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摘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对欧文的评述与网友共同学习
感摘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对欧文的评述与网友共同学习
亦兵
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风暴狂袭全球。一时间,大银行、大公司、大厂商的富豪无不惊恐起来,大喊大叫起来!要他们的 政府快快救市!而政府中他们那些办事员们毫不怠慢地行动起来,急速拨出巨资全力抢救,或高额贷款,或财政补助,或高价收回国有等等。在各发达国家中空前的抢救资本主义的大慈善行动,世界性的开展起来,好不热闹!20国的头头们也紧急聚会欧洲寻求妙策。共呼中国应对世界做出贡献。至于老板们自救早有殊方:一是裁员,二是减薪,三是关门欠薪而遁。最后躲进豪华别墅,尽情享受劳工们创造的财富,休养生息,等待新的发展时期,再谋商机,开始新一轮剩余价值的剥削。世上存在如此损人利己之徒,令人可鄙、可恨、可恶!我国经济多年高速增长,因此预测此次金融危机对我不会有很大影响。岂料在我经济已融入全球,和资本主义世界完全接了轨。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的规律很难规避。尤其现今外资企业在我国已有45万户之多,此等商家对经济危机多有体验。因此闻风而动、纷纷违法撤资而去,有的竟半夜逃逸。仅韩方一国即撤离近半数企业。把祸害留给中国,留给劳工。加之我国长期施行外向型经济,对外依存率已达60﹪以上。出口自然受制。到去年上半年已有六点五万户中小企业倒闭。这样到去年年底,已造成两千万民工失去饭碗!而几百万毕了业的大学生就业也难。悲哉!
面对此情,想到恩格斯对空想共产主义者欧文在经济危机时,关注劳动者的所为所思的一段评述。现将其摘录如下,与网友共同学习。
恩格斯说:“当时新的生产方式还处在上升时期的最初阶段;它还是正常的适当的、在当时的条件是唯一可能的生产方式。但就是就在那时他已经产生了惊人的社会恶果:无家可归的人挤在大城市的贫民窟里;--家庭都解体了;劳动时间、特别是女工和童工的劳动时间长到可怕的程度;(毫无保障的生活条件)“这时有一个二十几岁的厂主以改革者身份出现了,这个人具有像孩子一样单纯的高尚的性格,同时又是一个少有的天生的领导者。罗伯特·欧文接受了唯物主义启蒙学者的学说,认为人的性格是先天组织和人在自己的一生中、特别是在发育时期所处的环境这两个方面的产物。”“他则认为:工业革命是运用其心爱的理论并把混乱化为秩序的好机会。当他在曼彻斯特领导一个五百多工人的工厂的时候,就试行了这个理论,并且获得了成效。从1800到1829年间,他以股东兼经理的身份领导了苏格兰的新拉纳克大棉纺厂,他在这里按同样的精神办事,--而且获得了使他名闻全欧的成效。新拉纳克的人口逐渐增加到两千五百万人,这些人的成分原来是及其复杂的,而且多半是极其堕落的分子,可是欧文把这个地方变成了一个完善的移民区,在这里,酗酒、警察、刑事法庭、诉讼、贫困救济慈善事业都绝迹了。而他所以做到了这点,只是由于他使人生活在比较合乎人的尊严的环境中,特别关心成长中的一代的教育。他发明了并且第一次在这里创办了幼儿园,孩子们从两岁起就进幼儿园;”“欧文的竞争者迫使工人每天劳动十三至十四小时,而新拉纳克只劳动十小时半。当棉纺织业危机使工厂不得不停工四个月的时候,歇工的工人还继续领取全部工资,虽然如此,这个企业的价值还是增加了一倍多,”“欧文并不对这一切感到满足。他给她的工人创造的生活条件,在他看来还远不是合乎人的尊严的;他说,‘这些人都是我的奴隶’;他给他们安排的比较良好的生活环境,还远不足以使人的性格和智慧得到全面合理的发展,”“可是,这两千五百人中从事劳动的那一部分人给社会生产的实际财富,在不到半个世纪前还需要六十万人才能生产出来。我问自己,这两千五百人所消费的财富和以前六十万人所应当消费的财富之间的差额到哪里去了呢?”
