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与州石夫人话“三农”

火烧 2009-03-12 00:00:00 三农关注 1025
文章围绕三农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分析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强调农民素质提升与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合理规划城乡发展的思路。

与州石夫人话“三农”

中国社会的三农问题,是国内政治经济等问题的综合反映。“诗的功夫在诗外”,三农的解决之道在三农外,中国是这样,外国若存在这个问题也一样。一个星期以来,本人从其他社会问题的思考上转向三农,并由此关注李昌平、温铁军两位学者的文章,感觉两位学者有意犹未了之感,于是,想与诸君及网友共同探讨三农问题,如有不到,请专家学者和众网友批评指正!

关于城市化与州石夫人话“三农”

网友:李昌平把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作比较,注重农村的城市化,甚至设想手头有几万亿或几千亿钱后要在城市周边给农民工建房,不知您对城市化是怎样看的?

州石夫人:城市化的确吸引人,但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城市化是工业发展后自然而然的趋势,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故我们不应该简单地盯住城市化,就象不能简单地盯住GDP一样;只要将国内各行各业搞上去了,农业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就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

二、城市化不是目的,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让他们生活得幸福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三、农民是不是成为城市居民了就生活幸福了呢?不一定吧。城市还有下岗失业者,还有靠低保度日的工人。从来,工人的命运与广大农民、农民工的命运是紧密联系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是社会的最低层,他们有着同样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这是必然的。

四、与城市化并同,我更看好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将更符合中国的发展方向,这是为中国人多地小的国情决定的。因为人多地小,我们就必须合理使用每一寸土地,就要将人口均匀分布于广大乡村,这样才便于生产。

五、过犹不及。过大的城市将导致城市运行上的障碍,大大提高生活成本。因此,中国的发展要在全盘整体的思路下考虑大中小城市、大中小城镇的综合发展。大城市周边是众多的卫星式中小城市,中小城市周边有着众多的卫星式大中小城镇,而大中小城镇的周边便是合理规范的村落,设施齐备,功能齐全的信息化村落。

网友:如果从内因和外因分析,那么,应该这样认识当前的三农问题。

州石夫人:也好!内因就是农民的素质。从农民素质上谈去,无非是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水平,做好对农民的教育工作,而这个工作又是政府的义务。如果政府不在这方面努力,凭农民自己是难以解决的。因此,农民素质问题要跳出三农去谈。

网友:从外因上讲则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土地肥力、自然灾害等。我认为现在这些都已经成为问题了。基本建设一直来是在吃老本,亏欠很多;几十来对土地肥力搜刮也快到了极限,真不知如何对待才好?

州石夫人:基本建设上农民本身是无法承担的,理所当然是政府的事。国家要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可问题是用市场化的操作方法不仅成本很高,而且所投资金往往有相当部分会落入各级机关和一些承包人身上。如果用市场化手段建造红旗渠,精英们一百年也成功不了。故一些人一边说市场化好,另一边又无法解决水利问题,于是干脆把这之于农业很重要的事高高挂起。将来直到问题不可收拾,他们又会找借口的。

从我们当地农业看,毛泽东时代农业的绿色肥料文章做得十分充分。分田单干后,大部分农民很快就放弃了绿肥开始依赖化肥,对土地肥力的搜刮很是利害,长此下去,土地的肥力必然会成为真正的问题。依赖化肥的农业从长远上看是肯定是有害的,必须反思。

至于自然灾害,这更是农民们所不能左右。但现实是:农民们种田要为天灾买单。这是极不公平的。整个社会需要农民供应粮食,大家的幸福生活首先依赖农民的奉献。可遇到农区灾荒,沉迷于灯红酒绿的权贵、富豪们可曾想到那些为天灾而发愁而破产的农民?无论是在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都应该主动为灾荒买单,这就如同国家要为国防买单一样。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肥料、农药是农业增产的保证,还灾荒,国家将这些事主动承担起来了,才谈得支持农业,否则就是空话谎话。

网友:您说国家要为灾荒买单,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是不是您也认为国家应该为农药化肥买单?

州石夫人:是的。国家应该部分地为农业的化肥农药买单。这是为农业的基础地位所决定的。在市场化条件下,农业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它不能完全依照市场化的方法进行价格上的自我捍卫。如果一定要它进行自我价格捍卫的话,那就是将农业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凡涉农的生产资料及加工利润全都由农业部们提取并掌握,再由这样一个整体来与工业产品进行价格博弈,这才是公平的,否则农民根本无法捍卫他们自身的利益,这是必然的。

网友:政府也许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减免了农业税。

州石夫人:农业税的减免让农民直喊政策好。但是,我所关心的是种子、农药、化肥、农机的经营掌握在谁手里?这些针对农业关键的因素如果掌握在私人或小集团的手里,那么,农业税的减免就帮了他们而不是为了农民,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常识。只要这些至于农业的关键因素掌握在个人或利益集团手里,中国的农民就永远没有出路,三农问题永远解决不了。

网友:可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及农产品的加工都是按照市场化的公平竞争的原则来进行的,这有什么不可以呢?

州石夫人:针对某一产品或服务,投入劳动的人越多,往往其劳动报酬就越少;反之,投入劳动的人少,其报酬就有可能高。作为最基本的农业劳动,一般来讲,在发展中国家是文化素质相对低下的弱势的农民在进行,且劳动的投入量又最大,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农产品的弱势地位——农民的弱势地位+其人类基本生活资料地位+初级产品地位+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导致农产品比重的越来越低,决定了农产品定价上的弱势地位。市场经济其本质是弱肉强食,所以,正是市场经济决定了分散的小农业的弱势地位,这是农民破产,农村凋落的主要原因。再说,市场经济从来就不是市场说了算,在市场的背后是一双双权力加资本的黑手在操纵,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尤其如此。如果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资料掌握在一部分利益集团之手,或掌握在外国大资产阶级之手,则其人民必将深受掠夺之苦,还谈什么市场经济、全球化?因此,我国的农业生产资料必须完整地掌握在国家手里,不能让资产阶级,尤其不能让外国资产阶级染指,并且完全应该以国家利益的视角去认识和掌握它,即在农业生产资料问题上,国家不能也不应该从本国农民身上获利,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农业发展。

网友:可这样一来就有另一个问题出来了,那就是农产品价格必然随着其生产成本的降低而降低,这样一来,就免不了“谷贱伤农”。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