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郭嘉贾诩 三国贾诩是谁的谋士 曹操为什么不杀贾诩

火烧 2022-02-09 07:16:35 1049
三国贾诩是谁的谋士 曹操为什么不杀贾诩 贾诩是谁的谋士贾诩,字文和,今甘肃人,三国著名谋士。多次易主,曾先后效力于董卓、李唷⒄判濉⒉懿佟曹丕等。虽在三国中没有什么流传千古的计谋,但他所料之事皆中,深得

三国贾诩是谁的谋士 曹操为什么不杀贾诩  

贾诩是谁的谋士

贾诩,字文和,今甘肃人,三国著名谋士。多次易主,曾先后效力于董卓、李唷⒄判濉⒉懿佟曹丕等。虽在三国中没有什么流传千古的计谋,但他所料之事皆中,深得君主的喜欢,后位列三公,官至太尉。

贾诩和曹操剧照

贾诩可以说是一个很精明的人,初入仕途时并没有多少名气。永汉元年,董卓入京,便顺理成章的成为董卓的部下,开始为董卓效力,并多次升官。初平三年,董卓被杀,为求自保,贾诩献计于董卓部下李唷⒐汜,让其攻打长安,并杀死王允。在李嗟日剂斐ぐ埠螅命贾诩为尚书。李唷⒐汜等占领朝堂后,争权夺利,矛盾日益激化,贾诩自知这样的局面迟早会牵连自己,于是去投靠将军段煨。段煨知道贾诩是个什么样的人,也对他很敬佩,但段煨怕贾诩夺其兵权,所以只在表面与贾诩保持亲密关系。被贾诩发现后,便心有不安,于是和张绣暗中来往,等到时机成熟,便投靠张绣。

贾诩给张绣出过两次计谋,都成功打败曹操,张绣对他很是敬佩。官渡之战前,贾诩劝张绣投靠曹操,后两人成为曹操的部下。在任曹操谋士期间,贾诩献离间计,离间马超和韩遂,让曹操顺利拿下关中。在曹操欲立太子时,贾诩劝曹操立曹丕为太子,后曹操继位后,为报答贾诩,封其为太尉,辅佐曹丕,为他出谋出力。黄初四年,贾诩逝世,享年七十七岁。

曹操为什么不杀贾诩

贾诩论战讲述了贾诩对张绣两次用兵胜负的预测。曹操南征张绣,大败张绣、刘表联军,曹获胜后,速行北撤。张绣率兵追击,贾诩劝张绣,追必败,张绣一意孤行,后败。贾诩又劝张绣,再追必胜,张绣听从其建议,对曹军猛追,竟击溃曹军。

贾诩游戏形象

这次战争,贾诩和张绣合谋杀了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猛将典韦,使曹操损失相当惨重。像这种杀子之仇,一般人肯定会气的吐血,然后用尽一生也会报仇雪恨,但曹操的大度真的让人望尘莫及。在贾诩和张绣投靠曹操后,曹操不计前嫌,封张绣为扬武将军,拜贾诩为执金吾。两人在跟随曹操后,参加了官渡之战,建立功劳,还逐渐取得了曹操的信任。

如此大的仇恨摆在那,曹操为什么不杀贾诩和呢?贾诩在劝说张绣归顺曹操前就断言,曹操一定不会杀他们,而且还会重用他们,这些贾诩又是怎么判断的呢?分析一下,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是当时的历史环境非常严峻。袁绍是曹操最大的强敌,曹操当时的实力比袁绍稍弱,要想战胜袁绍,就要广纳人才。而张绣所处的位置非常稳定,足以和袁绍作战,如果张绣归顺袁绍,那曹操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张绣是万万杀不得的。第二就是跟曹操本身性格有关。曹操对人才非常爱惜,而且拥有海纳百川的气魄,不拘小节,在大利益面前,自己的私人恩怨完全是可以放下的。因此曹操不杀贾诩是有理有据的,这样大度的曹操也注定他的不平凡,一代枭雄非他莫属。

贾诩论战

贾诩论战选自《三国志・魏书・贾诩传》,讲述谋士贾诩对张绣两次用兵胜负的预测,不仅展示贾诩的智谋,还证明其在军事方面的判断能力。

贾诩像

原文如下:

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锈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绣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

大致意思是:曹操南征张绣,大败张绣、刘表联军,曹获胜后,速行北撤。张绣率兵追击,贾诩劝张绣,追必败,张绣一意孤行,后败。贾诩又劝张绣,再追必胜,张绣听从其建议,对曹军猛追,竟击溃曹军,使曹操损失惨重。一会追,一会不追,让张绣很不解,贾诩给张绣解释其中的奥秘,张绣听完后,为贾诩的智慧所折服。

从文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看待问题要观察细致,统筹全局,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这样才会做出正确的判断。