“答案是明白的。这个差额是落到所有者的手里去了,他们除了领取百分之五的股息之外,还得到了三十万英镑以上的利润。”
“这些由机器创造的新财富--这个新的力量是劳动阶级创造的。因此果实也应当是属于劳动阶级。在欧文看来,以前仅仅是少数人发财而使群众受奴役的新的生产力,提供了改造社会的基础,他作为大家的共同财产只应当为大家的共同福利服务。”
“欧文的共产主义就是通过这种纯粹营业方式作为所谓商业计算结果产生出来的。”
“转向共产主义就是欧文一生中的转折点。当他只是一个慈善家的时候,他只获得的是财富、赞扬、名望和荣誉。他是欧洲有名望的人物。--可是当他提出他的共产主义理论时,情况就完全变了。在它看来,阻碍社会改造的首先有三大障碍:私有制、宗教和现在的婚姻形式。他知道,当他向这些障碍进攻的时候,他所面临的是什么:官场社会的普遍排斥,他的整个社会地位的丧失。但是,他并没有却步,他不顾一切地向这些障碍进攻--他被逐出了官场社会,受到了报刊的封锁”,“于是他就直接转向工人阶级,在工人阶级中又进行了三十年的活动。当时英国的有利于工人的一切社会运动,一切实际成就,都是与欧文的名字连在一起的。例如--在1819年通过了限制工厂中女工和童工劳动的第一个法律。他主持了英国工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全国各工会联成一个总工会。同时,作为向完全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过渡措施,一方面他组织了合作社(消费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这个合作社从这时起至少已经在实践上证明无论商人或是厂主都绝不是不可缺少的人物。”
摘文至此,感慨万千。不知当今多少人能有所悟,会有所借鉴?欧文当时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包围下,同样遭到“经济危机”的困境,且停工四个月之久。他不仅没有解雇工人,而且仍全额给工人们发了工资。就此,企业本身的价值还增加了一倍多。同时还如数给股东交了5﹪的股息和三十万英镑的利润,对此,他深深地悟到了:“工人们创造的果实,原来落到了(生产资料)所有者手里了。”
欧文的这种行为当时不能不说不是人世上破天荒的一个伟大奇迹!那么在同样的情况下,其他资本家们为何与欧文恰恰相反呢?这里的根本区别在于:欧文接受了唯物主义启蒙者的学说,从他的纯粹经营方式和商业果实的计算中,产生了共产主义,他认为:“由机器创造的财富--而这个新的生产力是由劳动阶级创造的。”“他作为大家的共同的财产只应为大家的共同福利服务。”这是欧文一生中的转折点。而资本家均是损人利己的极端个人主义者,他们生产的唯一目的就是为其追求极大利润,从劳动工人身上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聚敛更大的资本。而且认为:穷工人们就是靠他们赚钱养活的!(时至今日我们的主流经济学家不也如此吗?)令人可鄙、可恨、可恶。本来社会主义国家与经济危机根本无缘。如当年的社会主义苏联,在资本主义国家1929至1932年的经济大危机时,不仅没有受到他们的影响,而且抓住了机遇使社会主义建设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把欧洲发达国家抛到了后面。我国在苏联之后,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原则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经过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并在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上,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就很快独立自主地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化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人民生活得到了逐步的改善。当时人们生活水平虽然不高,但在国家城乡兼顾、统筹安排下,人们生活工作各得其所老少无忧。历史上人们一有灾荒,就背井离乡四处求食、逃荒要饭的情景,已绝迹。
而今我们出现的就业困境,政府虽作了重大努力,出台了就业的优惠政策,情况虽有缓解、除政府举办了交通等公益工程外,仍困难极多。尤其已毕业了的几百万大学生难处更多。这也由于我国施行了政企分开,政府不得干预具体的经济运行。而我国又是多种所有制并存。政策规定在法律上对其也只有指导性作用。执行时自然以利益权衡。(就连《劳动法》也大打折扣)尽管他们都很有钱。如《福布斯》榜中的四百名中国富豪就有财富2,1577亿元。但愿不愿把钱拿出一些参与救世?并非容易事。请看,我们的总理也只能加以劝导:要企业家们不要辞退工人,或少辞退,多减薪嘛!有的地方虽规定:“凡辞退工人20人以上要报告”。这实际上就是无法绝对禁止而已。应该说在当今情况下,政府政策的执行难度太大了!根本问题还得回到所有制上。我国私营企业已近千万户,如果他们能像当时政府支持所有制改革,大力发展私营经济。施行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闻风而动,干劲冲天地加倍响应,那就一切困难都不在话下了。奇怪的是去年“经危”刚一露头,他们立即将两千多万为其创下财富的劳工抛弃。
当初邓小平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先富带后富。但当今这批先富起来的人,却没有那份情意,而是“要他的邻居下地狱”(马克思语)。悲哉!活生生的事实说明:“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共产党宣言》语)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现在那个以“改变所有制”,“靓女先嫁”等谬论,摧毁国有企业的主流经济学家厉以宁,又借“危机”瓦解“三农”了。狂妄鼓吹、“让农民土地自由大流转,是解决‘三农’问题关键”。说什么,“土地流转”农民即可得一大批钱,又可到“家庭农场打工”。其阴险图谋,就是把农民的农村集体的土地,“流转”给生产大户,让极少数人占有。他们把这次农村改革称为“新土改”。这种骗局,广大农民是不会上当的。因为当今已失去土地的数千万农民,终年到处奔走打工、求食,生活不城不乡,令人心酸。大家心知肚明,作为农民在当今条件下,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存立身之地。当县政府提出:农村要实行双层经营体制这个“双层”就是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集体经济。决不是把大量土地集中到私人大农场,让更多的农民失地。(实则是新式经营大地主)才是农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只有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才是农村社会主义的过渡方向。对各种形式的欺骗,必须提防同时对各种破坏就业的诡计,也必须抵制,要坚持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如最近社会上一些有影响的人为寻求法律根据,他们在权力机构的代言人竟要求:“取消最低工资标准。但立即遭到人们的坚决反对,并说:最低工资标准具有方向性,代表国家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底线,决不能取消。”
此种情况的纷争,正是反应了两个阶级的声音!也就是国家安排就业难的问题所在。
2009年二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