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之死 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吴三桂简介
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吴三桂简介
明朝人物本名:吴三桂
字号:字长伯,一字月所
所处时代:明末清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辽东

出生时间:1612年6月8日
去世时间:1678年10月2日
主要作品:《喝火令》
主要成就:明末镇守山海关,康熙年间发动全国性叛乱、建立政权
爵位:平西伯(明)、平西王(清)
建立政权:吴周
(历史3xm.com.cn)庙号:太祖
谥号:开天达道同仁极运通文神武高皇帝
年号:昭武
官职:明辽东总兵、清平西大将军
吴三桂人物生平
早年时期万历四十年(1612年)吴三桂出生于关外的汉镇中后所,祖籍江苏高邮。出身于辽西将门望族,自幼习武,善于骑射。吴襄耳闻目睹了明朝在天启二年(1622年)如何在广宁之战中失利,辽东经略熊廷弼如何被传首九边,辽东巡抚王化贞如何下狱而死。吴襄奉旨调进北京,娶了祖大寿的妹妹为妻。祖大寿是世居辽西的望族,吴襄成为祖大寿的妹夫,吴三桂成了祖大寿的外甥。祖、吴两家的联姻,使吴襄、吴三桂父子找到了坚强的靠山,也使祖氏家族的势力更加壮大。吴三桂在父亲吴襄和舅舅祖大寿等的教诲和影响下,既学文,又学武,不到二十岁就考中武举,从此跟随父亲吴襄和舅舅祖大寿,开始他的军旅生涯。
崇祯二年(1629年),清太宗皇太极亲率五、六万大军,避开明朝构筑的宁锦防线,绕道蒙古直趋北京,史称“己巳之变”。袁崇焕未全力阻挡皇太极导致清军兵临北京城下,加上之前矫诏擅自杀害毛文龙,在辽东培养自己势力等因素,崇祯帝将袁崇焕逮捕入狱。祖大寿闻之立刻,携吴襄与吴三桂父子及一万五千人勤王明军从北京撤走。急返宁远,以图自保。这一年吴三桂17岁。崇祯四年(1631年)的大凌河之战中,团练总兵吴襄率马步四万余往援大凌河祖大寿,结果吴襄临阵逃脱,被削职。
镇守辽东崇祯五年(1632年)六月,为平息山东登州参将孔有德等兵变,吴襄随副将祖大弼出征山东,最后孔有德从登州乘船渡海,投奔后金,而吴襄恢复了总兵职务。随着吴襄官复原职,吴三桂也在当年任游击,时年20岁。崇祯八年(1635年),吴三桂被擢为前锋右营参将,时年23岁。崇祯十一年(1638年)九月,任前锋右营副将,相当于副总兵,时年26岁。崇祯十二年(1639年)蓟辽总督洪承畴、辽东巡抚方一藻、总督关宁两镇御马监太监高起潜,报请朝廷批准,吴三桂被擢为宁远团练总兵,时年27岁。
崇祯十三年(1640年),明军与清军在杏山(今辽宁锦县杏山)附近的夹马山一带发生了一场遭遇战。吴三桂在这场战斗中表现出了其高超的战斗技能,他拼命冲杀,与清军血战,但因清军勇猛异常,最终以双方互有伤亡收场。崇祯十四年(1641年)初,清军逐渐形成对锦州的包围之势。蓟辽总督洪承畴与辽东巡抚丘民仰、吴三桂等再三商酌,决定冒险向锦州、松山、杏山三城运米。
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已投降的祖大寿在盛京收到吴三桂的来信,祖大寿将来信转交皇太极,皇太极回信道:“尔遣使遗尔舅祖总兵书,朕已洞悉。将军之心,犹豫未决。朕恐将军失次机会,殊可惜耳。”吴三桂在动摇中,虽然没有降清,但是已经给自己留出了降清的后路。春天,吴三桂奉命入关,驰援京师,抵御第五次迂道入塞的清军。行军迟缓,到达时清军已退,但是崇祯还是很器重他,感谢他来北京勤王。五月十五日,崇祯帝在武英殿宴请来勤王的吴三桂等,赐吴三桂尚方宝剑。九月,清军绕过宁远,打下后所,前屯卫,中前所,前后七八天,三座城池全部失陷,吴三桂的宁远,成为山海关外一座孤城,已经失去战略意义。
献关降清崇祯十七年(1644年)初,面临覆亡命运的明朝便把赌注押在了关外拥有重兵的吴三桂身上。不少朝臣如王永吉、吴麟征等先后上疏,要求撤宁远之师以入卫京城。大顺军直指京师,崇祯诏征天下兵勤王,三月五日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吴三桂火速领兵入卫北京。三月十九日吴三桂率军到达山海关,继而率兵西进京畿。二十二日吴三桂兵至玉田一带,这时突获京师陷落崇祯自缢的消息。明朝的灭亡使吴三桂失去倚靠,为了寻找新主,此后一个多月,吴三桂在各种政治势力间进行投机活动。
相关文章
- 哪里官二代多 官二代害惨老子的典型案例――吴三桂侄子嘲笑康熙朝“活吕布”王
- 吴三桂之死 吴三桂如何逼得儿媳建宁公主守寡
- 吴三桂之死 吴三桂・陈圆圆和逼死坡
- 如果吴三桂推翻清朝 满清权臣鳌拜:揭开吴三桂一事足以看出鳌拜的精明
- 吴三桂之死 为何崇祯不得不信任吴三桂?他究竟有何能耐
- 吴三桂后人 坐拥江南半壁的吴三桂为何会被康熙轻松击溃?
- 关宁铁骑戚家军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动物,"恸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句
- 吴三桂是什么人物? 为何说康熙打赢吴三桂是侥幸 看看他的实力就知道了
- 打败吴三桂的是哪位将军 吴三桂的将军兵符被康熙收回了 他是怎么调动大军谋反的呢
- 闯王李自成做了几天皇帝 吴三桂临死前,特意留下一道命密令,让后代存活2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