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先生们:别再用那个破产权理论忽悠我们了
精英先生们:别再用那个破产权理论忽悠我们了
(山寨式提供思路的火花产品,无任何版权首创权约束,本文欢迎网友的各种使用法,可克隆、可肢解,可美容,谁付出劳动使它变成正规学术性文章就是谁的人)
本人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异化的思想,得出:使生产资料不成为奴役劳动者的工具,方法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实行公有制,消灭剥削,从根子上挖掉奴役的动力;第二,建立完善和科学的委托代理制,充分保障生产者的主人翁地位,使生产组织管理者和具体岗位的劳动者的目标一致,地位平等、利益一体,就只可以避免公有化后无动力的问题。
然后又通过对委托代理制的思想,发现委托代理制实际上证明了产权理论的不足。下面,我们看一下具体的分析。
一、委托代理理论证明产权理论有重大缺陷
(一)关于委托代理制
1、委托代理制简介。在现代企业中,企业的所有者不亲自经营企业,而是将经营权交给支薪职业经理,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委托代理关系最早是由贝利和米恩斯(Berle and Means,1933)通过实证研究提出的,后来得到鲍莫(Baumol,1959)、玛瑞斯(Marris,1964)等人的发展,但委托代理的真正发展也就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当然,按照代理理论的观点,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并不限于此,但却是最重要的,所以本文仅研究这方面的委托代理,并以此分析国有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2、委托代理的产生。从一般意义上说,委托代理是指代理人根据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进行相应的活动。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将对他方的行为承担一定的风险而获得监督他方的权利的一方称为委托方;而代理方(受托方)则是指不一定非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一方。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者就是委托方,而经营者则是代理方。委托代理也称意定代理或授权代理,因为它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为前提的,即委托人的授权委托。委托代理制度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委托代理是基于受托人的委托授权而产生的。委托授权在委托代理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二是委托代理中的代理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代理机构。有时,不作为专业代理机构的法人,也可以接受委托进行代理行为。(3)委托代理通常是有偿的。专业代理机构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自然人受委托进行代理行为也是有偿的。
3、委托代理制的结果。委托代理制的结果是“两权”分离,即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委托人不得不向代理人授权,并使之成为一种管理制度,这就是企业的委托代理制。“两权”分离下的委托代理理论是内部治理的基础理论。委托代理实际上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的一种分工形式,是对经济权力的重新配置。两权分离的结果是:委托人,即所有人可以是一个,即国家。而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或发展的动力,完全取决于代理人的作用以及委托人的监督。从这个角度上讲,只要完善对代理人的监督和管理制度,就完全可以避免企业发展无动力的现象。
(二)关于产权理论核心观点的科斯定理
1、科斯定理简介。科斯定理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 Coase)命名。他于1937年和1960年分别发表了《厂商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两篇论文,这两篇文章中的论点后来被人们命名为著名的 “科斯定理”。这是是产权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其核心内容是关于交易费用的论断。科斯定理较为通俗的解释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核对产权充分界定并加以实施的条件下,外部性因素不会引起资源的不当配置。因为在此场合,当事人(外部性因素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将受一种市场里的驱使去就互惠互利的交易进行谈判,也就是说,是外部性因素内部化。”
2、科斯定理的精华。科斯定理的精华在于发现了交易费用及其与产权安排的关系,提出了交易费用对制度安排的影响,为人们在经济生活中作出关于产权安排的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根据交易费用理论的观点,市场机制的运行是有成本的,制度的使用是有成本的,制度安排是有成本的,制度安排的变更也是有成本的,一切制度安排的产生及其变更都离不开交易费用的影响。交易费用理论不仅是研究经济学的有效工具,也可以解释其他领域很多经济现象,甚至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比如当人们处理一件事情时,如果交易中需要付出的代价(不一定是货币性的)太多,人们可能要考虑采用交易费用较低的替代方法甚至是放弃原有的想法;而当一件事情的结果大致相同或既定时,人们一定会选择付出较小的一种方式。
(三)产权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的矛盾
矛盾就在于即使产权是明晰的,但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产生代理问题,即代理人背叛所有人的利益,这将必然导致所有权利益的被侵害。所以仅仅有产权明晰,并不能实现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并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就是产权理论的最大不足。
二、完善公有制条件下的委托代理制
