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社会

鸦片战争至新文化运动中国社会各阶级探索中国路的每一次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及教

火烧 2022-04-24 01:13:25 社会 1101
鸦片战争至新文化运动中国社会各阶级探索中国路的每一次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及教 鸦片战争至新文化运动中国社会各阶级探索中国路的每一次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及教一、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
鸦片战争至新文化运动中国社会各阶级探索中国路的每一次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及教

鸦片战争至新文化运动中国社会各阶级探索中国路的每一次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及教  

鸦片战争至新文化运动中国社会各阶级探索中国路的每一次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及教

一、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运动史上的最高峰,第一次提出发展中国”资本主义“方案,也成为第一次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口号,联合清政府共同抗击八国联军,是第二次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两次革命的失败。
二、官僚阶级: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运动、预备立宪和裁撤军机处,设立内阁制度等,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口号,以实际行动践行“师夷长技以制夷”,发展中国科技,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中国经济和工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形成,让中国有了资本主义的基础,但由于不改变社会制度单纯依靠技术,无法改变中国腐朽的社会面貌,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洋务运动失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学习英国和日本“君主立宪”制度,改良中国社会,企图将中国由君主集权制改革为君主立宪制,但遭到以慈禧太后、洋务派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阻挠,而支持改革的光绪帝没有实权,最终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宣告“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在中国行不通。1900年后,由于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以慈禧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面对“不得不改革”的窘境,宣布裁撤军机处,废除科举制、设立新式军队、设内阁制度,采取“预备立宪”,”以保皇权永固“,但由于内阁组成人员均由皇室人员担任(皇族内阁),”立宪“又迟迟不公布,导致资产阶级立宪派离心离德,最终”预备立宪“破产。也宣告官僚阶级的改革完全失败。
三、资产阶级: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从1900年后在广州等地发动一系列以推翻清政府为目的的武装起义,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孙中山从美国回国领导了接下来的”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没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由于革命派的软弱,随后不久革命果实被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窃取,辛亥革命失败;后来,孙中山又相继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和二次护法运动,但最终没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没能解决军阀混战的问题,连国民党内的内讧问题都无法解决,而孙中山又离不开日本和美国的”帮助“。因此,资产阶级革命派也未能彻底解放中国。

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前中国曲折的探索道路(请简要概述)

1840~1842:中英鸦片战争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4:左宗棠收复新疆
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洋务运动
1898:戊戌变法
1911:辛亥革命
1915~20世纪20年代:新文化运动
(亲~绝对真确)

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先进的中国人如何探索独立,富强之路?

建立三民主义,推翻封建帝国注意,解放思想,西学中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在当时的中国有何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以《新青年》杂志的创办为标志。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基本口号:是提倡民主、反对转职;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历史意义: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传播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震动了中国思想界,极大地启发了中国人民的民主觉醒,为gcdzg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请你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

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试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与局限

