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药农要在春季挖防风
防风是一种药用植物,它的根就是中药中的防风,有发汗、祛风除湿、止痛的作用。防风在我国东北、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湖南都有分布。
防风喜欢生长在草原和荒山丘陵的灌木丛中。药农在这些地方采挖防风时,发现有些防风不开花结实,有些防风开花结实。于是,药农把不开花结实的防风称为“公防风”,把开花结实的防风称为“母防风”。“公防风”的根长得充实,皮部汁液充足,柴性小,较柔韧,木质部常常有像菊花一样的斑纹,挖出晒干后就可做药用;而“母防风”的根长得疏松,皮部汁液不足且松软,柴性大,质量差,晒干后是空心的,不能药用。
![]() |
防风 |
为什么防风会出现“公”实、“母”虚的现象呢?
防风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雌雄同株,因此没有公母之分。在正常情况下,防风要生长到第三年才开花结实。所以采收种子,一般要在3年以后,而根的采收更要晚得多,一般在生长7~8年后才有采挖价值。
防风每年春季都要重新长出新的地上部分,但有些植株在长出新的幼苗后,由于得不到足够的光照,花芽不能形成,或因遭受动物及人为破坏,不能开花结实,这些植株当年就只长茎叶,便成了“公防风”。由于当年只长茎叶,因此枝条粗壮,叶肥大而有光泽,叶子制造的有机养料便可集中输送到根部贮藏起来,根的质量就高。而那些开花结实的植株,营养物质输送到花中,又转移到果实里去,这样根得到的养料少,质量就差了。药农在长期采药实践中发现了这种现象,因此只采挖“公防风”,而不采挖“母防风”的根。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知道药农为什么要“春挖防风”了。因为经过秋、冬两季,防风根中贮藏了大量养料,供第二年生长发育用,此时根的质量高。而在经过夏季,防风一般开花结实后,根的质量也差了,秋天挖出的防风当然质量也不高。
人工栽培防风,一般要经过7~8年后才能采挖。为了保证根的产量和质量,便需控制防风不要过早抽苔开花。具体措施:一是增加植株密度。由于密度增加,防风获得光合作用的空间少,抽苔开花率减低,这样可促使其营养器官生长。二是减少铲鋿次数。这样田间就有杂草生长,使防风处在半野生状态,也会影响其开花结实,从而保证栽培防风根的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