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责任心的重要性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

火烧 2022-03-09 01:19:38 1053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托尔斯泰认为,“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可见,责任心对人的重要性。纵观我们的现在的孩子,父母过于保护,娇宠溺爱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

托尔斯泰认为,“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可见,责任心对人的重要性。纵观我们的现在的孩子,父母过于保护,娇宠溺爱,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以“我”为中心,习惯把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他人。试问,当代小学生的责任心到哪里去了。作为一名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从小培养责任心。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我谈以下两点看法:
(1)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起着莫大的作用。对孩子盲目地给予爱是不利于责任心培养的。如果让孩子从小习惯了只关心自己,自然就会漠视他人;如果给孩子太多关爱和呵护,就会缺乏对别人情感的敏感和尊重,这样如何能培养出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父母可以在家庭生活中的进行责任分工,和孩子签订家庭责任合同书,让他们知道家庭成员各自的工作岗位和主要任务,“懂得自己在家庭中应尽的义务,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和对自己的希望值”。父母亲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锻炼他们独立做事的能力。根据有关统计,中国孩子每天家务劳动不到一个小时,而美国孩子每天家务劳动三四个小时。孩子在家可以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包括建立家庭中的岗位,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让他们有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在家庭教育中,小学生责任心的培养只有通过实践体验,才能提高自身的责任心,家长越俎代庖是无济于事的,鼓励他们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小学生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所以交给他们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妈妈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哪怕只是倒一次垃圾,洗一块手帕,忠于职守时应给予表扬鼓励;失责时应给予批评和惩罚。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小学生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鼓励他们勇敢地承担责任。例如,上学,忘了带自己的家庭作业;踢足球时弄坏了邻居家的玻璃,遭别人痛骂……其实这些并非一件坏事,通过让孩子承担“失责”,让孩子超越“以自我为中心”,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从而强化对自己和他人负责,对周围环境负责的责任心。
(2)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就是在学生的心田“播种”,播种一棵火热的责任心。给学生一个信念:“我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负责,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要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教师首先要有责任心,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教师要“爱”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让优生更优,固然是老师的责任,实现后进生的转化,改变他们的落后面貌,更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尽量耐心地辅导,弥补学科基础薄弱的缺陷,对于行为落后的学生,原则上不能迁就,更应充满爱心与他们交流沟通,了解他们学习、生活并帮助他们改正,信任他们。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必然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小学生的种种行为习惯都在静观默察中,在不断模仿中逐渐形成的。教师“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行为。”责任心的信念将使学生付诸责任心的行为。因而小学生责任心的养成最终还是取决于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只有在集体生活中才能充分展示,所以,我十分强调良好班集体的建设,注重让学生在集体主义的氛围中提高责任感,让学生在集体中认识自己和他人,在集体生活中磨练自己,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团体精神。
总之,责任心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长期地教育,不断地督促,逐步地强化,逐步形成的。身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关注小学生的一点一滴,从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各方面抓起,在小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培养出责任心!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我的孩子都5岁多了,让他帮家里做点事,总不能认真做完,不是虎头蛇尾,就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尤其外面稍有动静,就会立即放下手中的事去听、去看,过后也没有想到要继续完成应该做的事,真拿他没办法"。日常生活玩具、故事书丢了,让父母帮找,自己却心安理得地把责任推掉了。这些都是孩子缺乏责任心的表现。那么,父母应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从家庭日常小事做起。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及能力,经常有意识地向孩子布置一些任务,并检查他完成任务的情况,使他认识到自己对家庭、家庭成员所应尽的义务。不论是什么任务,父母都应该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给孩子讲明,使他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将它做好。如对7-8岁的孩子要求他帮助收拾房子,自己叠被子,整理、修补自己的玩具、图书,收拾玩耍后自己用过的物品和玩具,每天饭前摆放全家用的餐具,饭后扫地、倒垃圾,打扫楼道等,培养孩子做事的责任心。又如:叫孩子为邻居的老奶奶、老伯伯取牛奶、送报纸,扩大他乐意为别人做事的责任心。通过这些家庭日常生活小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对孩子来说,是既具体又容易接受和做到的。另外,对有的学弹琴、绘画的孩子,父母也应将收拾琴谱、绘画工具等任务交给孩子自己做,以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养成独自保管整理用品的认真负责的习惯。一个孩子能养成做任何事情都认真负责的习惯,那他就一定会培养出责任心来。●采用故事"游戏法"来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责任心。如:让孩子在故事中或游戏中担任"小哨兵""交通警察"的角色,并在孩子有了角色意识的基础上,逐步有意识地安排他参加不感兴趣的活动,并鼓励他象"小哨兵""交通警察"坚持站岗那样把事情做完,让孩子在通过担任的角色中,懂得生活中对有兴趣的事要做,对繁杂不感兴趣的事同样也要做好。●坚持正面教育,多鼓励、表扬,少指责、批评。孩子的责任感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另外,因为孩子毕竟年龄小,好奇心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些特点往往会妨碍他把一件事自始自终的完成,而当孩子完成一件事后,父母要给予公正及时的评价,并善于用语言的教育艺术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和转移过来,继续完成他应该完成的任务。如说:"我相信你还会把事情做完做好的",使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有责任承担,只要努力去做就能做好,同时要教他今后还应该怎样做就更好,既使他看到自己潜在的能力,又看到不足之处,以利帮助孩子养成积极、认真、严谨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孩子对自己言行负责的态度。●父母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责任心的培养,是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待学习、工作的认真态度,坚持性和责任感将成为孩子良好的学习榜样。此外,父母可以时常有意识地与孩子谈自己的工作,把自己完成一项任务、克服一个困难后的愉快和成就感传达给孩子,使孩子能具体地感觉责任意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主动、积极地养成责任习惯。】

