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中国为何“娃娃作家”多

火烧 2009-02-10 00:00:00 文艺新生 1027
文章探讨中国为何出现大量娃娃作家,分析娃娃作家作品盛行背后的原因,指出成年作家作品难以出版的现象,并探讨其对市场及社会的影响。

 
中国为何“娃娃作家”多  

      炊烟·文  

中国也许是世界上出产“娃娃作家”最多的国家,从韩寒异军突起,到郭敬明的发扬光大,再到现在的遍地英才,中国真是世上智慧少年最多的国家,所谓“少年强则中国强”,看来中国大国崛起很有希望,不是一点希望,而是大有希望。  

但是我们的成年作家到哪儿去了?我们成年作家真的是穷途末路、江郎才尽了吗?这样的作品出版现象独中国所有,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娃娃们才华出众,文思泉涌,而大人们却毫无作为?

纵观现在的中国出版市场,到处充斥着“娃娃作家”的作品,从“九岁幼女”辍学专业写作到高三学生一年出版长篇小说数部,不是说中国的教育是“填鸭式教育”,课业繁重,为什么身为初三、高三学生能有大量时间创作小说?实在令人想不通。  

这其实是官方和所谓"市场"的一种有意误导。一方面官方钳制某类作品(有思想的)的发表、出版,一方面利用媒体推波助澜力推“娃娃作家”,制造图书市场“娃娃作家”作品异常繁荣、畅销的虚假现象,引导大家觉得成人文学作品滞销,没有市场的印象。越是这样报导,越是造成读者对成人文学枯索的印象,久而久之形成习惯思维——成年作家的作品是没有销路的、脱离时代的,而娃娃作家的作品紧贴时代,市场畅销。  

就举四川图书出版情形为例,去年成都初三男生唐朝推出他第二部小说《把梦还我》,随后成都高三女生雷蕾历时一个月完成的小说《探弋下楼》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而成都新津高三学生杨大庆也推出了《大明远征军》。今年刚开年,又有一位成都90后中学生出书了!成都高中生廖承玺写的小说《地中海的靴子——血火岁月中的罗马帝国》将由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这本书讲述的是罗马帝国兴亡五百年历史。且不说还有成都九岁女童辍学专业写作的极端例子,而全国这样的情形还有很多,可以说是非常普遍。比较有名的就有去年以降低60分进入清华的蒋方舟,曾获得多次国家、省市奖励最后抄袭败露的姚牧笛等等。  

看看,祖国的少年儿童多么聪明智慧,小小年纪就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既能讲述历史,又能倾诉情感,这样的后继有人,我们是不是该欣慰得喜极而泣呢?比较比较,人家国家就没有这么多的天才儿童,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还不得屹立在世界这巅!  

我们那么多的成年作家都干什么了?他们在吃白饭吗?为什么图书市场少见他们的身影?实际情况是他们不是没写,而是写了大多数出不来?为什么出不来?因为成年的阅历和知识积累让他们看问题更全面,他们的作品充满理性思辩,对社会和历史有深刻的剖析和反思,这是为当局所不容的。你把问题挑明了,读者明白了,他们就愚化不了大众,那怎么有效欺骗和管理?所以这样的书不能出来。表面上他不明着禁止你,但是他让你的书出不来,作品不能出版,就意味着专业写作没有收入,你就得饿死。这样迫使你要么不写转行,要么妥协写出让他们顺眼的东西。这是变相的焚书坑儒、消灭思想、愚化人民。先愚化再奴化,他们就太平了。市面上只有娃娃书,没有有思想深度的作品,而且通过媒体的引导说这是市场经济的结果,从而消灭人民对真理的接触和认知。通过捧娃娃作品,让这些没有阅历,没有思想的小作家们走红,也助长了人们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风气,让社会充斥着世俗的浮躁,从而忘记探寻真理、思考问题。娃娃作家们说白了就是台上的工具,利用他们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小孩们被急功近利的父母老师所期望,自然有冲动作出这些举动以获得关注,而他们也达到了其目的——让思想从书籍中消失。  

成年作家大多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知识积累,对社会和历史有相对独立的思考和认识,中国知识分子又有“匡扶天下”的传统,写作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的社会和历史责任感,所以在作品中有思想的启发,有文化的传承,所谓“开启民智”是也。这对持有“稳定压倒一切”,任何对真相的探求、对历史的反思都是对稳定有害的,独立思想更是不可能。民众只能接受,千万不要思考为什么。所以成年作家的作品大多不能出,并且以市场为名进行压制。其实成年作家的作品到底市场接不接受,好不好销,要印出来卖了才知道,如果允许自由出版,是不是有思想深度的成年作家就真的不被市场接受,倒真不好说。  

比如香港,弹丸之地,却有上百种报刊杂志,几十家出版社,各种形式的作品都能出版上市,其中有不少是所谓诲涩难懂脱离大众的纯文学小说,但是他们都有市场,而且某些还很好销。一些外地入港人士还专门到香港书店买书。所以说不好销,只是他们的借口,如果觉得销量没有把握,可是先少量印刷,被市场接受后再加印,这样也不亏钱。为什么还没有经过市场检验就一口咬定成年作家的的作品没有销路呢?  

一个世界上大口最多的大国,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苦难坎坷的国家,居然在现代世界文学界沦为边缘,没有自己的声音,真是奇特的不可思议的现象。我们缺席了现代文学,几乎少有世人认可的文学作品,就是前苏联都有自己的声音,而我们只有可笑的官样文章。如今还用娃娃作品来填充市场,让中国现代文学彻底空虚苍白,真是可悲可叹。  

为了“稳定”,宁可牺牲文化,宁可没有文化。让各种伪文化消灭真文化。  

他们就是要让娃娃作家们横行书市,让肤浅、无病呻吟的东西占据人们的视线,从而隐形地消灭思想、阻止思考。这就是我对近年来中国独有的“娃娃作家”盛行现象的看法。  

   

      2009-2-10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