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六十不栽树 为何说“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树,七十不做衣”?背后道理你认同吗?
为何说“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树,七十不做衣”?背后道理你认同吗?
古人说过“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人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状态,在少年时我们要热情四溢斗志昂扬,到了中年则为生活打拼,人也变得老成持重。而到了老年则要舒心养性,不要再投身于事业当中,因为现在身体精神不再如当年,过多操劳反而会给子女添倒忙。
今天的俗语就是关于老年的:“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树,七十不做衣”。这三句话大有讲究。
“五十不建房”,人到了五十岁身体已经走下坡路了,像操持盖房子的事就已经干不了了,尤其是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盖房子都是自家人亲力亲为。

五十岁已经干不了这种力气活,这种活要交给下一代的年轻人来干,再说了盖房免不了磕磕碰碰,自己干活受伤了还得让子女们担心,所以古人总结出五十不盖房。
“六十不栽树”,一棵小树从栽种下去到成长,需要十年的时间,在古代六十岁已经是高寿了,人们说六十大寿也是因为六十岁已经是寿星的级别了。
这时候种树不知道何年月才能期盼着小树苗能够长成参天大树。而且这年纪种树也会很耗费体力,挖坑浇水对于一个老人来说可是大工程,万一再磕到碰到就更不值得了。所以古人们说六十岁不种树。
“七十不做衣”,到了七十岁身体就更虚弱了,不仅力气不如年轻时候,就连眼神也不好使了,到了七十岁老眼昏花,连穿针引线都困难,更何谈做衣服。而且老人们也都节俭,到了这个岁数觉得自己的日子不多,也就不想再穿新衣服了,能为子女们省一点是一点。这也就是古人们说的七十不做衣的道理。
但是这俗语放到今天就不太合适了,现代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人均寿命比起古代不知高了多少,现在七八十岁的老大爷老太太也都精神的很,古人们想不到现在的美好生活,人们不再自己动手盖房做衣服。
自然这个俗语放到现在就不再合适,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借鉴其中的道理,那就是人到了老年要放宽心,不要像年轻的时候一样拼搏闯荡,总以为自己的身体是铁打的,但是这是在透支自己的健康。平时喝喝茶跳跳广场舞多好,把自己的生活保养好享受晚年时光岂不美哉。
这句俗语中的三个阶段一步不如一步,不免让人生出时光易逝的感慨,作为年轻人我们要好好把握这大好的时光,不要浪费时间,青年时期犬马声色浪费时间,等到老了再后悔就来不及了。现在多拼搏多付出,现在盖房到老不愁,现在种树到老乘凉,青春易逝,诸君请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