23: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现代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们生活条件越优越,越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少责任感。
11

12
日,本版刊登
了一名读者的来电。她说,儿子今年读初一,有一次,他不小心把家里的相机摔坏了,一点内疚的感觉都没有。无奈之
下,我扣了他两个月的零花钱,用来抵维修的费用。不料,他恼羞成怒,绝食抗议。这名家长说:“儿子一点责任心都
没有,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责任心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

一个没有责任心、价值感的孩子,将来很难获得成功。为此,本版组织了一组
文字,让我们来听听专家、家长的观点。放手让孩子独立做事责任心差的孩子,大多数家境优越。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
心甘情愿、尽其所有、尽其所能地替孩子做一切事情,满足孩子物质上的一切需要,把孩子的责任担到自己肩上。结果
却使孩子缺乏奋发向上的愿望、缺乏责任心。那么作为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从心理学的角
度来看,以下原则是必须遵守的:

1.
言传身教。教育家陶行知说:“我要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要
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同样,要培养子女的责任感、事业心,家长首先就要敬业爱岗,有强烈的责任
感、事业心,因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启蒙教师。然而,现在有些父母把很小的孩子寄养在亲戚或老师家,等孩子大了
或出现问题了才接回家管教。
在这些孩子的眼中,
父母就是没有责任感的人,
那么这些孩子又怎会听进父母的劝呢。

工作责任心的重要性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

2

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父母的包办行为会使孩子失去责任心,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父母就要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
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要逐步教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励孩子认真完成。如果孩
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给孩子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居
里夫人曾对自己的女儿说:“你们长大以后,要自己去谋业。我只留给你们精神财富,决不给你们留下金法郎。”在居
里夫人的影响下,后来女儿成了著名科学家。

