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华”号小行星有新、老之分
小行星,这个名称大家是熟悉的,但直接看到过它的人却不多,主要因为它太暗了。个别小行星,在它冲日前后、观测条件最佳的情况下,可以亮到目光锐利的人刚能够看到的程度,其余的都得借助天文望远镜不可。
编号为(1125)号的“中华”号小行星,特别受到大家的关注,这也很自然,它是我国天文学家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你也一定想多知道些它的有趣事吧。
![]() |
“中华”号是我国当代天文学家、已故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张钰哲,于1928年在美国发现的,当时,他还是个26岁的青年。11月22日,他使用叶凯士天文台口径60厘米的望远镜给小行星照相时,在底片上发现他所希望观测的那颗小行星之外,竟多出来了一颗。经过几天的照相观测,他终于肯定这是颗新小行星。
![]() |
根据惯例,新发现的小行星被确认和得到正式编号之后,由发现者为它命名。为它取个什么名宇呢?如果青年张钰哲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新小行星,那是不乏先例的,也是完全合乎情理的,但他没有这么做。他很清楚在已编号、命名的1000多颗小行星中,没有一颗是由中国人为它取名的。为了表达自已对祖国的热爱和怀念,让中华英名永存寰宇,心情激动的张钰哲为它取名“中华”。这就是(1125)号“中华”小行星的来历.
第二年,他回到祖国。由于观测条件等种种限制,他长时间没有重新看到过它,而好些年的《小行星星历表》一直把它列为“遗失”了的小行星。多少年来,张钰哲及其直接领导的一个小组,一直没有忘记这颗带着祖国名字的小行星,千方百计地寻找它。
终于,事隔约30年,经过不懈的努力,张钰哲等于1957年10月找到的好几颗小行星中,有一颗临时编号为1957UN1的很像是“中华”号。
在欣喜之余,治学严谨的张钰哲进行了潜心的观测、认真的计算,认为它们尽管很相像,轨道半长径、偏心率、轨道倾角等都非常相似,是否为同一颗小行星,则应作进一步研究。它们的部分轨道根数如下:
![]() |
又过了整整20年,在研究各处天文台的充分观测和“国际小行星中心”反复考虑之后,1977年11月,该中心在《国际小行星通报》上,发出正式通告,大意说:张钰哲于1928年发现的第(1125)号小行星“中华”,长期来一直没有得到进一步的观测,美国格德令克天文台和前苏联克里米亚天文台,分别在1951年10月和1970年3月报告的、对被认为是(1125)号小行星的前后2次观测,经过核实,并非是已遗失多年的(1125)号小行星。1957年10月30日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临时编号为1957UN1的小行星,曾一度被认为可能是被重新找到的“中华”号,这颗新小行星经过美国洛韦尔天文台于1959年和前苏联克里米亚天文台于1974年先后观测证实,并已得到一条很确切的轨道。由于相隔约30年的这2颗小行星(1125)号和1957UN1,是由同一人发现的,轨道根数非常相似,决定今后将1957年发现的新天体给予(1125)“中华”的名称,并为1928年观测到的那颗,保留其原来的临时编号1928UF或1928WC。在今后的《小行星星历表》中,用(1125)的新轨道根数代替过去的旧轨道。
从此,新“中华”替代了老“中华”,继任了(1125)号的编号,遨游太空。
- 上一篇
为什么新疆吐鲁番地区有些地面比海平面还低
“吐鲁番”这个名字,维吾尔语就是低地的意思。它位于新疆的天山东部,东西长245千米,南北宽162千米,面积达50140平方千米,是新疆的一个重要农业区。 吐鲁番盆地大部分地区都在海拔500米以下,还有些地面比海平面还低。盆地四周为山地所包围,北有博格多山
- 下一篇
为什么干旱的塔里木盆地下会有巨大的天然水库!
我国第一大盆地——塔里木盆地的中部是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维语中“塔克拉玛干”是进去出不来的意思,有多少顽强的考察队员因缺水而牺牲在这个骇人的大沙漠中。 塔里木盆地南有高耸的青藏高原,西有帕米尔高原,北有天山山脉。在这个夏季风很难到达的封闭盆地中,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