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格森哲学 亨利·柏格森介绍、作品
亨利·柏格森介绍、作品
亨利·柏格森
亨利·柏格森(HenriBergson,1859年-1941年),法国哲学家,文笔优美,思想富于吸引力,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从中学时代起便对哲学、心理学、生物学发生兴趣,尤其文学。他反对科学上的机械论,心理学上的决定论与理想主义。他认为人的生命是意识之绵延或意识之流,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成因果关系的小单位。他对道德与宗教的看法,亦主张超越僵化的形式与教条,走向主体的生命活力与普遍之爱。其写作风格独特,表达方式充满诗意。代表著作有《创造进化论》、《直觉意识的研究》、《物质与记忆》等。

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年-1941年),法国哲学家,1859年10月18日生于巴黎,父亲是波兰犹太血统的英国公民、音乐家,母亲是爱尔兰血统的犹太人。他的幼年在伦敦度过,9岁时全家迁居巴黎。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孔多塞中学。
1878年,亨利·柏格森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文学系读书,做过班级的图书管理员,毕业后获哲学教师资格。
1881年,起在中学任教。
1889年,柏格森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哲学专著《时间与自由意志》,并获得博士学位。
1896年,柏格森他出版第二部哲学论著《物质与记忆》而一举成名。
1897年,被聘为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哲学教授。
1900年,他进人全国最高学术机构-法兰西学院任教授。
1907年,他出版代表作《创造进化论》全面阐述了其生命哲学体系,名声为之大振,许多人都拥入法兰西学院来聆听他讲授哲学,在法国甚至出现了"柏格森热"。
1914年,当选为道德与政治科学院年度主席和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1927年,柏格森因他的《创造进化论》一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在西方哲学史上是罕见的。
20年代中期,由于健康状况恶化,卧床不起,他辞去了各种职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年迈的柏格森反对纳粹政权对犹太人的迫害,拒绝与侵法德军合作。
1941年1月4日,他因病在巴黎逝世,享年82岁。
主要作品
出版年份
出版年份
《直觉意识的研究》
《时间与自由意志》
《物质与记忆:身心关系论》
《笑的研究》
《形而上学导论》
《创造的进化》
《生命与意识》
《精神的力量》
《绵延性和时间性》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
《思想和运动》
成就荣誉
当选为道德与政治科学院院士。
当选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
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获法国荣誉集团大十字勋章。
人物评价
创造进化论拉·科拉柯夫斯基:"几乎没有一个当代哲学家敢夸耀他们完全没有受到柏格森的影响(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尽管很少有人提到和引证柏格森,但柏格森的存在却是不能从我们的文明中消失。"
雅克·莫诺:"我并不认为柏格森的态度是无足轻重的,.……有意或无意地反抗理性,尊重本能的冲动胜于尊重自我,以及创造的自发性,这些都是我们时代的标记。"
卡尔·波普:"我的观点可以这样表达:每一科学发现都包含'非理性因素',或柏格森的'创造性直觉'。"
社会影响
在柏格森迄今为止权威性的著述《创造的进化》的叙述中柏格森简介,他创造出了惊人宏伟的诗篇、具有广博视界和持续力度的宇宙进化论,而且并未忽视一种严密的科学术语。要从他的透彻分析或深奥思想中得益或许是困难的,但是却可毫不费力地从中获得巨大的美感。
假如人们把它视为诗篇,它便呈示出一种戏剧性。世界被两种相互冲突的趋向所创造。其中物质在其意识中展示了下降的运动;第二种则是具有固有的自由情感和永恒创造力的生命,它不断地向知识的见解和无限的视界趋进。这两种因素相互混合,彼此制约。这种联合的产物在不同的水平上分支。
首先的基础差异见于植物和动物界之间,非动的和运动的有机活动之间。植物借助于阳光储存了从惰性物质中抽取的能量。动物则免除了这种基本努力,因为它可从植物摄取已经储存的能量并据需要同时、均衡地释放爆发力。在较高的阶段上,动物界在损害动物界的状态下维持生命,能以这种能量的聚集,强化自身的发展。如此,进化之道变得日益多种多样,其选择绝非盲目为之。本能随着器官的利用而产生。理智的胚胎期也已存在,但对本能而言智能仍是劣等的。
精神导引
居于生命顶峰的人类,理智居于支配地位,本能作用则下降了,尽管并未完全消失,它潜伏于统一了活时间之流中所有生命的意识里。本能开始在直观的视觉中活动。理智的开发期显得节制而胆怯。理智的展示仅靠本能地以惰性物质中生长的器具替代有机器具,并在自由行为中运用它们的倾向和能力上。本能对其目标颇具意识,但是此目标极为受限。反之,理智受着极大风险的约束,却趋向无限广泛的目标,趋向为人类物质和社会文化所实现的目标。无论如何理智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风险,在空间世界为行为创造的理智,或许会因为从其生命概念获得的形式和对生命内在流动本质以及对统摄其永恒变化的自由保持沉默而歪曲世界映像。由此,在智力征服了自然科学的情形下,产生了对外在世界的机械论和决定论观念。这是戏剧性的。创造进化论是开放的,人们发现自身被普遍生命的生命力推上了舞台并使其无可抗拒地行动,一旦达到了对自我的自由认识,能够推测和展望具有通向其他道路的无边领域的既往走过的无尽道路,究竟哪条路是人们该追寻的?
以"创化论"之说,强调创造与进化并不相斥,因为宇宙是一个"生命冲力"在运作,一切都是有活力的。他反对科学上的机械论,心理学上的决定论与理想主义。
他认为人的生命是意识之绵延或意识之流,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成因果关系的小单位。他对道德与宗教的看法,亦主张超越僵化的形式与教条,走向主体的生命活力与普遍之爱。
哲学影响
亨利·柏格森在1897年的《创造的进化》中就已宣称,所有最能长存且最富成效的哲学体系是那些源于直觉的体系。相信他这番话柏格森简介,对柏格森体系的关注,便会立即显示出柏格森是如何丰富了直觉的发现,这种发现是通向其思想世界的入口。柏格森的学位论文《试论意识的直接材料》(1889)已显示了这一发现,提出时间并非是某种抽象的或形式的表达,而是作为永恒地关涉生命和自我的实在。他称这种时间为"持续时间"。与生命力相类似,这种概念亦可阐述为"活时间"。这种时间是动态的流动,呈现出经常的和永恒增长的量变。它避开了反映,不能与任何固定点相联系,否则将受到限制并不复存在。这种时间可由一种趋向内在本源的内省、集中的意识所感知。
柏格森在其纯粹的科学叙述中,并未谈及本能的本源--或许源自被熟练掌握和探究过的个人体验,或者源自灵魂解放的危机。我们只能推测上世纪末期占据统治地位的理性主义生物学的沉闷气氛引发了这种危机。柏格森在这种科学的影响之下成长和接受教育,当他决计着手反抗这种科学之时,已在物质世界的概念结构领域掌握了非凡的武器,具备了必要和可观的丰富学识。当理性主义之网试图禁锢生命时,柏格森试图证明动态的流动的生命可以毫无阻碍地穿网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