3
、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承担责任。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
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所以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
妈妈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例如,当孩子要养些花草动物
时,家长在答应孩子的要求前,可以让孩子承诺定时浇水或给小动物喂养等。当然孩子在照顾的过程中,难免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这时候家长应该进行监督,并告诉孩子疏于照顾的后果,让孩子负起责任来。
4
、培养孩子的耐心。心理学
家提出了用“等一下再享受”的原则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例如轮流玩的儿童游戏,小孩如果让玩伴先玩,自己等到最
后,一定能享受到没有人催促的乐趣;放学回家后要先完成作业再看电视或玩耍;让孩子学会忍耐,先面对痛苦解决问
题,事后享受的快乐才会更大。否则尽管他们智力不比人差,成绩却因不肯用功而落后。
5
、让孩子体验成功。孩子通
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时,家长要给予积极肯定。家长的表扬与肯定会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增强
其成功感和自豪感,使孩子明白自己能做很多的事、自己应该做很多事并且能做得很好。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ppt

:wenku.baidu./search?lm=3&word=%C8%E7%BA%CE%C5%E0%D1%F8%BA%A2%D7%D3%B5%C4%D4%F0%C8%CE%D0%C4&=0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责任感

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那么,作为爸爸妈妈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
1、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要逐步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励孩子认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让孩子有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
2、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所以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妈妈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3、可适当地让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忧虑和难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选择,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孩子感到家庭的美满幸福,要靠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共同参与,进而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
4、鼓励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例如,孩子跟着爸爸妈妈有朋友家做客,不小心损坏了物品。这时应该让孩子知道,是由于自己的过错,才造成了这种后果,应当给予赔偿。之后一定要带孩子一起买东西去朋友家道歉。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1.ppt.ppt

:wenku.baidu./view/eebd81f16bec0975f565e261.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的文章

1、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要逐步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励孩子认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让孩子有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ppt课件

责任感是人们对自己的言行带来的社会价值进行自我判断后产生的情感体验。责任感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基础,当一个人具有了某些能力时,就要对相应的事情负责。但是,儿童做事往往更多地重视行为过程本身,而不太重视行为的结果。因此,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必须让他们养成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的习惯。
1、订立责任合同,让孩子明白该做什么、怎样做,否则将会受到哪些惩罚。
孩子做事往往是凭兴趣的,要让孩子对某件事负责到底,必须清楚告诉他做事的要求,并且与处罚联络在一起。如把洗青菜的家务活承包给孩子,要是没做好,便不能吃所有的菜。这样,孩子才知道一个人是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
2、让孩子对自己的责任心引以为荣。
有位10岁的小女孩,她负责倒家中的垃圾已经5年了。在她5岁那年,她突然对倒垃圾产生了兴趣,一听到收垃圾的铃声就提着垃圾桶去倒。父母为了支援她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对她倒垃圾的事予以表扬,夸她能干,还经常在外人面前称赞她。这样就激发了孩子主动倒垃圾的自豪感,慢慢地形成了习惯,把这项劳动看成一种责任。
3、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有的家庭要求家人洗澡后把换下的衣服放进洗衣机,可8岁的王刚经常忘记,妈妈让他用本子记下洗澡后该做什么事,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从此以后,王刚再也没有忘记把脏衣服放进洗衣机,他为自己的进步感到自豪。可见,当要孩子记住做某事时,与其大人经常提醒,还不如让孩子自己记下要做的事情,这样孩子也慢慢地学会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只有学会了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才能逐步地发展为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负责。
4、让孩子对自己某些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设法补救。

如小孩损坏了别人的玩具,一定要让孩子买了还给人家,也许对方会认为损坏的玩具没多少钱,或认为小孩子损坏玩具是常有的事,或者不好意思收下孩子的赔偿,但家长应坚持让孩子给予对方补偿,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谁造成不良后果,就该由谁负责。当然,父母在家中要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有威信要求孩子负责任,才能让孩子有模仿物件。
应强化孩子责任心的培养

