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交流

读《进学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火烧 2009-03-02 00:00:00 读书交流 1033
文章通过师生对话,探讨学业与德行的重要性,揭示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实践,反映韩愈对教育和仕途的深刻思考,体现不识庐山真面目的人生感悟。

进学解--唐.韩愈

   

早晨,国子先生走进太学,召集全体学生站在校舍檐下,教导他们说:“学业的精通在于勤奋,学业的荒废由于贪玩;事业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事业的失败在于随意盲从。现在,圣主贤臣相互知遇,法律政令全都设立,拔除去掉了凶险邪恶的坏人,使才智优秀的忠良得到了进用和受到尊敬。只要有点德性的,大都录用;凡是有一技之长的无不任用。搜罗挑选培养训练各种人才。看来,只要是侥幸被选录的,谁说才能多了反而得不到举用?值得担忧的是你们的学业不能精通,不必担忧主管官吏的不高明!值得担忧的是你们的德行不能养成,不必担忧主管官吏的不公平!”

   

      话还没有说完,在行列里就有一个学生发笑说:“老师你在欺骗我啊!我跟着老师学习至今已有好几年了,看到老师的嘴巴不断地念诵“六经”的文章,手里不停地翻阅诸子百家的著作;阅读记事一类的著作,必定作出提要,阅读理论一类的著作一定要探索它的深微道理;追求丰富的知识一定要有收获,微小的和宏大的都不舍弃;点取油灯,夜以继日,经常一年到头勤勉不懈地用功。老师的课业,可以说是勤奋的啦!抵制不合正道的邪说排斥佛教、道教的荒谬主张弥补儒术缺漏的地方,阐发儒术中微妙的道理;单独一个人去四处寻求那‘行将断绝,茫无头绪’的道统把它从远古继续下来;阻挡住‘水势乱流’,把它引向东去,使那已经横决的狂澜回转平息。老师对儒家的事业,可以说是有功劳的啦!深入钻研古代的好作品,细细体味它的精华,写成文章都有根有据。取法于上古,学习虞舜和夏禹时代的作品,博大精深,没有极限。《尚书》中的《大诰》,《康诰》,《酒诰》,《洛诰》和《盘庚》;很艰涩难读。《春秋》用词不苟,寓于褒贬的意义;《左传》,文辞夸张,富有文学色彩。《易经》阐述变化的原理,虽然很奇奥,但却有一定的法则可循。《诗经》义理正大而又辞藻华丽。向下到了《庄子》,《离骚》。司马迁的《史记》。杨雄和司马相如的辞赋,尽管风格不同,却同样是好文章。老师的文章,可以称得上内容丰富,风格雄健了。您少年时代开始知道学习圣贤的道理,就敢作敢为;成年以后,通晓为人处事和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无论什么问题都处理得适当。老师的作人,可以称得上成熟完美的啦!然而您在公的方面不被别人信任,在私的方面得不到朋友的帮助;行事困难重重,进退不得自由,动不动就受到指责;刚刚当了监察御史,就被流放到边远的南方,贬作阳山县令;做了三年国子博士闲散而不得志,不能施展自已的政治才能;命运跟您的仇敌早已商量好了,所以您屡屡失败;即便在温暖的冬天,您的孩子也呼喊寒冷,年景虽然丰收,您的妻子却哭叫饥饿;头凸牙落直到老死又有什么好处呢?您不知道考虑这些,却反而来教训别人做什么?”

   

