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蛾为什么能逃避蝙蝠的追捕
蝙蝠的视力很差,但却能在夜间飞行,并且捕到食物。因为它不是用眼睛,而是靠超声波定位的。
蝙蝠的回声定位器是非常精细的“导航仪器"。依靠它,蝙蝠能在拉紧的比头发还细的铁丝间飞来飞去。人们在10米长的“飞行房间”里,在天花板和地面间拉上许多条0.36毫米的铁丝构成障碍,蝙蝠仍能在其中飞行自如,丝毫碰不到铁丝。所以人们称它为“活雷达”。
如果把蝙蝠称为“活雷达”的话,那么,有些夜蛾却有高超的反“雷达”战术。
![]() |
夜蛾是一种夜间绕着火光飞舞的昆虫。它们有着特殊的探测超声波的“装置”。据研究,有些夜蛾的胸、腹之间有鼓膜器,这是一种专门截听蝙蝠超声“雷达波”的器官。
有人把夜蛾用针扣住,放在扬声器前面,当扬声器播送模拟蝙蝠的呼叫声时,夜蛾就会表现出逃跑动作。如果将夜蛾的鼓膜器破坏,则所有的对超声的反应便全部消失。
还有人在田野里研究了夜蛾的鼓膜器对超声波的反应。结果发现,夜蛾可以发现距离它6米高、30米远的蝙蝠。夜蛾在截听到蝙蝠的探测“雷达波”后,如果两者之间相距30米左右,夜蛾便转身溜之大吉;如果近在咫尺,鼓膜器中的神经脉冲已达到饱和频率,说明大祸临头,迫在眉睫,于是夜蛾当机立断,采取紧急措施,不断改变飞行方向,兜圈子,翻筋头,甚至干脆收起翅膀跌落在树枝或地面上。总之,千方百计使蝙蝠无法确定它的位置。
![]() |
奇妙的是,有些夜蛾还有“反雷达装置”。它们的足关节上,有一种特殊的振动器,能发出一连串的“咔嚓”声,用以干扰蝙蝠的超声定位,使它不能确定目标。
更为奇妙的是,有些夜蛾全身都是“反雷达装置”。它们满身的绒毛,可以吸收超声波,使蝙蝠得不到一定强度的回声。
你看,自然选择发挥了多么神奇的作用。在亿万年的进化历程中,尽管蝙蝠形成一整套“进攻手段”,然而,在具有巧妙“防御措施”的夜蛾面前,其目的也很难达到。
- 上一篇
为什么家蚕在作茧前身体会变得透明呈黄色
家蚕是完全变态的昆虫。它的一生,是从卵孵出,经过五令幼虫、蛹,再变成成虫。 蚕卵为一颗颗扁圆形、黑褐色的“蚕子”,在孵化过程中,卵色转青而胀大。卵壳被突破后,从卵壳内挣扎出小而黑,身上多毛的小虫,很像小蚂蚁,一般就叫它蚁蚕。 从蚁蚕养到老熟结茧,要经过五令
- 下一篇
为什么说大、小麦哲伦云是我们的近邻!
不借助任何观测工具而单凭肉眼就可以看到好几个被称为星云的云雾状天体,用望远镜能看到的就更多了。在这些成百上千的星云中,有两个是以人名来命名的,它们就是大麦哲伦云和小麦哲伦云。 公元10世纪时,航行到南半球的阿拉伯人已经注意到天空中的这两个模糊天体。麦哲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