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香拜佛 拜佛常
拜佛常
沙居士女尼亦在,以下例此。
佛像,塑像像,皆整衣拜,最少亦即作揖或合掌。>> 若在佛殿堂佛像,必拜。>> 拜默念偈:“天上天下知佛,十方世界亦比;世所有我,一切有如佛者。安(音)曰(音只)喇(音)斛。”三遍。凡偈文只念一遍,凡咒念三遍,以下例此。>> 凡入佛殿堂不得器物,除佛像及供佛物。>> 入不得西,必於拜後,始可抬瞻,默念偈:“若得佛,生,得眼,一切佛。”又默:“法王上尊,三界匹;天人之,四生之慈父。我今得皈依,能三祗:若,劫莫能。”凡在殿堂行,必右不得左旋(左右以殿主)三匝或七匝。皆平直行念佛,不得世谛言。即言佛法,亦勿高。不得笑,不得坐,不得涕唾,不得倚壁靠桌。若咳嗽,以袖掩口。凡拜,必容,五投地,精勤作,不得急落急起。教列七,不可不知。>> 七者:
一、我慢。依位次,恭敬心,心外境,五不具,如碓然。
二,唱和。心想,人身急,人去身惰心疲,心散而口和也。
三、身心恭敬。口佛名,心存佛想,身心恭敬,精怠。
四、智清。佛境界,心量,一拜,一切佛:一拜,法界.佛法身融通故。
五、遍入法界。白身心等法,本以,不法界,佛我平等。今―佛,即法界佛。

六、正。自佛,不想他佛,以一切生,各有平等佛性故。
七、相平等。上六,有有,自他。惟此一,自他分,凡一如,用不二。故文殊菩:能所性空寂。此七前三名事,後四名理。者依後五不依前二。
凡拜佛、拜塔、拜、拜大沙,皆如此,下不重宣。若於各遇有佛像、佛、或一佛字,在不,急宜手捧持,安於。若他人佛像有不恭敬者,宜於二人共坐,以正之。>> 凡佛像,不得安於室。若安室常坐不,亦不得久,更不得置溺器於室。像在即如佛在也,安得不敬。>> 常世人,於佛,其深慕,而於像多若常,以佛法不在像。殊不知敬佛像,原成就自己品行德行。若於像不敬,其佛法妙理,又奚哉。是故何人,皆敬佛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