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中华科技文化史略

火烧 2009-03-04 00:00:00 中华文化 1031
文章概述中华科技文化发展,涵盖新石器时代工艺、春秋战国玻璃工艺、河图洛书数学、《黄帝内经》医学及《管子》地理学等内容,展现古代科技与文化的辉煌成就。

   

7000年前的农牧与工艺  

    约公元前5200年的河北磁山有80个窑穴,其中堆积了厚达两米的粟及石农具,又有需在800度高温下烧制的陶器及家禽骨骼堆积层。  

新石器时代的江南  

    嫘祖的彩陶纺轮,骨器,水稻,姜寨,农桑渔猎,木楼,良渚古城  

4000年前的锻造技术  

    齐家文化的冷热锻技术为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文化奠定基础。  

甲骨文中的天文学  

    商代甲骨上已有甲子记日,还有日食、月蚀,及星象。  

江河流域的青铜工具  

    侯马晋国遗址出土了几千块铸造青铜工具是陶范,江浙的吴越青铜锄、镰、斤及手工业品……  

《管子》地理学  

    《管子·地员》论述土地分类:渎田,坟延,丘陵,山林和川泽,又相应依次分作物:落叶松,杨柳,榆林……  

春秋战国的玻璃工艺  

    河南固始侯的蜻蜓眼式玻璃球和湖北夫差、勾践剑镶玻璃,宫庭装饰品  

二十八宿箱  

    湖北曾侯乙墓中出土一漆箱,书二十八星宿以表明四象及星斗  

鲁墨攻防  

只见这样的一进一退,一共有九回,大约是攻守各换了九种的花样。这之后,公输般歇手了。墨子就把皮带的弧形改向了自己,好像这回是由他来进攻。也还是一进一退的支架着,然而到第三回,墨子的木片就进了皮带的弧线里面了。  

组合数学:河图洛书  

    河洛之辞最早见于《尚书·顾命》,即九宫图与无行生成书,洛书是一个三阶幻方,横纵斜各行三数之和为15,《数术记遗》:“九宫者,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  

赵国修筑长城  

    前333年,赵肃侯利用漳水、滏水的堤防连接扩建而修筑与魏国之间的南长城;赵武灵王为防东胡、匈奴、楼烦等又筑北长城。  

织锦与铁器  

     随着蚕、丝、织技术的进步,几何骨骼填充各种人物、动物、几何形体的组合纹样应用于经纬组织与色彩的变化。这种手工艺的精进,也体现在铁器的锻造和加工上,农具的分工显现出来:垦地、翻土、开沟、整地、除草和收获。  

《黄帝内经》  

    包括《素问》和《灵枢》,论及人体解笸,生理,脉学,病理,病因,症状,诊断,治疗,预防,养生体现出整体观、物质观、运动观和预防意识。  

秦统一文字、度量衡、连接交通、城墙  

汉《太初历》及二十四节气  

    前111-104年汉武帝接受司马迁建议,历时七年制成《太初励·太初历》,成为中国古代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部完整历法,测定135月日食周期及五大行星的会合周期,“改正朔、易服色”。《淮南子·天文训》中二十四农节气已定型。  

炒钢技术领先西方1500年  

    在液态钢中撒入石粉搅拌,强氧化气氛中降低生铁的碳含量,制得钢或熟铁。而欧洲中世纪则以直接冶炼法得到自然钢,与炒钢类似的工艺直到文艺复兴时才出现。  

几种水利机械  

    加工粮食、冶铸鼓风、天文观测等生产部门开发水力,发明了水排,水磨,浑天仪等  

汉代纺织品流行西域——朱士行西域求经  

王充著《论衡》,《九章算术》问世,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撰《浑天仪图说》和《灵宪》,《神农本草经》最早总结中药,崔定著《政论》,华佗成外科鼻祖  

越州青瓷  

    东晋、南朝间浙江的九岩窑、上窑、德清窑、上熏窑盛产壶器、灯台、香炉、虎子、明器等,细质、青釉、色泽明润,釉陶质量取得重大发展。  

南亚僧人来南朝翻译佛经  

    506年,梁武帝邀请扶南国僧人珈婆罗、曼佗罗来建康翻译佛经,《大育王经》《解脱道论》、《宝云经》……民间则有五斗米道  

北朝同兴佛教  

大概是出于对南北战争的反思,509年北魏帝元恪发起呼应,在式乾殿为众僧及朝臣讲《维摩诘经》,自养西域和尚3000人,建佛寺万余座,仅洛阳有寺庙500座……  

大运河贯通南北:黄、淮、江三位一体  

李世民颁〈氏族志〉,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武则天颁行〈大云经〉  

西亚摩尼教传入中国  

    694年,波斯人拂多诞持〈二宗经〉老朝武则天,其吸收波斯袄教与印度佛教及东罗马基督教而成,二宗三经论,指光明将战胜邪恶,后演变成影响元末明初进程的明教。  

刘知己撰〈史通〉,僧一行测量子午线,回鹘和市,杜佑〈通典〉  

四大发明在宋代走向成熟,宋赐夏〈大藏经〉,立算学,置器监  

沈括命名“石油”  

