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的食物放久了为什么会变“哈喇”
油、火腿、干鱼(如带鱼、鲳鱼)放久了,就会变黄、变“哈喇”[1],吃起来又涩又哈喉咙。俗话说:“变‘哈喇’啦。”
变“哈喇”,是一场化学反应,主要是油、火腿、干鱼中所含的油脂部分被氧化或水解了。油里,常常含有一些不饱和的脂肪酸,很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变成
油、火腿、干鱼(如带鱼、鲳鱼)放久了,就会变黄、变“哈喇”
变“哈喇”,是一场化学反应,主要是油、火腿、干鱼中所含的油脂部分被氧化或水解了。油里,常常含有一些不饱和的脂肪酸,很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变成醛、酮之类的物质,因而味道就变涩了。另外,动植物油中所含的脂肪酶和“外来之客”——霉菌,常常会分解油脂,变成有机酸,使油脂有一股酸味儿。
受晒、温度太高、水分多,也都能加速油脂的氧化,加速它变“哈喇”。许多金属也会加速这场化学变化,例如在牛油里加一点点铁,就能使其腐坏速度增加一倍。
好端端的油、火腿、干鱼,怎能让它白白地走味、变“哈喇”呢?人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在贮藏油脂、火腿、干鱼之类食物时,往里头加些米糠、包米皮、燕麦粉,或者加些从谷类作物中提炼出来的麦胚酚,来防止油脂变“哈喇”。
很赞哦! (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