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做一个半瓶水的领导干部好

火烧 2009-02-03 00:00:00 网友杂谈 1043
文章探讨半瓶水领导干部对下属工作的影响,指出高水平领导可能使下属懒惰,缺乏创新,导致工作墨守成规,问题难以解决,强调领导学习与实际能力的重要性。

做一个半瓶水的领导干部好  

   

我们常骂人,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当。这是说一些人,有的连话都说不顺溜,有的连基本的逻辑都不讲,有的连根本的事实都不顾,甚至于更有的连良心都不要,只要一时痛快,只要过下嘴瘾,只要达到目的,就胡搅蛮缠强有理。这些人不是少数,而是多数,往往还吃得开。  

现在干什么都得讲个形式,踏实干事的人,往往得不到注目,天天嘴皮子溜得好的人,偏偏讨好喜欢。有人说“巧言令色鲜仁矣”,讲得就是一条辨别好人和坏人的方法。好人讲道理,讲事实;坏人往往只攻击一点,不及其余;好人讲良心,不造谣歪曲事实,坏人往往以偏概全,用白纸上的一个点,来否定整个白纸的白。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主要是现在的领导们太能了。现在的领导们,除了中国古代的天文地理、大道伦理、修身齐家之理不讲外,什么不能讲?除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讲得少外,大约是什么懂得,什么都能讲的。因为领导们都硕士博士、甚至是洋硕士洋博士了。  

领导水平太高了不好,特别是领导的学问高了不好。  

领导学问高了,必然使下属崇拜领导,下属一崇拜,就会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所以高水平的领导,往往带出低水平的下属,就象勤妈领出个懒儿子一样。儿子虽懒,可总还是要长大。长大了,懒得动脑子,就总容易被骗,被骗了后,就往往骂。可是小时太懒,骂又没有理,就容易急,只好动粗。今天这群体了,明天那事件了,都是这个道理。  

领导水平高了,下属就不容易开动脑子,工作就会按部就班,墨守成规。明明百姓急得火冒三仗,下面却仍然还是你有你的急脾气,我有我的老办法。太监不急皇帝急,非得领导骂到脸上,下面才能动起来,连夜开会部署啊,迅速行动起来解决啊。仿佛变魔术一样,问题突然象空气一样没有了。  

领导水平高了,下属感觉难受。为什么呢,一是不好类糊弄。现在的工作,不就是写材料和开会两个大事?搞个东西,左也不行,右也不行,深也不行,浅也不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虽然符合实际,但往往缺乏理论依据,比方什么系数啦、弹性啊、绩效啊、信息啊等等,还得重搞。从网上查一些洋鬼子的水化塞进来以提高水平,特别是经济分析研究文章,加了一堆假设、定理,甚至来一两个数学工和坐标,这回理论了吧,高水平的领导又往往会说你写得空。  

所以说领导水平高,下属工作干不好。  

领导不是天生圣人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高水平的领导必须要高强度地学习。学习的方式,既然要体现出理论和前沿性,那钻研书本、参加培训这些就少不了。和老百姓学习不到这些。所以高水平的爱学习的领导,肯定是每天要呆在屋子里大量地阅读文件、大量地阅读专业书籍。  

谁说我们的领导们都那么好干,领导天天就象备高考那样地认真的。所以每月按计划定期到基层,也只能是隔着车窗看一看,到那个点上转一转,听主要下属谈一谈,就总结性地讲几点,饭后必须要回去继续学习了。  

即使和身边的同志,领导们也往往是没有时间的。因为要当高水平的领导,必须要抓紧时间学习呀、上网呀,掌握大量的新名词新概念,讲话时一用,水平自然就有了。所以呢,和领导接触就成为一种稀缺资源。  

领导们有印象的,往往就是那些嘴皮子好的,能讲点歪理的,喜欢表现自己的半瓶子水货的。真正埋头苦干的,由于各领导打交道少,说话不多,领导印象不深。不了解的干部肯定用起来不放心。于是半瓶子水货们就得宠了。  

工作是这样,网络也是这样。比如深水区,有些人不就是经常地胡搅蛮缠,以致于一些水平高、文笔好、看问题刁的网友,都注意到这些表现突出分子,时不时地表扬他们一下,或做专题发言以表扬之,或做简短评论以表扬之。那些实实在在提建议的网友、认认真真研究问题的网友,却往往是埋头以致于埋没了。  

那么领导要怎么当呢?  

