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论》连载二商品生产
《社会主义论》连载二商品生产
这些都是95年前写好的文章曾经寄给刘国光并转交樊纲,樊纲还给我回了信,说我是个善于思考的年轻人,主要观点也和张维迎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过。邮寄给厉以宁的没有任何回音。因为那个时候我不懂经济学是由阶级性的,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书的名字叫《社会主义论》是我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代表得意之作,我将陆续把全文发出来,希望大家耐着性子看完,因为只有对现实认真分析诊断之后,才能拿出治病的药方。理论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整体。
第一节是论述的是商品(本网站)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0902/71206.html
第二节 商品生产
商品生产与经营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方式,这一点是由交换价值在商品这个矛盾统一体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而决定的。
商品生产就是为了交换而生产,而交换是为了获取交换价值获取利润,所以商品生产为特征的商品经济就是交换经济,而要交换就要有一个场所,就是市场,这就是说商品经济就本质而言就是市场经济,交换又需要一个工具手段,这就是货币。
商品生产的存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以私人管理个人经营为必然表现形式,以私人掌握产品支配权为手段,以个体获利为最终目的。
所以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是利益平等而对立的关系。通行的是等价交换原则,在交换中商品的所有权(产权)不断地发生转移,为买而卖,为卖而买只要赚钱就行。而在这种经济环境中,做为独立自主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各自寻找自己的选择发展方向,这样他们之间的关系只能表现为竞争。盲目的竞争又只能形成社会范围内的自发分工又必然导致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
商品生产由私人经营的这一特征决定了他们只能通过自身的信息收集来安排自家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于社会上究竟有多少人正在生产同样的产品,产品的质量数量如何,社会上究竟需要多少,人们又能愿意能买得起多少,他们是无暇顾及全面掌握的,就算了解了也无法形成统一的计划切实保证执行,保证供求关系的平衡,到最后自己的命运只能交给市场,听天由命,被那只看不见的手搞得无所适从。
所以商品生产由私人经营管理的必然是导致经济自由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形成社会范围内的自发分工。一方面做为各个企事业单位甚至公司集团的内部已经实现了协同合作内部地自觉分工,增加着企业集团甚至区域经济内部的凝聚力,减少内部的摩擦力,最大限度向外显示自己的竞争力;而另一方面各个企业集团区域经济之间竞争却空前的惨烈。所以这种竞争的趋势正是消灭竞争本身,直至最后形成世界范围内全人类各个国家之间的自觉分工。
一、商品生产与价值规律调节的特征方式
由于商品生产经营方式的私人属性而形成的社会范围内的自发分工就必然导致价值规律事后地、盲目地、生硬地调节。
因此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就永远无法实现自觉地使用价值规律。所以自觉使用价值规律必须通过形成社会范围内的自觉分工来实现。
“事后性”就是只有你生产出的商品投入到流通中去在市场中交换的时候,价值规律才显示其调节作用,生产者才能知道自己的命运是否营利或者亏损,而到亏损之时一切都已无法挽回,悔之晚矣。
“盲目性”就是说价值规律的每一次调节都无法也根本不可能保证下一轮的供求关系就相对平衡交换价值就能反映出商品的真实价值,在下一轮市场调节中有多少转业,又有多少投入到本产品的开发生产,谁也说不清摸不准,命运还在异已力量的控制中。
“生硬性”就是不管你的主观愿望如何美好,你个人对价值规律如何尊敬,但是因为摸不透她的脾气,就总是被这只看不见的手把人们的美梦抓得粉碎。人们摆脱不了价值规律的捉弄。
二、以营利为生目的,必然导致地方保护主义产生重复建设
当一个地区国家处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之时,势必成为其他地区生产力相对发达国家营利的对象和手段,不断争夺其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而这一地区面临被掏空的危险之时,就势必选择采取地方保护措施。所以说所谓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就是让你伸长脖子敞开国门任人宰割榨取剩余价值。
所以商品生产与生俱来的是自私自利的唯我独尊的个人自由主义,经营的隐蔽性,对外的侵略扩张性。“专利”的对个人发明创造的保护倒不如说是为部分人以此为发财手段而保密。专利就是专人受益,严重阻碍了个人发明创造其社会价值在世界范围内的充分实现,限制了科学研究,新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推广,社会文明地快步发展。重复性的建设研究大大浪费了人类改造自然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重复建设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
1.生产中的重复建设
本来现有的生产设备已经能够满足社会所需,但是因为有利可分就会导致重复引进,生产线重复。其结果盲目上项目造成各生产线开工不足都吃不饱活不旺,浪费大量的外汇人力物力。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彩电生产线重复引进就是一例。
2.在流通中的重复建设
在一个地方村镇,城市本来这一个商店就可以满足本村群众的需要,因为有利可图偏偏要搞上好几家商店,在有些商业街上真是卖货的人比买货的人多。这样除了多给政府缴一份税外有何作用。而所上缴的税又哪一分钱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落在广大消费者劳动群众的头上。建一个集贸中心,再建一个市场,在商品经济中尽管人们的需求总是相对稳定和有限的,而可以设置的市场商业网点和参与流通的人员却可以尽可能地多。
3.科研中的重复建设
由于商业社会人们对产品配料的保密,专利技术的封锁,使得其他国家或单位不得不投资人力对已经研究出的项目进行攻关,知识的价值知识分子的精力就被白白地浪费了。
三、以营利为目的的商品生产与商品经济运行系统效能间的关系
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后果必然是最少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即只满足社会购买力。也就是说群众迫切需要而且社会已经生产出的产品或者能够提供的服务,却因为群众没有相应购买力而不予满足。
这是因为一旦实现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那么以营利为生产目的就无法实现。所以以营利为生产目的,与最大限度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根本对立,不可能同时存在的。因此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就必须放弃以营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方式。
所以马克思提到商品生产的过剩,一方面是市场上商品大量的堆积积压甚至在腐烂变质,医生无事可干,而另一方面广大群众最直接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这里是商品房卖不出去,那里是群众住的拥挤不堪几代同堂的贫民区,只有望楼兴叹的份。一方面是挣扎在死亡线上的重垂危病人,一方是无事可干的医生的最后通牒,先交押金,补交手术费否则赶出去,宁肯劳而无功,但不能劳而无钱。而在此人道主义的呼唤在经济规律与原则面前又显得如何苍白无力。
所以商品生产的开工经常是不足,生产发展的极限是社会的购买力,而不是社会的需要。这样一些现象发生都来源于一个这样的前提,商品生产方式和交换原则是社会上绝对的至上的最高原则。
因此上商品经济对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始终按照用一定量的投入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被局限在社会购买力所允许的范围(参见《资本论》602—611)。
正因为如此所以说社会主义对生产力的解放,可以获得突飞猛进发展契机,就在于将最少限度满足社会需求的商品生产经营方式,转向最大限度的另一种产品生产经营方式。
我的电话:029-87259701
QQ:523729774 国魂毛泽东群号:21903084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guohunmaozedong
邮箱:1 guohun1234@ sina.com
2 huaiyouzhai@ sina.com
我在陕西门户网站古城热线 ;论坛管理的版块国魂毛泽东
http://bbs.269.net/forumdisplay.php?fid=9032
欢迎大家登陆讨论。
陈永利
2009年2月28日6:05:49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