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要用天文方法测定时间

火烧 2016-11-02 04:08:28 十万个为什么 1094
说起时间,大家都非常熟悉,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都离不开它。时间有两个含义:一是时刻,二是时间间隔。比如我们说早上8点钟开始上课,一节课50分钟,前者是指时刻,而后者则为时间间隔。时间是人类社会一种极其重要的度量标准,用不着举例子我们大家就都可以想象得到

说起时间,大家都非常熟悉,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都离不开它。时间有两个含义:一是时刻,二是时间间隔。比如我们说早上8点钟开始上课,一节课50分钟,前者是指时刻,而后者则为时间间隔。时间是人类社会一种极其重要的度量标准,用不着举例子我们大家就都可以想象得到,如果没有一套统一的时间标准,那我们的社会将会陷入一种怎样混乱不堪的状态。

时间是怎样测定出来的呢?早在远古时代,太阳是人类获取光和热的最主要源泉,人类自发地把太阳的升落作为时间的标准,他们“日出而作,日没而息”,这样,昼夜交替的周期——日,自然而然就成为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随后,人们又注意到月亮的圆缺变化。因为古代没有照明条件,所以月光对人类的影响很大。人们注意到月亮有盈有亏,周而复始,具有相当准确的周期,于是又产生了第二种时间概念,即朔望月的概念。

至于年的概念,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根据寒暖交替的季节变化而得出来的。在古代埃及,由于尼罗河水的泛滥与当时的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人们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每当凌晨在东方看到天狼星时,尼罗河水就要开始泛滥了。由此,他们产生了年的概念。

虽然古人们当时并不知道日、月、年与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运动存在着什么关系,但是他们通过对天象的长期观察而得出了这三个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计量时间的单位。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需要更精确的时间间隔和更精确的时刻。于是,人们逐步地发明了各种计量时间的仪器,例如圭表、日晷、各种漏壶、水钟、机械钟、乃至摆钟等等,但是主要还得依靠白天观测太阳、晚上观测星星和月亮来确定时间。我国古代就把这项工作叫做“观象授时”,并且观象授时是古代天文台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今天的北京古观象台还保留着传说是清朝皇帝乾隆手书的巨幅横匾《观象授时》。


可是,为什么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已经发明了极为精确的原子钟,却还要用天文方法测定时间呢?


原子钟可以给我们提供十分精确的、几乎百万年内分秒不差的时间间隔,可是它并不能够给我们提供精确的时刻,因为时刻实际上是地球本身自转运动的反映。如果地球自转速度很均匀,那么我们有了原子钟提供的精确时间间隔,就可以得到准确的时刻。然而,实际情况是地球自转的速度并不是十分均匀的,它不仅有不规则变化和季节性变化,还有长期变化。虽然这些变化都不太显著,但是对于目前的高科技事业,例如火箭发射、人造卫星跟踪、航海航空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我们仍然要用天文方法测定出精确的时刻,来满足这些高科技事业的需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