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酶是人体消化不可缺少的物质
请你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杯稠浓的米汤或面汤中滴进一二滴碘化钾的酒精溶液,米汤或面汤就立刻显出蓝色,这是检验淀粉存在的试验。如果在一杯保持37°C的米汤中添进一些唾液,静置片刻,用碘液试验却不出现蓝色,或只显露一点淡淡的红色,这证明米汤中的淀粉受唾液的作用已发生了变化。
唾液中含有一种神奇的称为淀粉酶的物质,它有本领促使淀粉分解变成糊精和糖。淀粉是由很多葡萄糖分子组成的,淀粉酶能把淀粉中联结起来的葡萄糖分子切开,变成甜滋滋的糖。如果切得不彻底,就成为糊精。加碘液显出红色就意味着有糊精存在。
![]() |
淀粉酶是存在于生物体中的一种“生物催化剂”,少量的淀粉酶就能催化很多的淀粉水解成糖,人们口腔中的唾液就含有这种淀粉酶。当你吃饭时,细细咀嚼会感到有一丝甜味,那就是饭中的淀粉变成了糖。饭在口腔中是消化的第一关,所以强调吃饭时要细细咀嚼就是这个道理。
淀粉质的食品在口腔中经过淀粉酶的加工,一部分的淀粉已变成了可供吸收利用的葡萄糖,未发生变化的淀粉,要到小肠里接受胰淀粉酶的加工处理,变成糖后才能吸收利用。在口腔中消化多一些,小肠的负担就轻一些,因此我们吃饭时一定要慢慢咀嚼,充分发挥口腔的消化功能。
酶经科学家研究,确定是一种能催化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特殊蛋白质,生物体内一切分解和合成的化学反应都由机体中的各种酶来完成。
酶是一种古怪而奇妙的东西,它的怪“脾气”很多,首先,不同来源的酶要求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活动,温度高了它的活性会降低或被破坏掉。人体中的酶在37°C时的活力最强,如果体温升高至42°C以上,酶的活动能力就没有了,身体中的化学反应就陷于停顿,人的生命就成问题了。
其次,不同种类的酶,对活动环境的酸碱度的要求是不同的。这一点在我们的消化系统中十分明显,嘴巴是中性的,胃是酸性的,小肠则是碱性的。如果唾液中的淀粉酶吞到胃里,它帮助淀粉水解变糖的本领就无法施展,因为胃酸会破坏它的活性。
蛋白质和脂肪在胃里受蛋白酶和脂肪酶的塑造能分解成可吸收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在胃里活动的酶是喜欢酸性的。
淀粉物质进入小肠,受胰蛋白酶的彻底加工就变成能完全吸收的葡萄糖。胰蛋白酶是喜欢碱性的。
酶的选择性很强,一种酶只对一种物质发生催化作用,像淀粉酶只对淀粉发生作用,对脂肪和蛋白质是无能为力的。这种“河水不犯井水”的怪癖,是酶的一种特性。各种类型的酶各负专责,分工是非常明确的。
身体中除消化系统有酶外,其它组织中同样也有很多古里古怪的酶。可以想象,血液把葡萄糖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供应给人体的各种组织,有些要合成身体的新组织,有些又要彻底分解放出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身体中化学变化数量之多,反应机理之复杂,恐怕是任何化学实验室都不能和它相比的,而所有这一切化学反应又都必须依赖酶的帮忙才能完成。
人、动物和植物的机体中都含有自己的酶系统。种子发芽时就含有大量各式各样的酶。我们吃的麦芽糖就是利用麦芽中的麦芽糖酶把淀粉转化成的。
酶是重要而奇妙的物质,因此,科学家说“没有酶就没有生命”。
- 上一篇
为什么冷空气初到时,有时下雨或雪,有时晴空万里
每当北方冷空气南下与当地暖空气相遇时,天气往往会发生变化。有的时候,冷空气一到,天气立即由晴到多云转为阴天,并且下起雨来;有的时候,下的是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有的时候,随着冷空气的到来,为空乌云密布闪闪,雷声隆隆,下起倾盆大雨;有的时候,却完全相反,只听见
- 下一篇
为什么冷空气有时扩散南下,有时大量爆发!
冬天,当你打开收音机,气象广播中常会发布降温报告-北方有一股冷空气正在扩散南下,本市温度将逐渐下降。有时候,则发布寒潮警报:强冷空气爆发南下,温度将剧烈下降。同样是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为什么南下的方式如此不同? 这就要从高空引导气流谈起。冷空气的发源地是在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