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论梁效与康梁的历史接续性

火烧 2009-02-17 00:00:00 中华文化 1038
文章探讨梁效与康梁思想的历史接续,区分大同儒与小康儒,强调儒家中庸的正道直行,批判市场精英与庸俗化解读,呼应礼记大同理想与马克思主义社会解放理念。


小康儒的礼教是权贵们的驯服工具,大同儒的理念是大众解放的精神资源,不便一视同仁,更不能一概否定。不区分小康儒和大同儒,就如同不区分恭维和赞扬、不区分赵高和吕政、不区分月光和阳光。

儒家的中庸,不是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小康儒的中庸是调和骑墙,大同儒的中庸是正道直行不妥协,小康儒的中庸是流俗乡愿,大同儒的中庸是止于至善。

只有极高明,才能道中庸,跟着小人儒、小康儒去庸俗化地解释和理解中庸,则反中庸。

和谐的前提,是和而不流、中立不倚、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诛除奸佞、扬善隐恶。如今市场精英们诲淫诲盗三十年,世风并不比五代好。

对待古人的思想,六经注我是根本手段——以己之古人去解释、解蔽、解构彼之古人。

汤武革命,首出庶物,万国咸宁——梁效的文章,所批评的是小康儒的官本位,是三纲统摄之下的五常,梁效是康梁的天然接续。在这个意义上,作为政治改良运动和思想启蒙运动,毛的文革与光绪的变法只有程度与阶段的不同——历史已经证明,即便慈禧宣布维新派是乱党,也并不意味着王公大人们是无比正确的。

本先生越来越觉得礼记里边的一些文章确是出自孔子本人之手,不是毛式的思想英雄,写不出这么光辉的文字: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作为社会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的道德制高点是人的解放——比政治解放更彻底的经济解放。这与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社会理想是一致的,对这种社会理想,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