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光饼资料 咸光饼详细资料大全
咸光饼详细资料大全 光饼是福建省地福州、建瓯、顺昌等地最受喜爱的传统饼类名点之一。福州人每逢祖先祭日与每年清明节扫墓时,在众多的供品中都少不了“光饼”,它成了人们怀亲念祖的一种鲜明的地域民俗文化。光饼

咸光饼详细资料大全
光饼是福建省地福州、建瓯、顺昌等地最受喜爱的传统饼类名点之一。
福州人每逢祖先祭日与每年清明节扫墓时,在众多的供品中都少不了“光饼”,它成了人们怀亲念祖的一种鲜明的地域民俗文化。
光饼用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的饼类食物,直径约6厘米,中间带有穿孔,食之香脆可口。光饼还有另一种类型,即改盐为糖,形状也比咸饼大一倍,被称为“征东饼”。但无论“光饼”还是“征东”饼,其名均与戚继光入闽抗倭的传说有关。
基本介绍
中文名:咸光饼主要食材:面粉分类:传统饼类名点口味:咸甜皆有出现原因:日本倭寇经常偷袭我国沿海县市其他原因:小股流窜剿灭不易,百姓身受其害出现时间: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早期作用:行军干粮纪念何人:戚继光 产生背景,历史典故,产生背景
相传明朝,时候日本倭寇经常偷袭中国沿海县市,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又加上小股流窜剿灭不易,百姓身受其害,纷纷起来抗击倭寇,以当时的戚继光领导的武装席卷东南沿海,打击倭寇,在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矮寇大举侵犯福建,戚继光奉命入闽歼敌,大获全胜。 当戚军南行前,为使行军迅速,以面粉制成圆饼,中打一孔,串挂在战士身上,作为行军干粮。八闽人民为了纪念戚公的丰功伟绩,竞相仿制称之为“光饼”,相沿成习,成为建瓯人喜爱的食品。 现此食品仍在福建福州街边随处可见。历史典故
倭寇吃了败仗,变得更加凶残狡猾,往往一忽儿像烟一样地散去,一忽儿聚集登入,叫人捉摸不定。戚继光将军统兵追击倭寇,纵横驰骋,埋锅做饭很不方便。 有一天,营前来了一位中年妇女。她手里提着一只篮子,篮子里盛满了她自家做的薄饼。薄饼用米粉做成,带有咸味,中间留有一个小洞,她是拿来慰问戚家军的。那天,戚将军手头没什么紧要大事处理,于是,就请这位大嫂坐下聊天。 戚将军拿着饼好奇地问大嫂,这饼中间为什么都有一个小孔 大嫂笑着表示,这叫是咸光饼,是大嫂特意为丈夫做的。因他丈夫天天上山打猎,带饭很不方便,就将这饼用绳子串起来带在身边,饿了撕下一块就可以充饥。戚将军连声称赞表示,当兵的倘若也带上这种咸光饼,不是同样方便吗,以后行军作战再也不会耽误时间,贻误战机了。 中年妇女去后,戚继光命人照样制做,下令所有将士都带上这种薄饼。各地百姓闻讯,也纷纷制做咸光饼慰劳戚家军。从此,咸光饼就在浙东流传下来了。 很赞哦! (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