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为什么南极会有温水湖泊

火烧 2016-11-02 04:55:42 1065
南极终年冰雪覆盖,狂风呼啸,气候条件恶劣,年平均气温为零下25℃,最低气温曾创下-88.3℃的纪录。可是,就在这样的严寒地区,却有水温达25℃的湖泊。 这样的温水湖在南极洲已经发现了几十个,它们的面积大小不一,湖面终年结着足有几米厚的冰,即使在南极的夏季,

南极终年冰雪覆盖,狂风呼啸,气候条件恶劣,年平均气温为零下25℃,最低气温曾创下-88.3℃的纪录。可是,就在这样的严寒地区,却有水温达25℃的湖泊。

这样的温水湖在南极洲已经发现了几十个,它们的面积大小不一,湖面终年结着足有几米厚的冰,即使在南极的夏季,湖面也不开冻,所以,这些湖泊从外表看,只是一片结冰的凹地,和周围的冰雪世界,没有什么两样。然而,这些湖泊的坚冰下面,确实都是真正的一潭暖水。

例如在南极塔里伯斯火山西面100千米处的“干谷”中,有一个很有名气的咸水湖,名叫范达湖,面积13.6平方千米。这个咸水湖的特点是表层湖水含盐度极低。在南极极端低温的气候条件下,它的湖面也像普通淡水湖湖面一样结了一层3~4米厚的冰盖,冰盖下面的水温只有0℃;而随着湖水深度的增加,水温逐步上升,湖底部分的水温可达25℃左右。在同一个湖泊里,上下层的水温竟有如此大的差异,似乎不合常理,但这正是南极暖水湖泊的与众不同处,原因是湖水上下水层的含盐度不同造成的。在这种咸水湖中,湖水的含盐度随其深度增加而增加,湖底部分的湖水含盐度竟高出南极洲周围海洋海水含盐度十几倍。湖水的密度与含盐度成正比,随着深度和含盐度的增加,湖水的密度也相应地逐步增大。它就是造成咸水温度上下不一样的根源之一。


这种奇异的情况怎么发生的呢?温暖的阳光晒在湖面冰层上,阳光带着热量透过冰层,传到冰层下面部分,使紧靠湖水的冰表层受热面微微溶化。溶化的冰水温度较低,接近0℃。这层水随即影响下面紧靠它的水层,使这些水降温,并且一层层影响下去,但影响越来越小,降温幅度也越来越小,直至湖底的水几乎不受影响而保持原来的温度。这就是湖水上下水温相差那么多的缘故。

按常情,上部温度较低的水应该下沉到湖底,湖下部温度较高的水应该上升到冰面下。然而,由于含盐湖水的密度越到下面越大,所以,即使上面的水温度较低,却因它的密度始终比下面水的密度小而不会下沉;下面的水温度较高,因密度始终比上面水的密度大而不会上升。南极地区一年365天,有半年时间是白夜,终日阳光普照。阳光日夜不断向冰盖下的湖水输送热量。尽管湖水能够吸收到的热量不多,但积少成多,日积月累竟使湖底的水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达到25℃,不能不说是大自然的奇迹。

创造这个奇迹的条件,一个是湖水密度的垂直分布,另一个是覆盖湖面的冰盖。厚厚的冰层像锅盖一样严严实实地将湖封住,隔断了湖水和外界空气直接的热交换。另外,再大的风也不会在湖面掀起波浪去搅动平静的湖水。在这种既无外来影响,又无内部流动的特殊条件下,整个湖泊就像一潭死水,热散失降低到最小,保证了湖水的温度较高。

那么,既然湖水会不断吸收积蓄透过冰盖由阳光带来的热量,为什么水温最高只有25℃左右,不再继续升高了呢?起这种自动调节作用的恰恰就是给湖水传递热量的湖面冰盖。当湖底的水温超过25℃左右时,“多余”的热量会反馈上来,直至紧贴冰盖的水温也有所升高,促使冰盖溶化一部分。溶化的低温冰水反过来又立即使紧贴它的水层温度下降,并且逐层影响,使得湖底的水温下降。这样的过程反复循环,直到最终升温与降温取得动态平衡,湖水的水温就保持不变了。

据到南极探险考察的科学家实地探测,已经发现的温水湖,湖水温度尚无超过30℃的。由此可见,神奇的自然界,任凭千变万化,都包含着一种科学道理,南极有温水湖泊是符合热学规律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