    〈梦溪笔谈〉载:陕北开采出的原油,燃起来火势甚猛,碳墨如漆优于松脂,称为“延川石液”,预言将来大有前途……天下尽油  

赵汝适撰《诸藩志》  

    1225年,提举福建路市舶司,记录海贸国家东自日本、西达摩洛哥共50余国,又对各国物产详加疏释,为海外交通史之开山。  

元市舶专管海贸,颁行《农桑辑要》,派军海征日本,《大元一统志》  

《农桑衣食撮要》记述耕种方法和饲养技术,阿拉伯人来中国献艺,景泰蓝,火炮等技术不断成熟,高丽学者来华  

郑和七下西洋与朱棣五征蒙古  

    1405年开始至1435年郑和在印度去世,明朝开辟了中国到达红海及东非沿岸的航道,开辟了海上瓷器之路,东方的金银铁器、丝瓷茶叶,西方的象牙香料、宝石硫磺得以互通有无,马哈兽(长颈鹿)被成为麒麟,斑马被认为花福鹿。  

。绘制了《航海图册》,同行的马欢著《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巩珍的《西洋藩国志》,迁入南洋的华侨达数万人(《东西洋考》1618),伊斯兰教也随着阿拉伯商人传遍印度洋,成为东西方文化的缓冲带。  

    1410——1424年间,明成祖北伐蒙古高原,领土扩至西伯利亚一线,至使草原汗国势力西撤,而印度、东罗马、东欧的东方骑兵势力得到加强。  

胡宗宪计获王直  

    王直与胡宗宪为徽州同乡,一为剿倭总司令,一为海上梁山盟主,晓之以情、许之以利,达成共同市场协议。奈何朝廷内部党争不已,导致二人先后被杀,以至于掀翻谈判桌,烧红了东海……东南海乱延续500年(越日葡荷英法美)  

四大名著成型,三大戏曲出世,还有《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  

徐光启《几何原本》,王士性〈广志绎〉,西式《大统历》,〈天工开物〉  

戴梓制造火器与汪昂普及医学  

    “连珠铳”,形若琵琶,可连发28粒子弹,与现代机枪类似。  

“冲天炮”,又名子母炮,长二尺二,重300斤,弹道弯曲,炮弹如瓜,筒内有空穴、可根据射程决定火药量,射程远,杀伤力大。又合其他兵器及中西技术写成〈钦定工部则例造火器式〉,最后也不过“收天下之兵,铸以为金人十二”。  

    汪昂编成〈本草纲要〉,分析药物时必将生理、病理、诊断治法交互融汇,使人既明道理,又懂用法。200年间先后刊刻64次之多,又有〈医方集解〉使本草、方剂相符相成,也刊刻60余次。  

《皇舆全图》开中国近代地图先河,人口开始以亿为单位计算,〈康熙字典〉 〈图书集成〉〈恰克图条约〉〈大义觉迷录〉〈四库全书〉,万园之园——圆明园  

英使马戛而尼觐乾隆帝  

    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国700人使团祝弘历83寿,携天文地理仪器,乐钟、器图、车军、船模等从大沽口至避暑山庄。要求在北京设商馆,在珠、甬、津设商埠,爱新觉罗氏以不识天朝体制,严加拒绝。  

     这个新的王朝害怕外国人会支持一大部分中国人在中国被鞑靼人征服以后大约最初半个世纪里所怀抱的不满情绪。出于此种考虑,它那时禁止外国人同中国人有任何来往,要来往只有通过离北京和产茶区很远的一个城市广州。  

在这样的情况下,既然英国的贸易已经经历了通常商业周期的大部分,所以可以有把握地说,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一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咸丰三年1853,这是以土地分配制度为核心,涉及政经、军文等方面的社会改革纲领。“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总理衙门,安庆军械所,近代学校,公派留学生,民族企业,义和团  

北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产党宣言〉,国共抗战  

反联援朝,击印越抗美苏,亚非拉农村联盟,两弹一星,杂交水道,高峡出平湖,嫦娥飞天,遨游太空,天下大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