中国古代的领导,是要经常装傻充愣的。比如过去的皇帝,头上戴的帽子都和普通人不一样。上面一块板,板前后是珠帘,左右还有两个小玉饰,为什么呢,就是要帝王闭目塞听,从远里说,是要求为政要做到“无为”;从近里说,前面的珠帘代表流转,旁边的玉饰代表不要听身边的“精英”“专家”们的谗言。冠冕堂皇就是这个意思。  

古代皇帝身边有“精英”和“专家”吗?如果有都是什么样的人?古代皇帝身边的人,可以说个个都是专家。女人就不说了,不男不女屠娇娇式太监的更多。大家不要以为过去的太监都是文盲。太监无文,这个传统是清朝才开始的。秦代的赵高,是法律专家,唐代的高力士,是心理学专家,明代的太监更不用说,是内相,个个都是至于博士生以上学历,了不得的。现在那些丧失民族气节被洋理论欧元美金阉割的太监,那就更多了。  

既然太监是专家为什么又不要他们的话呢?这个是有理由的。古人早就明白,太监们因为肉休不健全,心理也不健全,做事情往往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在为天地立公心、为生民请命,多数是为自己私利、为打击报复的。这个历史书记上写得很明白,专门有名字,叫“阉党”、“宦官专政”。  

我们对封建传统的一套,是采取扬弃的态度。弃的东西多了。扬的东西,比方特权啊、太监啊、小妾啊、老子当官儿当官,不少呢。  

既然继承了那么多,建议不妨也学习一下古人,领导们一定要学会要当半瓶子水的领导。  

这话可能有人不爱听,尤其一些毛粉们。毛主席不是讲了吗:“领导工作不就是出主意用干部吗?”水平不高,经常出馊主义,怎么能当好领导。这不符合毛泽东思想,是右派言论,要坚决打击。  

可是我们也可以引用毛泽东同志的另外一段话,领导干部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人一道工作。为什么呢,辩证法的道理。经常听听不同意见,我们就可以从两个方面看问题。再一个,现在社会发展、知识爆炸。术业专攻的现象越来越明显。领导干部再能,也不可能什么都懂,因此必须要多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现在的领导,要“选主意、用干部”的。  

当半瓶水的领导,也是古人的智慧。古代有所谓“欹器”。这是一种奇特而受倍受重视的器皿,被历代帝王悬于厅堂之上,成为治国的警戒之器。“虚而欹,中而正,满而覆”是欹器的三种状态。是通过器物提醒为政者要执中走正道,自满了就必然翻倒。这就是说,半瓶子水的领导,才是好领导。为什么呢?一瓶子水就再装不东西了,就会骄傲自满,就会摔跟头了。  

中而正,就是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度,比方你不能光考虑了就业,就不实施劳动法吧;比方你光考虑了干部群体的利益,以为把干部们哄好了就啥事都没有了,这是不正确地。最基层最低层那些曾经以主人翁精神奉献一生的国企老职工、过去曾战天斗地大办水利的年迈的农民,也得想想吧?毕竟他们曾经付出过,总得有点良心。  

那么半瓶子水的领导如果装东西呢?我们看到,欹器之所以不倒,是因为下面装了半瓶子水,水是什么呢?水是老百姓啊。那个君是船民是水,水能浮船,也能翻船的话,地球人都知道。  

欹器装半瓶子水,上面空,就是是要求领导一定要时刻保持头脑空空,不要被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填满,要经常考虑路线啊方针啊理论啊这些大事。下面实,就是要把老百姓放在心上,要时刻重心在下,眼睛向下看。这样才能时刻保持不偏不倚的态度,才不会翻船。  

水的性质一般是向下的,但特殊情况也能向上。只要火大了,水就会烧开,古人讲民怨沸腾用得也是这个道理。水开了就变成汽了。欹器如果上面的口封得太严实了,水蒸汽出不去,就会在上面聚集,头重脚轻,压力极大。  

不知放在火上的欹器,将会是个什么状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