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捷克剧作家卡雷尔·恰佩克的科幻小说《罗萨姆的机器人万能公司》里,从此这个单词就出现在了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在艺术作品里,机器人不仅可以外观像人,而且具有可与人类媲美的智慧。还记得《铁臂阿童木》里的机器人阿童木吗?它和人类一样拥有喜怒哀乐,有情感与记忆,不仅能力超强,还勇于伸张正义。不过,现实中的机器人虽然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但还没有电影里那么神通广大。
 |
上发条的机器人玩具 |
 |
风险投资家(左)正在听研究人员描述关于机器人皮肤的研究成果 |
机器人在某些方面的确和人有几分形似,例如,有一种工业机器人,它就像人的胳膊,所以又叫机械臂,它末端的工具能够像人手一样抓取物品,所以又叫机械手。一般来说,它比人手的力量要大很多,而且不知疲倦,可以进行高精度重复作业。但这只是像人的一部分,为了使机器人更像人,人们开始制造仿人形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具有人形的四肢和各种器官,不仅可以“识别”道路,还能像人一样“直立行走”。
 |
在实验室里使用显微镜的机器人 |
要说机器人什么方面最像人,那还要数机器人“高超”的学习与思考能力。机器人不仅拥有像人脑一样可以存储大量知识的地方,而且可以将这些知识融汇起来进行推理,并与外界进行很好的交互。在美国王牌问答栏目《危险边缘》中,智能机器人沃森就曾一举战胜人类获得冠军。因为沃森拥有先进的知识搜索和推理技术,以及相当于每秒阅读100万本书的计算速度,堪称机器人中的“智者”。语音机器人能够与人类聊天,是因为人们早已将大量的词句、语法和日常应答的范例存储在机器人的“脑子”里了。
机器人虽然有诸多像人的方面,但是到目前为止,却始终无法离开人类的帮助。
 |
1936年出版的通俗小说《太空探险》中机器人也是重要人物 |
 |
1958年的一张印刷广告中,一个人正在椅子上给他的机器人园丁发号施令,以整理篱笆和修剪草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