郭嘉贾诩 三国贾诩是谁的谋士 曹操为什么不杀贾诩

贾诩为什么叫毒士

贾诩眼光深远,很有谋略,但所献之计往往损人利己,不考虑百姓的死活,为李嗟认准乒ソ长安,不仅加速了汉朝的灭亡,而且使得天下大乱,被认为是三国第一毒士。

贾诩剧照

建安三年,董卓被杀,王允掌权。因为董卓掌权时,残暴不仁,害怕他的残余势力又东山再起,残害苍生,于是对董卓的部下下了追杀令。李嗟炔肯碌P谋簧保准备遣散部队,各自逃命。贾诩当时是董卓的部下,为求自保,于是拦住李唷9汜等人,对他们说:“王允准备杀光你们凉州兵,反正横竖是个死,何不召集军队,攻上长安,赢了可以夺权,输了再死也不迟。”听了贾诩的建议,李y和郭汜兵犯长安,杀死王允等,开始争权夺利,劫持朝臣,劫持献帝。使得长安城开始了长达三年的血腥统治,处处烧杀抢夺,横尸遍野,百姓过着地狱般的生活。李y等在长安比董卓更加残暴,因为李y和郭汜有勇无谋,一介武夫,素质低下,只知道炫耀武力。

在李嗟妊腥统治的几年里,瘟疫频发,又有天灾、战乱等,汉献帝只好逃离长安,仓皇东窜。当时的长安百姓几乎都死绝了,而这一切后果,贾诩他难辞其咎。就是因为贾诩的一句话,就是因为他贪生怕死,不计后果,却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使得天下陷入混乱,并改变了大汉的命运,因此,三国毒士非他莫属。

贾诩怎么死的

贾诩是三国里最善终的一个,因为他是老死的,活到77岁,自然而死。比三国里很多有名人物都长命,而且死的时候无痛苦,可以算是是很厉害的人物。

贾诩像

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贾诩在年轻时候就经历过一次危难,险些丧命,是他的机智救了他。贾诩年轻时没什么作为,早年被推举为孝廉,因有病,遂辞官还乡,在回甘肃的途中遇见羌族人,一起的同伴都被抓。贾诩为了脱身,就对他们说:“我是段颖的外孙,你们不要杀我,他们一定会来救我,那样会给你们大量的金钱来赎我。”这不得不说贾诩的聪慧过人,当时的段颖是太尉,在抗击外敌时骁勇善战、威震四方。羌人听后,果然害怕起来,如果此人真的是段颖的外孙,杀了他不会有好日子过。持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情,就放了贾诩。而跟贾诩一同被抓的,全部被杀。在面临危机时,贾诩急中生智、临危不乱,真的是有胆又有谋。

贾诩还比较机智的一点是,他在安排自己的子孙时,没有让子女嫁娶达官显贵之人,没有参与权势纷争,后代在初晋时都为大官,尤为显贵。再来看一下三国各个英雄的结局:曹操病死榻上;夏侯渊在定军山之战中被黄忠杀死;吕布在下邳之战后被曹操杀害;张飞在睡梦中被手下范疆、张达杀死;关羽在失了荆州后被孙权杀死;张辽被丁奉射了一箭,后箭疮迸裂而死;周瑜被诸葛亮气死;诸葛亮病死等等。对比他们,贾诩真的算是三国最善终的一个人了。

贾诩墓

贾诩,三国曹魏著名谋士,被评为三国“毒士”。其成就有:献计张绣、劝绣归曹、效力曹操、离间马韩、支持曹丕。后官升太尉,位列三公。贾诩很有智谋,擅于自保,是曹操“五大谋士”之一。

贾诩墓

贾诩于黄初四年逝世,享年七十七岁,谥曰肃侯,属于自然死亡。贾诩墓位于河南省许昌市北的尚集乡岗朱村,墓高10米,占地3300多平方。由于发现较晚,保护不当,贾诩墓被破坏严重,整个墓的外形已经不复存在,仅剩一小土堆。据当地百姓说,岗上原有一大冢,当时不知谁家修房屋,挖最高的那堆土时,发现竟然是个墓。后消息传开,没多久就被盗墓贼在晚上给挖了。在过去的一千年间,每到清明,就有学者在墓前吟诗吊念,一段时间还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胜地。在这期间,贾诩墓保护的还是相当完善的,直到20世纪初才受到打扰。

五八年国家大力发展农业的时候,墓被移成平地。墓中有贾诩尸骨,骨骼很长,说明贾诩身材高大。墓室壁砖上有洞,证明曾被盗过,出土的陶器也残缺不全,许多都被保存在许昌博物馆墓室内,有瓦器、瓦楼房、碗盆坛、护心镜、五铢钱等。从这些出土文物可以被证明是三国汉代墓葬。从贾诩的墓葬中可以看出,贾诩的后代是遵守、执行国家法令制度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