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一则企业改制公告
解读一则企业改制公告
某某区物资站公告
某某区物资站(物资总公司)改制分流职工安置工作已近尾声。请下列十三位同志于X 年X月X日 以前到单位(某某区某某路某号)办理解除劳动合同、领取改制职工经济补偿金的手续。届时,按有关规定办理。
十三人名单(略)
特此公告!
联系电话:白天电话(略)、夜间电话(略)、手机(略)
联系人:(略)
某某区物资站改制工作领导小组
这是发布在某市委机关报头版的一则关于企业改制,通知所属职工前来“办理解除劳动合同、领取改制职工经济补偿金手续”的公告。这样类型的文字在最近十多年来的中国城镇几乎遍地都是、经常都有,人们早已司空见惯,并不新鲜。而在这样的报纸、这样的版面发布这样的公告却并不多见。
什么是企业(也有事业)改制呢?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的中国人特别是城里人估计都不会感到陌生。所谓改制,就是改变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即把原来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下同)的企业,经过所有制的转换,改制成民营企业。而所谓的“民营”,实际上就是私营;之所以不直说私营而说“民营”,是因为这样说有许多的“好处”:既照顾了某些仍有社会主义情结的人们的情绪,便于他们对企业改制的接受,以减少心理上的阻力,从而有利于改制的顺利进行;同时也避免了化公为私的嫌疑,模糊了民营即私营的性质,看上去似乎仍然是社会主义企业,给人以改制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的印象。可是人们都知道,“民营”与私营,二者实际上是一回事,不过是换个相对隐讳些的说法而已。
我国中小型企业改制的高潮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
那时,xx的主导者们认定中小型公有制企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的,必须将它们全部改制成民营企业才有出路。根据这样的认定,上边就规定了某年以内必须对中小型公有制企业全部实行转制的任务目标。在这个总体目标下,再又分解为年度推进目标。由于当时这样的企业很多(xx的主导者们把建立这么多企业说成是过去领导人的过错,因为这为现在在位的他们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改制的时间又不能拖得太长,每个年度的任务量就都很大,加之阻力也大,工作复杂,就从各个机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若干个“强推”小组,每组若干人,在上级“强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领导和指导下,负责若干个企业的“强推”工作。每个企业的改制工作接近尾声时,都会有与这里发布的公告相类似的公告,通知所属职工前来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手续,领取改制职工经济补偿金。不过,那些公告多半是张贴在企业的大门口的,也有印成文字向所属职工发放的,像这一回这样把公告发布在市委机关报头版的事,过去的确还不是很多的。
经过这样的“强推”,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原属公有制的中小型企业就全部都从人间“蒸发”掉了。比如,在我住所附近一站地的范围内,原来就有6家市属中型企业和数十家区、街属中小型企业,在“强推”中它们无一幸免地都被改制成民营企业了。从历史上来看,这些中小型工商企业,全部都是新中国的产物,其中少部分是从原民族资本家那里合营过来并扩大了规模的,大部分则是当时的市、区、街党政组织根据当时的社会需要,在群众的支持下,历经艰难困苦和许多年月,才创办并巩固起来的。如今墙倒众人推(“强推”的群众说法),很短的时间内它们就都烟消云散了。
以上是中小型公有制企业改制的大体情况。在中小型企业改制基本告一段落后,才是国有大型企业的改制。这则公告所说的这家企业看来并不大,它至今才改制,这已经算是很晚的了。
城市的企业改制,是在农村实行分田单干并且据说取得了成功之后所强力推行的。按照当时压倒性的说法,xx,尤其是经济体制xx,是强国之路。既然是强国之路,理应得到方方面面的充分理解和积极支持,是不应该有什么阻力的,因而也是不应该搞什么“强推”的。可是事实上却曾经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为了克服阻力,不得不强制推行。这是为什么呢?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对企业的改制进行一下简要的回顾和分析。企业改制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即xx的倡导和主持者,xx的具体组织和推行者,改制企业的接收者,被改制企业的干部职工。在这四方面中,第一个方面是不会有什么阻力的,不但没有阻力,而且他们是改制的真正的动力,这是不言而喻的。第二个方面也是不会有什么阻力的,虽然他们主要是充当执行者的角色,但是他们多半都是一些党政机关的有职有权的干部。改制的每一个进展,都是他们的一份功劳,一份成绩,也是他们拥护xx的最具体、最生动的体现,这关系着上司对他们的评价和升迁;同时,这样的改制通常不会触犯到他们的利益,相反,他们中的有些人常常还能从中发现“先富裕起来”的机遇,因而能获取实实在在的好处。既然如此,他们当然不会阻碍企业的改制了。第三个方面不仅不会是改制的阻力,还是改制的殷切期盼者。一个企业改制的成功,就意味着这家企业从今而后就成了某个个人的私有财产了,就意味着他已脱离了所谓的“普遍贫穷”的状态,一举而“先富裕起来了”。想一想吧,他能是阻力吗?他真的是望穿秋水呢!可见,在企业改制所涉及的四个方面中,以上三个方面都不会是其阻力;所谓的阻力就是第四个方面的人们,即被改制企业的干部和职工,特别是职工——因为干部有时有关方面对他们还有某些优待,而普通职工就只有签订解除劳动合同、领取经济补偿金后快快地走人的份儿了。
经济体制xx是在“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的口号下进行的,按说群众是应该积极支持的,就像当年他们支持创办这些企业时那样。可是,他们却为何成为了企业改制的阻力呢?这里的关键是这则公告中的这样的文字:“某某日以前到单位办理解除劳动合同、领取改制职工经济补偿金的手续”。原来,按照企业改制的“有关规定”,这个某某日一到,这个劳动合同一旦解除,经济补偿金一旦领取(这些通常称之为“算断”),这家企业原有的职工与这家企业就成了“两不找”关系,即从今而后,职工们个人或其家庭无论有什么情况和问题,你再也不要来找企业了,因为你已经与这家企业一刀两断了,找也没有用;企业也不会去找那些原有职工(除非改制后的企业领导人得了神经病)。此举对于这些职工来说,不仅意味着要彻底地离开他们所曾经亲手建立起来的,为之付出过几年、十几年、几十所心血和汗水的,曾经看得比自己的家还重要的企业,而且还意味着从此失去了赖以生存、赖以养家糊口的饭碗,失去了生老病死的依靠。对于这些职工来说,这的确是生死攸关的啊。面对这样的诀择,他们能够做到“愉快接受”而没有任何心理的障碍和阻力吗?
