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北魏宗主督护制的危害 宗主督护

火烧 2022-09-29 12:46:07 1054
宗主督护   宗主督护(汉语拼音:zZo gzhuduhu),中国北魏前期地方基层组织的一种形式。西晋末年以后,北方长期战乱,十六国时期,诸少数民族政权频繁更迭,地方基层行政机构实际已不复存在,各地豪
北魏宗主督护制的危害 宗主督护

宗主督护  

  宗主督护(汉语拼音:zZongzhuduhu),中国北魏前期地方基层组织的一种形式。西晋末年以后,北方长期战乱,十六国时期,诸少数民族政权频繁更迭,地方基层行政机构实际已不复存在,各地豪强地主聚族而居,纷纷以宗族乡党的形式,占据有利地势筑坞立堡,割据一方,武装自卫,从事生产,维持生存。这些豪强地主称为宗主,坞堡里的农民实际上是坞堡主控制的依附程度不等的农民,向坞堡主交纳地租,土断承担劳役和兵役。魏道武帝建立北魏政权时,拓跋鲜卑缺乏封建统治的经验,按照公社结构来认识这些宗族坞堡组织,为了取得各地宗主的支持,建立联合统治,承认宗主在地方上的势力和他们的政治经济权利,利用他们代替北魏政府督护地方。宗主为政府收纳地方租税,征发兵役、徭役。这一以宗族主为乡官的制度是北方的社会实际与拓跋统治者的需要相结合的产物。在魏孝文帝改革以前,北魏政府在中原地区一直采用这一制度。在宗主督护制下,各地宗主实际分割了国家大量的劳动力,构成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基础。孝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于太和十年(486)实行三长制,取代了宗主督护制。

“宗主督护273168” 3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