完善公有制条件下的委托代理制,完全可以实现明晰产权达到的所有效果。
(一)先看一个案例,请大家看看和社会主义象不象
这是一家美国的跨国公司,目前,它在全球65个国家设有215个分支机构。产品年销售额超过210亿美元。但是,下面的事你绝对想象不到。
这家公司所有的员工都用“同事”彼此相称,高层们也没有好听的头衔,因为他们觉得区别最小化才像是一家人。
这“家”里所有的人,每天都要打卡,准时打卡的同事会得到当日工资10%的奖金。平等是家庭和谐最夯实的基础,他们这样想并这样做。
公司里每一位同事都会得到相同的安全保障配置。不管是营运计划或福利及工资结构的信息,都会传达给每一位同事。因为这是他们“知道的权力”。
公司没有固定的停车位,没有主管配车,必要时一律使用公务车。因为懂得勤俭持“家”与奋力“打天下”一样重要。
公司里的同事无一例外,都没有助手、秘书、每个人都自己接电话,自己复印。因为挽起袖子动手实干,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品质。
没有高层人员专用餐厅,没有人有单独的办公室。因为他们要确保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在任何时候与公司的任何一位成员讨论问题。作为同事,他们不希望有任何原因组织他们彼此直接进行交流。
办公室里,当手写的记录可作备份或电话就能解决时,他们变不用打印的备忘录。因为,他们强项是“效率”-——一种使他们所有的资产达到最大化的生产力及最小的浪费的能力,这样他们才能以最低成本产出产品。
虽然实际规模巨大,他们却坚持不上市,所以,他们失去了冲击财富500强,向世人显示实力的机会。但是这也使得他们不需要任何股东负责,做决定不受股东的羁绊。这也可以让那些长期获益的投资计划得以推行,而不让那种追求短期利润的投资者来左右公司的前途,这使得它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之一。
这家跨国公司就是“玛氏”,自创立以来,无论在美国本土还是全球市场,都是巧克力行业当之无愧的霸主。在中国,它拥有德芙、士力架、彩虹糖等糖果巧克力品牌和宝路、伟嘉等宠物护理品牌。
(二)这个案例的启示及如何完善委托代理制
完善委托代理制的途径有很多,这里从制度约束、行政约束、法律约束、经济约束五个方面着手,提出完善委托代理制的新途径。
1、在制度约束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其一,建立与完善对代理人的内部约束机制:完善契约与审计制度,要求委托人最好能在事先与代理人签订的契约中建立某种约束机制,比如经济惩罚或职位惩罚等;完善内部制度约束,要求对代理人的工作职位进行分析,使其权责对等,从而纠正过大权力和所承担责任过小之间的扭曲。
其二,建立与完善对代理人的外部约束机制,即市场机制:通过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的作用来共同约束代理人的行为,这就要求规范各市场的运作,减少代理人的投机行为,并对代理人进行严格正规的挑选,从而达到约束的目的。同时还要加强外部大股东对经营者的监督,并推动外部大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之间的相互制衡、相互监督机制的形成。
其三,在企业内部积极倡导累积投票制,即股东大会在选举董事或监事时,每一股东拥有与应选董事或监事人数相同的表决权,而且股东拥有的表决权可以集中使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委托人的集体力量,使得他们能较强地与代理人抗衡,使其不能肆无忌惮地从事短期行为,从而很好地约束代理人行为。
2、在行政约束方面,健全和完善信息披露机制、信誉机制和权力制衡机制。
第一,要健全和完善一个有效的披露机制,积极发挥中介的作用,增强信息从代理人到委托人的流动性和透明度。而要在这方面对代理人形成约束是有条件的,一是刺激一致性条件,即代理人提供真实信息的行为不仅能增进委托人的利益,而且也能增加代理人的收益,也就是说合作给双方带来的利益比不合作要大;二是个人理性约束条件,即代理人是理性的,接受机制比不接受机制在经济上更合适。这也就是说,要使代理人多提供真实信息,就要首先使他们明白这样做会达到双赢的效果,否则将使他的利益受损。
第二,要提高企业各级人员的诚信意识,建立完善的信誉机制。如果一旦代理人背信弃义,发生道德风险,那么在其个人资料中就会有所显示,而且他的个人资料在全行业中如果是完全透明的话,那么代理人的诚信意识将会大大增强,因为他们不敢冒着失业的危险只求眼前利益。
第三,要形成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股东会之间的权力制衡,这将有效约束代理人的行为。
3、在经济约束方面,健全和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开展有效的收购活动
第一,健全和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如果委托人不给予货币和其他刺激,代理人一般不会如实告知信息,除非确信该信息不会对其构成伤害。所以,一要对经营者进行个人收入激励,即要给予其部分剩余索取权,还要完善经理薪金制度,除了工资、奖金外,也要赋予其一定的股票期权,而且股票期权已被80%以上的公司所采用;二要进行职位消费激励,要规定一定的职位就有一定的消费标准与之相对应,从而激发经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要进行精神激励,即要突显经营者的社会地位,使其个人受到足够的尊重,与委托人关系良好,并可得到自我实现。总之,就是要在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实现激励兼容。激励兼容是一种信息激励机制,它通过协调委托、代理双方的利益,使被激励方主动公布自己的真实信息,由不诚实到诚实,达到组织中各成员目标的一致。激励兼容信息机制虽然不能完全消除不对称信息带来的资源配置的扭曲,但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次优”状态。
第二,随着企业势力的壮大,要进行收购活动时,最好进行合并收购而非控股式收购。因为股权结构往往与规模呈反方向,而合并收购则意味着扩大了规模,而股权集中度降低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代理人的力量,遏制了委托代理问题。
4、在法律约束方面,严格立法,认真执法。因为严格的法律必将加大代理人的违约成本,从而有助于减少公司治理参与各方的道德风险,起到规范市场的作用。
5、恢复过去我们传统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主要是激发企业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实施职工民主管理企业。通过职工的监督约束,防止代理人滥用权力。
以上五个方面是互相交叉、互相辅佐的,在实施的过程中,没必要严格划分界限,但要融会贯通,积极发挥其综合作用,从而完善委托代理制,使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