但是,思想不通也不行。正如上面已经说到的那样,经济体制xx是强国之路,谁阻碍经济体制xx就是企图阻塞强国之路;企业改制是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对企业改制想不通,就是不顾广大人民的整体利益而只考虑个人利益;再加上稳定是大局,谁对企业改制想不通就是企图破坏稳定的大局。在这样几顶政治大帽子的面前,任何小民百姓对企业的改制要有任何思想上的抵触,都会是极其悖理、极其被动的。再者,正如俗话所说的那样:“胳膊拧不过大腿。”在xx遇到阻力时,曾经有个说法:“不换思想就换人。”这话既是说给干部们听的,也是说给那些对企业改制有抵触情绪的群众听的。在这样的高压下,群众自知势单力薄,要理不占理,要权没有权,要势没有势,万般无奈,只好去跟企业“算断”了。每当一个企业改制完毕时,上述四方中的其他三方都会由衷地感到高兴,都会热烈地庆祝经济体制xx的新进展,企业改制的新胜利;只有改制企业的职工们不但笑不起来,而且他们心里都在流血,为此而哭鼻子的,招致家庭不和、个人寻短见的也不在少数。
当然,也有极少数人采取某些方式表示自己的不快,如不按期到企业去履行“算断”手续。对于这样的人,有关方面也有对付的办法。办法之一,就是在这样极具权威性、受众面极大的媒体上发布这样的公告。这就是要告诉他们:你们如果再不来,那就要对你们不客气了,我们将要“按有关规定办理”了;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都要由你们自己负责——这些话的弦外之音是再清楚不过的了。所以,看到这个公告,看到公告里这样的话语,联系以往的经验,我就为这些职工捏了一把汗:你们可要理智地对待这些问题,免得再吃眼前亏啊!
这则公告说这家企业的改制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其实,整个中国中小型企业的改制工作也应该已经接近尾声了。到现在为止,这样通过改制而与原有企业“算断”的职工有多少人呢?据权威统计数字,有1.2亿人以上。而如果再把要由他们供养的老少病残家人计算在内,那就是好几亿人口了。就是这几亿人,为xx作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他们除了在经济上承受巨大的损失外,在政治上和精神上同样什么也得不到。从政治上来说,他们由从前企业的因而也是国家的主人,变成了企业的局外人,至于国家的主人就更谈不上。从精神上来说,他们从前是光荣的领导阶级即工人阶级的一份子,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是党和政府所信赖和依靠的力量;而现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所信赖和依靠的是那些“xx精英”,是那些“先富裕起来”的“能人”、“富人”,是那些能够控制话语权的“知识精英”。至于这些下岗工人,不管他们过去曾经为企业、为国家作过多少贡献,那些都已经成为过去,而现在,他们都不过是一些改制企业的下岗工人,是所谓的40、50人员,是国家低保金的领取者,是社会救助的对象——在政治和知识“精英”们看来,他们因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思想落后于时代潮流而完全丧失了信赖和依靠的价值,他们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包袱。
中国连续20多年的xx所取得的成就之一,就是众多的公有制企业的改制。而这些xx的成绩一是属于那些“xx精英”们的,二是属于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三是属于在xx中涌现出来的先行富裕起来的“能人”们的。至于数以亿计的改制企业的下岗职工们,他们除了曾经对改制思想不通,最终被迫接受改制之外,对xx谈不上有什么贡献。在xx至上的历史条件下,这就使得他们难以有任何的历史地位。不仅如此,“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他们现在不过是些“沉舟”和“病树”而已。至于他们那曾经跟共产党打天下和建设新中国的光环,在xx大潮的反复冲涮下,早已经暗淡无光,最终将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这就是他们的历史命运,也是xx给他们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