人的责任心不是先天遗传的,是靠社会的后天培养和教育而逐步形成的。这个培育过程自婴儿时期起直至终其一生。孩子从迈进小学直至青春期,这是一步步离开父母的庇护而走向自主自立的阶段,社会心理学称之为具体操作与形式操作的时期。这期间的孩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在迅猛地发展着,他们已开始独立地自觉地去思维,已开始对个人的、职业的、性别的和思想意识的义务和责任进行一系列有限的选择,这个阶段是对孩子进行品行培养的最重要阶段,也就是培养责任意识的最重要阶段。
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妈妈,我的语文书呢?”“你自己的东西,你应该知道在哪里!”“我不知道!”接下来,团团转着去寻找这课本的就是妈妈。一个“不知道”,孩子便心安理得地把责任推掉了。也常听到一些父母叹息说:“我那孩子做事总是有头无尾,马马虎虎,真拿他没办法!”而他们却不明白,孩子的这种坏习惯往往正是自幼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包办代替中养成的。许多小学教师为学生的草率马虎、漫不经心伤透了脑筋,只好规定作业本必须经家长检查签名。无论老师们对孩子负责的本意多么强烈,但实际上是把孩子对自己的学习应有的责任意识部分地移给了家长,客观上造成孩子依赖家长“保驾”而愈加漫不经心。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应从日常小事做起。按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提出具体的要求,定出可行的计划,并且要持之以恒地督促和要求。许多教育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坚持要求。如让低年级的学生整理书包,准备衣物、用品;让中、高年级的学生制定时间表,学会按时完成作业,分担固定的家务劳动,使他们能逐步学会约束和管理自己……等等。如果一个三四年级的孩子一次再次地不知自己的红领巾的去向,家长就没有必要替他翻箱倒柜,可以让他独自去承当他的漫不经心所造成的后果。
而在孩子完成一件事后,要给予公正的评价和鼓励。当孩子满手油污地做完一顿饭,也许会把油洒了一地,也许青菜没有洗就下锅,但妈妈应赞他:“饭菜做得挺香!”使他相信自己有能力承担,有责任承担,只要努力去做就能做好,同时要教给他今后还应该怎样就更好,使他既看到自己潜在的能力,又看到不足之处,以利于帮助孩子养成积极、认真、严谨的生活、学习习惯。
责任心的培养,不仅是靠口头的理论说教,有许多时候,它是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家长可以时常有意识地与孩子谈谈自己的工作,把自己完成一项任务、克服一个困难后的愉快和成就感传达给孩子,使孩子能具体地感觉责任意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责任固然带来某种压力,但人总是在压力中前进的,使他们形成一种良好的品行习惯。
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认为,每个人活在世上,都有人的义务和责任,孩子也一样。在学期间,学习就是他们的主要责任。家长要传达给孩子这样的信念:学习好是应该的,是自己分内的责任。反对和鄙视那种孩子得多少分就给多少钱,或许愿以换取孩子努力读书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会从根本上毁灭孩子的责任意识,毒害幼小的心灵,使孩子成为只知索取不知责任和奉献的人。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课后感悟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听取孩子对家庭生活的建议。父母可以适当地与孩子谈谈家里的花销添置及人事来往,并请孩子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者请孩子出主意想办法。当父母经常聆听他们的意见,采纳他们的有价值的建议的时候,孩子就会在心中产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不要鼓励孩子告状。如果孩子常在父母面前说别人如何如何,那么,他就是在学着怪罪别人。作为父母,您要是听从孩子的告状,就等于是对他们说:“妈妈会帮你处理这些事情。妈妈知道你还太小,应付不了这个。所以只要任何应该让妈妈知道的事,就要告诉妈妈。”这种态度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一般来说,对孩子的告状,妈妈应该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不喜欢你打别人的小报告。”当然,父母必须考虑到安全的问题。如果别的小孩正在做比较危险的事情,孩子跑过来告诉你,你肯定要重视。
让孩子心中有爱,关心他人,善待他人。父母要培养孩子对社会的责任心,必须要求孩子主动关心老人、病人和比自己小的孩子。父母生病的时候,让孩子学会照顾父母。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生日,鼓励孩子给父母送上一份生日礼物。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父母要把每件要求孩子做的事情,对孩子交代清楚,保证孩子能完全理解。耐心指导孩子做家务,以鼓励、表扬、奖励等方式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反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