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水沟里会“长”出鱼来
在农村,经常可以发现田野中新挖的水沟里,当积水或灌水以后没几天,沟里就会有小鱼游憩,如用小枝杆拨弄,小鱼会吓得到处窜动。可是,平时我们盛一缸水放在家却从来没有看到会生出小鱼来。这沟又没与其他水沟相通,怎能生出小鱼来呢?难道在野外,真的是“有水就有龟”吗?
水,本身是没有生命的。自来水经过消毒处理,不会长出什么东西来。如果从河塘里、井里㲏上的水就不一样,在缸中放久了,会发现水逐渐变成淡绿色,容器四壁也会附上一层绿色的东西,如果放在显微镜下看一下,会发现这种东西是各种有生命的单细胞绿藻,是最低等的植物。这些绿藻的来源,就是从河塘、井里的水中一起舀上来的,舀上来时,因数量少,肉眼看不到,以后经过细胞分裂,大量繁殖,数量—多就能看到水中的绿色。水里要发现鱼,就得舀上鱼苗,或者鱼卵,舀不到这些东西,鱼就不可能在水里出现。
![]() |
可见,农村中的水沟里积水后会有鱼,决不是水沟中生出来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通过某个通道游进来的。这通道有“明”的,也有“暗”的。
先说“明”的,水沟大都挖在稻田的四周,便于在雨季泄洪。当雨水过多时,农民会在稻田与沟渠之间掘一缺口,将田中过多的水排入水沟,这时生活在稻田里的鱼、虾会随水流入水沟。还有个情况,大多数淡水鱼都有顶水的习惯。当大雨季节,大量水流通过水沟排入河流,河中的淡水鱼会迎着水沟出水口的急流,溯流而上进入水沟。再有就是稻田里的黄鳝、鳗鲡,是一些能够离开水体到陆上游动的鱼类,经常在晚上从这个水面爬上草地游进另一个水面,也可能游进水沟里生活。
再说“暗”的,因农村的稻田、沟渠中的黄鳝、泥鳅、螃蟹等都是擅长打洞的动物,正因为这些动物的钻洞,两块稻田之间、两条沟渠之间常是互相渗水,因此,养鱼场的两个池塘之间所养的鱼,会借助这些现成的通道彼此往来。水沟中由于洞穴的相通,游进一些小鱼就不足为怪了。
另外,如果稻田缺水,需要灌溉,抽水机在河浜中抽水,河中的小鱼或鱼卵随抽水机抽的水一起进入水沟,然后流向稻田,水沟中有小鱼就更不足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