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内部为什么可以分成许多圈层
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个巨大的球体,可是它既不象皮球那样外面一层皮,里面全是空气;又不象铅球那样,是个从外到里完全一样的实心球体。地球内部可分成好几个圈层。粗略看来它可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个部分。地壳是指地面至地面以下几公里到五、六十公里的一层;地幔是指地壳以下至2900公里深处的一层;地核是指地幔以下到地球中心的部分。如果分得细一些的话,还可以划成更多的具有不同性质的同心圈层。
![]() |
你知道地球的这许多圈层是怎样形成的吗?
十八世纪中叶和末期,德国学者康德和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先后提出了地球是由炽热的星云凝结而成的假设以后,许多科学家都根据这个假设,推测地球在处于熔融状态时,物质会因比重不同而产生重沉轻浮,最重的都集中到地球中心去了,轻的浮在外面,先冷却以后结成坚硬的地壳,所以地球一定是分成许多圈层的。
但这仅仅是科学家的推测,很长时期内谁也没有办法使他们的说法得到证实。
1910年,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整理了1909年10月8日和10日,在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发生的地震记录以后,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50公里处有折射现象发生。地震波的传播并不是随便乱闯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在不同的物质中不但速度不同,而且从一种物质转向另一种物质去的时候,一定会发生折射或反射的现象。根据这个规律,莫霍洛维奇就下了个结论,说这个发生折射的地带,就是地壳与地壳下面物质的分界面。
在这以后,利用地震波来探索地球内部构造的工作不断展开,证明莫霍洛维奇发现的这个分界面虽然各地深度不一,但它是普遍存在的。
![]() |
后来又有人提出了地球形成的新的解释,说地球是由固体的宇宙尘埃聚集而成的,但仍然不否认地球内部分成若干圈层的解释;他们认为形成地球内部圈层的原因,是由于物质比重不同而产生的,而且说重的物质向地心聚集的作用现在还在继续着哩!不过,目前地球内部的圈层已基本形成?所以不象开始时那样活跃了。
人类对于地球内部的秘密的探索工作,还在继续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