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李世民吞蝗虫 最会作秀皇帝唐太宗:吃蝗虫出书赦死囚

火烧 2021-04-24 22:06:02 1052
最会作秀皇帝唐太宗:吃蝗虫出书赦死囚 唐太宗作秀,我以为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唐太宗吃蝗虫的故事”,这件事在《资政通鉴 唐纪》有非常详细的记载: 贞观二年,畿内有蝗。辛卯,上入苑中,见蝗,掇数枚,祝之曰
李世民吞蝗虫 最会作秀皇帝唐太宗:吃蝗虫出书赦死囚

最会作秀皇帝唐太宗:吃蝗虫出书赦死囚  

唐太宗

作秀,我以为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唐太宗吃蝗虫的故事”,这件事在《资政通鉴 唐纪》有非常详细的记载:

贞观二年,畿内有蝗。辛卯,上入苑中,见蝗,掇数枚,祝之曰:“民以谷为命,而汝食之,宁食吾之肺肠。”举手欲吞之,左右谏曰:“恶物或成疾。”上曰:“朕为民受灾,何疾之避!”遂吞之。是岁,蝗不为灾。

翻译过来是讲628年,京师地区闹蝗灾,六月间,唐太宗在皇家园林游玩时看到很多蝗虫,他顺手抓了几只,咒骂道:“老百姓靠庄稼活命,却让你们这些害虫给吃了!我宁愿你们吃我的五腑六脏,也不要你们吃老百姓的粮食!举起手把要把蝗虫吞下去,左右侍从连忙劝阻:“皇上,万万使不得,这东西不干净,吃了会得病的,龙体安康要紧。”唐太宗说:“我要为老百姓受灾,哪里还怕生什么病。”于是把蝗虫塞进嘴里吃了下去。那一年,蝗虫没有造成灾害。

在古代农业社会,发生蝗灾是非常严重的事,意味着天下老百姓没有饭吃,流离失所,变成流民,甚至起来造反。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对蝗灾基本上没有什么好解决的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灾难降临。

而这种天灾,依据“天人感应”的理论,认为是国君的统治不仁不义,故而上天放出灾难来进行惩罚,这叫做“天谴”。受到“天谴”,皇帝应该下罪己诏,思过罪己,自责“不敏不明”,“无德”,祈求上天的原谅。既然皇家园林里蝗虫多得随便都能抓上好几只,说明蝗灾已相当严重,唐太宗相当着急,才会有这番惊人之举。

不过,唐太宗实在是做过了,让整个过程充满了表演色彩。即便发生蝗灾,堂堂

皇帝

也没有必要着急到生吃蝗虫的地步,而是赶紧部署扫蝗的工作。好吧,就算想吃蝗虫,吃也就吃了,还要停顿来下给左右侍从劝阻的机会,然后再发表一番高论,最后不顾龙体安危,吞食数只。这事传出去让老百姓听到,哪有不感动得流泪满面的?收获明君的美名亦是理所当然。至于“是岁,蝗不为灾”,肯定不是因为唐太宗吃蝗虫的原因,但功劳肯定归于他影帝唐太宗了。

再有一件事,也可以看出唐太宗演技的高超,那就是“唐太宗出书的故事”,这件事情在《资政通鉴 唐纪》里也有非常详细的记载:

贞观十二年三月,辛亥,着作佐郎邓世隆表请集上文章。上曰:“朕之辞令,有益于民者,史皆书之,足为不朽。若为无益,集之何用!梁武帝父子、陈后主、隋炀帝皆有文集行于世,何救于亡!为人主患无德政,文章何为!”遂不许。

说的是638年三月初二,马屁精着作佐郎邓世隆上表请求搜集、选编一套《李世民文集》,全国摊派购买,让人民都来学习,以便深刻领会唐太宗武功文韬、励精图治的治国精神,说不准还可以传之后世,影响深远。唐太宗却说:我发出的辞令,对人民有益的,史书上都记载下来了,足可传世不朽。如果没有什么益处,出文集干什么呢。像梁武帝父子、陈后主、隋炀帝都有文集传世,对治国安邦毫无帮助,他们的江山很快就没了。做国君的应担心有无德政,何必要从事文章创作!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