新文化运动的失败在于,陈独秀将文化界的思想争论引入政治,造成文化界力量的减弱。虽然在五四之后,还长期存在民主制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争论,但是这种争论完全是为政治服务的,这种附属于政治的争论很难彻底。文化界的争论引入政治之后,也造成了国家的动乱,教育的落后,从而阻碍了彻底的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改革旧思想,鼓吹新思想。刚开始,这种新思想主要是指科学和民主,属于资产阶级民主制思想。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开始传播开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而以《新青年》团体为中心形成的新文化统一战线,开始发生分化。1919年7月,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引起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争。研究问题,当然是在文化领域,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就必须涉及政治,显然,胡适是想将民主制和社会主义的争论限制在文化领域。可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旗手之一,陈独秀,却抛弃了新文化运动,积极投身无产阶级革命。正是他,坏了新文化运动的统一战线。
陈独秀、李大钊等离开文化阵营投身政治,第一个结果就是造成了新文化运动的过早结束,造成了新闻运动的不彻底性。新文化运动之后的民国时期,在文化领域,民主制和社会主义之争仍然有过多次交锋,但都不彻底,都没能得出最终正确的结论。而这个争论困扰了中国近一个世纪,即使到了今天它仍然,他仍然是目前中国发展的最大政治隐患。思想方面的争论只有在文化领域进行彻底的讨论,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陈独秀、李大钊等离开文化阵营投身政治,第二个结果就是造成了社会的动乱。“主义”之争蕴含的是一种阶级斗争的观念,提倡阶级斗争就是提倡将文化领域的争论发展到政治领域。无论是民主制,还是社会主义制度,对当时接受教育较少的中国老百姓来说,都是超前的,他们之中能够真正理解这两种思想的人并不多。这个时候贸然将他们发展到政治领域,只会造成社会动乱。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啊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消极影响: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失败最根本原因?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背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过程
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
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高师、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有代表参加。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最后定出四条办法,其中就有第二天齐集天安门示威的计划。
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等口号,并且要求承办交通总长曹汝霖、货币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并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随后,军警给予镇压,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
被学生烧掉的赵家楼学生游行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各界人士给予关注和支持,抗议逮捕学生,北京军阀政府颁布严禁抗议公告,大总统徐世昌下令镇压。但是,学生团体和社会团体纷纷支持。11日,上海成立学生联合会。14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成立。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和工人也给予支持。5月19日,北京各校学生同时宣告罢课,并向各省的省议会、教育会、工会、商会、农会、学校、报馆发出罢课宣言。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南昌、武汉、长沙、厦门、济南、开封、太原等地学生,在北京各校学生罢课以后,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
6月,由于学生影响不断扩大,《五七日刊》和学生组织宣传,学生抗议不断遭到镇压。3日,北京数以千计的学生涌向街道,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被军警逮捕170多人。学校附近驻扎着大批军警,戒备森严。4日,逮捕学生800余人,此间引发了新一轮的大规模抗议活动。
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以响应学生。上海日商的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日华纱厂、上海纱厂和商务印书馆的工人全体罢工,参加罢工的有两万人以上。6日、7日、9日,上海的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工人、轮船水手,也相继罢工,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上海工人罢工波及各地,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
6日,上海各界联合会成立,反对开课、开市,并且联合其他地区,告知上海罢工主张。通过上海的三罢运动,全国22个省150多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6月11日,陈独秀、高一涵等人到北京前门外闹市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声明如政府不接受市民要求,「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陈独秀因此被捕。各地学生团体和社会知名人士纷纷通电,抗议政府的这一暴行。面对犟大压力,曹、陆、章相继被免职,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6月12 日以后,工人相继复工,学生停止罢课。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意义 五四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称《新青年》,举起“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猛烈抨击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新文化。随后,还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在“文学革命”的口号下,提倡新文学。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代表了中国先进分子的新觉醒。新文化运动不仅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同时随着这次运动而更加深入发展,使社会主义思潮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思潮而成为运动的主流,并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gcdzg的建立作了准备。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失败运动最根本原因: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1、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对封建思想批判的不彻底

2、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继续禁锢人们以巩固统治

3、资产阶级要求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2、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及其前后的中国社会状况