     老师说到:“唉!你到前边来!大木头当做房梁,小木头当椽子,柱顶上承托梁的方木,梁上的短柱,门枢门槛门闩和门框,将这些材料都加以合理的使用,造成房屋的,是木匠的技能。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和破鼓皮,全都收藏,一起储存备用,而不使之浪费的,是医师的良好办法。用人明智,选拔公正,进用才能不同的人,不露锋芒的人被认为美好可爱,锋芒外露的人被认为英雄豪杰;衡量各人的才能长短来适当使用,是宰相的职责。过去,孟轲喜好同各种非难儒家学说的人进行争辩,使孔子的学说得到了发扬,他周游列国,终于老死在途中。荀况卫护着正道,使儒家的学说得到发扬光大,为了逃避毁谤到了楚国,当了兰陵令,结果被罢官,老死在兰陵。这两个大儒,话一出口就是经典,一举一动都是榜样,他们远远超个了一般人,已经达到圣人的境界,可是他们当时的遭遇又怎么样?现在我学习虽然勤奋,却没有从儒家的理论系统入手;言论虽然很多,却不中肯;文章虽然奇特,却不顶用;德行虽然有一定修养,却没有处人头地。尽管如此尚且每月还花费着俸禄的钱,每年还耗用着粮仓的米,儿子不知道怎样种田,老婆不知道怎样织布,骑着马,仆人跟随侍候,安稳地坐着却有吃有喝,追随世俗谨小慎微而无异能,到古书里去抄袭一些前人的东西而无创见。然而圣明的君主对我不加责罚,我不被宰相革职,这难道不是自已的幸运吗?一举一动都遭到别人的毁谤,名誉也跟着受到影响,把我安置在闲散的位置上,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至于计较钱财俸禄的有无,计较官职品级的高低,忘记了自已的才能和什么职位相称,指责在自已前面的当权人的过失,这好象上面所说的:责怪木匠不用小木橛当着柱子,低毁医师用昌阳来延年益寿,想要进用自已的猪苓去代替一样啊!”

   

说明:文章的开头,总结了前人和自已治学与做事的经验。“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已成千古美谈!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确要勤奋实干,开动脑筋,善于观察研究。否则就会一事无成。这些经验现在也依然值得一提。“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桌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才能和德性与官职相称。这对当今的“人才机制”建立不无借鉴意义。听说国家正在建立民主科学的用人长效机制。时势究竟造就怎样的英雄?拭目以待!

   

这篇文章是韩愈连遭贬职后,他假借师生对话,以讨论“学习与个人前途问题”,用含蓄而幽默的反话讽刺了当时社会执政者的昏暗不公,表现出了一代大宗师的睿智和高尚道德情操,其高超的写作技能,通达流畅的文思,悠远开旷;谈古论今,至性至理;蕴涵着作者丰厚的文学艺术涵养和文化生活修养。虽然所发的是“才高被黜”的牢骚情绪,但读来也是妙趣横生。细细品味,更是耐人寻味,意味深长!作者在极度失意,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虽然是愤懑地在向社会发泄,但是却不显得一味地悲天怜人,而是面对现实,理性理智,并且还乐观开朗地反省自我检点;这在古今中外官僚里都是罕见的难能可贵!对现实生活的体味既苦涩又甘甜;失意不失志,富有浓厚的人情味;好一幅平和谦逊,慈祥和蔼的师长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眼前!不愧是一代大师的风范!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要有了“君君臣臣”,其它一切道德教化皆虚妄!封建(官僚主义)人文思想削足适履,不伦不类,甚至于泯灭了人性。少年意气,中年消沉,老年悲愤。千百年来,中国无数仁人智仕的悲惨人生,说明了中国(独尊孔儒)的封建专治文化,是中国社会的万罪之源。猥琐狭隘“君君臣臣”自欺欺人,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人也”悲剧幕后的总导演。

   

[新华论坛]读《进学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http://forum.xinhuanet.com/detail.jsp?id=59624505

   

[强国深入]读《进学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2&treeView=1&view=2&id=88758177

   

改造旧中国封建残余陈规陋习,中国社会现代化强国根本所在!

[新华深水]读《进学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search.jsp?id=59625428&ui=sengzangyu

   

『天涯时空』当今中国,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还在吹捧“少数满清贵族专权”的康乾盛世?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ews/1/101833.shtml

   

[凯迪社区]僧藏玉《读书杂谈》

<http://club2.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52&id=1842804>

凯迪网名:僧藏玉;开的涉觑;国倒吹鼓手;子曰诗云 ;僧ZY;藏玉S;慨得蛇躯;楷笛僧;盛产玉;僧窥楷嫡;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