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为什么好多人都认为存在冥外行星

火烧 2016-11-02 06:52:29 1056
很多天文学家都相信,冥王星之外的寒冷空间里,可能还有颗第十大行星有待人们去发现。这种想法早在冥王星于1930年被发现之后就有了。 天王星和海王星运动的理论和实际观测之间,存在着无法解释的差异,而冥王星太小,它不仅不能对天王星和海王星运动中的偏差负责,相反,

很多天文学家都相信,冥王星之外的寒冷空间里,可能还有颗第十大行星有待人们去发现。这种想法早在冥王星于1930年被发现之后就有了。

天王星和海王星运动的理论和实际观测之间,存在着无法解释的差异,而冥王星太小,它不仅不能对天王星和海王星运动中的偏差负责,相反,它自己的运动中也存在着类似现象。

太阳系最外3颗行星运动中的这类偏离,不少人认为是由尚未被发现的冥外行星的摄动引起的。有人作了精细的数学计算,结论是这颗假想中的行星是对已知几颗大行星的摄动作用实在太小太小,任何想凭理论上的计算和实际观测位置之间的微小差异,来判断未知行星的存在与否或算出相应的结果,简直是不可能的。

不管怎么说,多少年来,从未有人断然否定冥外行星的存在,却是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它存在的可能性。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天文观测手段和计算技术的飞跃发展,更为冥外行星的存在提供了全新的理论依据。

有人作了这样的比较:太阳系里最大的2颗行星——木星和土星,质量分别只及太阳的1000多分之一和约3500分之一,已经知道分别有16颗和23颗卫星绕着它们在转。2颗次大的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质量,还要小一个数量级,只及太阳的22000多分之一和约2万分之一,也分别拥有不少于15颗和8颗卫星。太阳质量是九大行星质量总和的740多倍,却只有区区的9个大行星,实在太不相称了。

太阳的引力很大,它引力所及的范围,估算不小于4500天文单位,有可能大到60000天文单位或更大些,而在这片相当辽阔的空间里,九大行星都“婚缩”在离太阳中心不超过50天文单位的区域里,实在太不合理了。

显而易见,如果愿意的话,谁都可以把上面提到的那种对比,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但不能就此证明太阳系内一定还有尚未被发现的新的大行星。我们需要的是更加站得住脚的理由和依据。

有人将哈雷彗星轨道从1835年那次出现,回过去一直推算到公元295年,这1500多年当中,它曾回归过21次。结果表明,彗星过近日点的日期,实际的与计算的有明显差异。1835年的那次,实际的比理论推算的推迟了3天,后来1910年的回归又一次推迟了3天。科学家们发现,哈雷彗星过近日点的日期,大体上是以500年为周期而变化的。对此作出的解释是:当彗星运行到其轨道远日点附近的太阳系空间时,很可能我们正在寻找的那颗冥外行星,对它施加了摄动影响,这颗未知新行星的绕日公转周期约500年。

在把彗星分成彗星族的情况下,至少有8颗彗星的轨道远日点,都集中在38.0~45.4天文单位范围内。它们明显地自成一族,却又似乎不与任何一个已知大行星相关,它们被称做“冥外第一彗星族”,假定它与某颗冥外行星有关。有趣的是,从一些彗星轨道情况来看,好像还有冥外第二、第三乃至第四彗星族,它们分别由5颗、4颗和5颗彗星组成。这么一来,冥外行星可能就不止一颗,而是有2颗、3颗、4颗,甚至更多颗。

有待寻找的对象多了,寻获的机会也就多,许多人的兴趣更加被鼓了起来。对此持不同意见的也不乏其人,认为这种说法简直是耸人听闻,至少是为时尚早。

如果在比冥王星远得多的太阳系空间,存在着一颗或者多颗未知行星的话,它们的表面温度一定是低到极点,亮度恐怕也是这样,光学望远镜很不容易观测到它的话,利用红外技术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设想。1983年1月发射成功的“红外天文卫星”,也被用来进行搜索冥外行星的工作,它也确实发现了些遥远的低温天体,但其中是否有我们期待的冥外行星,现在还很难说。

早在1946年,一位法国科学家用了有点数学游戏味道的方法,来推算冥外行星的距离和周期。他得出的结果是:距离为77天文单位,周期677年。根据1833年以来天王星和海王星所受的摄动,一位美国天文学家得出:距离为101天文单位,周期为1019年,质量为地球的4倍。大家特别受到鼓舞的是,据报它的亮度大致为14星等,是目前的那些大望远镜有能力观测到和发现的,问题只是在于据说它现在正处于天蝎座银河最密集的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冥王星的发现者天文学家汤博对于发现冥王星外行星的事也很感兴趣,这位现已80开外的老人曾花了14年的时间去搜寻冥外行星,仔细核査了70%以上的、新行星有可能出现的天区,但是一无所获。

大家也许要问:究竟冥外行星是否存在?这在今天谁也无法肯定地下结论。除非它拫本不存在,如果确实有这么颗行星的话,那么,发现它将会是非常困难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