五四运动期间集聚起来的知识分子群体具有新的时代特征。他们关注社会现实,改造社会的愿望强烈;他们成长于新的时代环境,受传统影响较少,有的虽然接受过旧式教育,但经新思想的熏陶而与传统决裂;他们思想敏锐,善于接受新事物;他们怀有雄心壮志,追求光明,勇于为理想而奋斗;他们性情激昂,个性鲜明,敢于挑战
权威,等等。这些新的时代特征,使知识分子成为五四运动的先进群体。五四运动揭开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的序幕,知识分子被新的思想所吸引,形成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转折意义体现在多个层面,其中一个重要层面就是知识分子世界观的转变。这个转变适应了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社会需要,具有历史必然性。
五四运动前后知识分子思想变化的动向
1911年中国迎来了一场推翻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伟大革命,以中华民国的新政制揭开了与世界近代化潮流相接轨的扉页。然而,辛亥革命播下的种子并没有获得生长的土壤,曾经对西方民主共和充满憧憬的知识分子,很快就因为民国初年糟糕的现实而陷入失望和迷茫的困境。
鸦片战争以降,探索救国救民的知识分子一步步从“天朝帝国”的思想束缚中走出来,将眼光转向世界,努力从西方近代思想武库中寻找中国向何处去的答案。但是,当中国人沿着西方社会的发展轨迹,拥有了“船坚炮利”,引进了内阁、政党、宪政等一整套政制,宣传了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社会面貌却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改观。“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皇帝换为总统,王朝变成民国,奴仆改称人民,可社会依然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深渊继续沉沦。这究竟是为什么?五四运动之前,迷茫中的知识分子百思不得其解。
近现代中国社会变革总是与先进思潮相连,知识分子扮演着先进思想担当者的角色。在先进思潮的嬗变中,知识分子不断进行着反省。首先是参照模式的反省。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最早吸引了知识分子的眼球,戊戌变法运动的兴起是日本参照模式的临摹。变法运动失败以后,英美模式成为知识分子的选择,“以英美为师”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革命夭折以后,法国模式受到知识分子的推崇,以激进的法兰西革命为榜样的思想启蒙运动继而登场。其次是制度选择的反省。基于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揭露和批判,知识分子确立了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制度取向,然而,目睹民主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扭曲,知识分子的信心和理念开始发生动摇。“代议政治虽今犹在试验之中,其良其否,难以确知,其存其易,亦未可测”,李大钊的这段心语表达了知识分子对民主共和制度选择的怀疑。第三是思想比较的反省。20世纪初欧风美雨浸润中国思想界,知识分子视西方输入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为拯救中国之圭臬。1915年启蒙运动兴起后,各种新主义新思想更使知识分子眼花缭乱,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工读互助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思潮蜂拥而至,迫使知识分子通过思想比较作出理性的选择。
五四运动前后知识分子的思想处于变动状态。对民国初期实践的强烈不满构成了知识分子寻求思想超越的内在驱动,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怀疑和动摇显现出知识分子世界观转变的历史必然。
五四运动期间知识分子的群体性集聚
在西方近代文明冲击下,东方古老文明日渐式微,以儒家思想为内核的思想传统逐渐失范。因此,传统知识分子赖以生存的根基遭到破坏,新生代的知识分子得以成长,并形成群体取传统知识分子而代之。
19世纪60年代起,伴随洋务运动的兴起,新式教育的诞生开始瓦解传统教育制度,知识分子在经学殿堂之外吸收到“声光化电”一类新知识的养料。这就为催生新生代知识分子创造了条件。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虽然表现出“不中不西,既中既西”的思想特征,但作为社会转型期的过渡,已经不同于传统知识分子身份,被一些学者视为近代中国第一代新型知识分子。进入20世纪后,知识分子又发生了群体性的转型,孙中山、陈天华、邹容等一批以留学生为主体的知识分子构成第二个新生代群体。1915年思想启蒙运动中,以鲁迅、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脱胎成型,他们以愤世嫉俗的激进思想推进中国社会的改造,经过五四运动而结成近代中国第三代新型知识分子群体。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前后新生代知识分子群体的核心人物。他于1913年来到上海,通过商务书店的老乡熟人汪孟邹等的帮助,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者,以创办杂志为活动方式,广泛联络各地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像胡适、鲁迅、章士钊等人,都是在这个过程中聚集在一起的。1916年底,他又到北京活动,与蔡元培、李大钊等人接上了关系,南方与北方的知识分子结盟成群,人员越聚越多,圈子越扩越大。《新青年》杂志也就成为这一代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阵地,发挥着传播新思想的作用。
五四运动期间集聚起来的知识分子群体具有新的时代特征。他们关注社会现实,改造社会的愿望强烈;他们绝大多数成长于科举废除后的时代环境,受传统影响较少,有的虽然接受过旧式教育,但经新思想的熏陶而与传统决裂;他们思想敏锐,善于接受新事物;他们怀有雄心壮志,追求光明,勇于为理想而奋斗;他们性情激昂,个性鲜明,敢于挑战权威,等等。这些新的时代特征,使知识分子成为五四运动的先进群体,如md同志所指出的那样,“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分”,他们“比辛亥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更广大和更觉悟”,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先锋桥梁的作用。
五四运动促成知识分子世界观群体性转变的实现
五四运动中知识分子群体亮相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世界观的转变,他们有别于近代中国第二代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地方在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实现了思想转型,完成了从民主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转变。
五四运动之前,支配先进知识分子世界观的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进化论思想,天赋人权观,社会契约论,民主、平等、自由等抽象理念,构成知识分子世界观的基本要素。这样的世界观曾经引导知识分子投身中国社会的改造,具有站在时代前列的先进意义。随着进步思想的向前推进,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世界观的缺陷日益展露,它的一套理念被活生生的现实所摧垮,难以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五四运动揭开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的序幕,知识分子被新的思想所吸引,形成了如md同志所说的“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这里所说的宇宙观就是世界观,这种新的宇宙观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所提供的一系列思想观点。它取代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世界观,成为武装知识分子的锐利思想武器。
五四运动促成知识分子世界观转变的原因主要是:第一,基于知识分子对中国社会政治关系变动的感悟。五四运动引出了中国革命的路向变化,社会变革中新的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的酝酿诞生,显示了政治关系面临重大变动的征兆。第二,基于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体力量的新认知。五四运动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作用,标志着无产阶级以中国革命的主体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知识分子从工人阶级政治斗争的精神激励下看到了革命的新曙光。第三,基于知识分子受时代潮流的感召。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在知识分子陷入思想困境之际,向中国知识分子展现了前进的指路明灯。
五四运动促成知识分子的世界观转变是群体现象,即是说,它不是某个人的个别现象,也不是某些人的少数现象。所谓群体现象,就是指它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五四运动中世界观的群体性转变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知识分子。一是以陈独秀、李大钊等有着民主革命阅历的知识分子为典型,他们世界观转变的特征是抛弃原有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世界观,转向接受新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一是以md、瞿秋白、邓中夏等初出茅庐的年轻知识分子为典型,他们世界观转变的特征是在初次形成世界观过程中,比较各种新思想,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世界观的基础。这两种知识分子代表的世界观群体性转变表明,近代中国在五四运动后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个别人主观意志的结果,而是社会客观的需要,具有历史必然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