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和自觉性,也为金沙小学的素质教育和少先队事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金沙小学少先大队被推荐为全国先进典型,这里面,也饱含着邓雅玲的点点汗水和滴滴真情。
助学情 情映春蕾
五年前的那个六一的清晨,一位中年女警官手提一只漂亮的新书包,怀揣两个大红包静悄悄地走进了金沙小学三(1)班特困女童蒋棣小朋友的家里。这位女警官便是邓雅玲,她是特意来看望蒋棣小朋友一家并给她送去节日的祝福的。蒋棣的母亲感动得热泪盈眶。
原来,邓雅玲同志在和金沙小学小朋友亲密接触的过程中,了解到了蒋棣同学父母双双下岗,祖父母重病在身,一位哥哥正读高中,家庭经济十分困难而面临着辍学的危险。她焦急万分,立即把这一情况向所领导和同志们作了介绍。在她的牵头下,所里全体同志当即决定资助蒋棣小朋友完成学业,于是在六一节那天,邓雅玲副所长代表城中派出所全体同志给蒋棣小朋友送去了第一笔捐款——人民币300元整,但所里的同志谁也不知道,她又代表自己一家三口的心意给蒋棣小朋友买了一只新书包,并包了400元的大红包。从此,每当逢年过节或临近开学,蒋棣家里便会出现邓雅玲那朴素娇小的身影。至今,全所干警已捐助这个女童1200元人民币,而邓雅玲自己除每年另以个人名义给她400元资助外,还经常给小蒋棣买学用品、教辅书、衣服鞋帽等,经常打电话询问小蒋棣的学习、思想和生活情况,鼓励她刻苦学习,全面发展,长大做祖国的有用人才。2002年,城中派出所被金沙镇镇政府、妇联评为实施春雷计划捐资助学先进集体。
爱的温暖激励着小蒋棣勤奋学习、积极上进,如今已是六年级小学生的她品学兼优,年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哥哥也考入了天津某重点大学深造。最近,她在题为《阿姨,您的恩情我何以为报》一文中满怀深情地回忆了邓雅玲热情关心和资助她读书的件件往事,邓雅玲热心助学的事迹才在金沙小学校园内传播开来成为美谈。
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邓雅玲又打电话给自己大学刚毕业在上海市公安局工作的独生儿子,今年,她准备带领自己的儿子一同去看望蒋棣小朋友,让儿子和她一起为春蕾计划的实施担一分责任、献一片爱心。
帮教情 情深似海
就像邓雅玲是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人一样,她热心帮助任何需要帮助的人。
金沙小学中队辅导员中有许多是二十刚出头的年轻女教师,邓雅玲同样关心这些年轻人。她帮助他们在工作上克服困难,在政治上积极进步,在生活上战胜挫折,使他们能顺利成长。她义务当起了这些年轻辅导员的咨询顾问,与他们互相配合,解决孩子们存在的问题,赢得了这些年轻人的极大信任,被他们称为“知心大姐”,而孩子们则亲热地称她“知心阿姨”。
人们常说:现在的孩子是小皇帝、小公主,泡在蜜罐里,可有谁统计过有多少从破碎的蜜罐里跌落出来的失宠的王子、公主;又有多少在变质的蜜罐里心灵苦闷的王子、公主啊!
12岁的婷婷,因父母离婚家庭破碎,心中那片天空乌云笼罩。她烦乱、迷茫、自闭、厌世……邓雅玲听说后,特地跑到学校,向婷婷的班主任了解情况,而年轻的老师却一点儿也不知道婷婷的家庭变故,只是感到她上课时变得表情呆板,不喜欢与别人交往。接着她和老师一起与孩子现在的监护人——婷婷的姨妈取得了联系,了解孩子课余生活情况,并做了其亲生父母的思想工作,与老师共同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教计划,及时加以思想疏导和亲情引导,还为她过了一次非常快乐的生日,婷婷终于走出了迷惘,笑容又浮现到她的脸上,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
残疾学生李玉梅初入学时很自卑,行动不能自理的她,每到下课就孤独地躲在墙角里,像一只可怜的断翅小鸟。邓雅玲给了这个孩子许多爱和温暖。她动员孩子们带玉梅做游戏,为她削铅笔、整理书包、扶她上厕所……为了打消玉梅的自卑心理,她经常给玉梅打电话,给她讲身残志坚的张海迪阿姨的故事。一天一天过去了,生活的阳光开始照到玉梅的脸上,她慢慢恢复了孩子的天性,日渐活泼起来。
某班的几个淘气包闲着没事,便没事找事地到马路上追三轮车,幸亏民警及时发现并予以阻止才避免了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邓雅玲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向校领导通报情况,并来到肇事学生所在的中队,举行了“这是红领巾应有的行为吗?”中队主题会。她和中队辅导员一起给孩子们有针对性地讲故事,然后展开讨论,使这些淘气包认识到捉弄他人、违反公共秩序是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不仅教育了肇事学生,也给全体同学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教育课。
…………
七度春风秋雨,七载不解情缘,爱河浸种,心海育苗,寄托着一个女警官对红领巾事业的浓浓的情,深深的爱,热热的心,邓雅玲同志为金沙小学红领巾事业的真情付出道也道不完,写也写不尽。她以绿叶的情怀在金小这一方人才的沃土上谱写了一支感人肺腑的奉献之歌。“果实的事业是甜蜜的,花儿的事业是俊美的,让我们都来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是谦逊地低垂着绿荫的。”
注:主人公邓雅玲同志现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