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的魏国是怎么灭 战国七雄系列介绍-魏国
战国七雄系列介绍-魏国
魏国,春秋时晋国六大夫,战国七雄致之一,姬姓。
魏国的先祖是西周初周文王的儿子姬高。周武王灭商后封以于毕(今陕西省咸阳市)姬高以其封地为姓,故姬高又称毕公高,毕国在春秋前已灭亡。毕公高的后代毕万在晋国为臣,公元前661年,毕万随晋献公讨伐魏、霍、耿等周围诸小国,事后,晋献公将魏地(今山西芮城)封给毕万,毕万始为晋国大夫,故毕万的后代以其封地为姓氏。
魏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国家,属于战国七雄之一,前期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后迁大梁(今河南开封)。由魏文侯于前403年为周威烈王册封为侯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一共一百七十九年。
毕万公 公元前661年封于魏
万氏受姓发祥祖 毕万公毕 万,讳金言,生于周庄王八年,即公元前689年。司马迁《史记•魏世家》记载:“献公十六年(公元前661年),晋献公以赵夙为御,毕万(28岁)为戎右,伐霍、耿、魏,灭之”。毕万因功受赏,被晋献公爵为大夫,封地于魏,居万水,今山西省万荣县;娶共工氏之裔女,生二子。长名溢,寓万水盈满之意,始姓万,乃不忘父名万和居地万水也,谥:万文子;次名洪,寓万水泓大之意,含母姓共工氏之半名,始姓魏,乃不忘其母姓共工氏和居地魏国也,谥:魏武子,居魏城,今陕西省南端芮城县城,后裔为战国七雄。毕万公殁于周定王四年,即公元前602年,享年88岁,葬稷山,即今山西省万荣县稷王山,因纪念远祖后稷而得名,海拔1279米。古魏国地在今山西省南端,黄河弯曲以内,跨越汾河两岸。《史记》载:“魏之先,毕公高之后也…其苗裔曰毕万 芒季
芒季,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魏氏的领袖,毕万之子。承袭父亲毕万担任魏氏的领袖,仕晋献公。芒季死后,儿子魏武子魏犨继位。[1]《史记·魏世家》认为,毕万就是魏犨的父亲,没有芒季一代。
魏犫
魏武子 (生卒年不详)。姬姓,魏氏,名犨,谥武,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是辅佐晋文公称霸的“五贤士”之一,芒季子,毕万孙,以勇力闻世
魏悼子
魏悼子,名口,春秋时晋国大夫,魏氏第四代领袖,魏国先祖,魏武子之长子,厨武子魏锜、“结草衔环”的典故中打败秦将的魏颗之兄、魏昭子魏绛之父(生卒年不详)。
魏绛
魏绛,中国春秋时代晋国的武将、政治家,魏氏第四代领袖。姬姓,魏氏,名绛、谥号昭、庄。魏犨之孙,魏悼子之子(系本称魏绛是魏犨的幼子)。历仕晋悼公、晋平公。史称魏昭子、魏庄子
魏舒。
魏舒(约前565年-前509年),中国春秋时晋国的武将、政治家,魏氏第五代领袖。姬姓,魏氏,名舒(《世本》名荼)、谥号献。魏昭子魏绛之子(司马迁. 魏世家//史记. 西汉. 称魏献子是魏绛之孙,魏嬴之子)。历仕晋平公、晋昭公、晋顷公。史称魏献子
魏取,。
魏取,中国春秋时代晋国的武将、政治家,魏氏第六代领袖。姬姓,魏氏,名取、谥号简。魏献子魏舒之子(司马迁. 魏世家//史记. 西汉. 称魏襄子魏曼多是魏献子之子)。史称魏简子。魏取死后,儿子襄子魏曼多继位
魏襄子。
魏襄子,名叫魏侈,又名魏曼多、魏哆,是战国时期晋国大夫,魏氏领袖。据说,[来源请求]魏襄子和范昭子(范吉射)都很讨厌对方。他的儿子魏桓子和赵襄子、韩康子一起打败了智伯瑶魏绛简介,瓜分了他的领地。他们三家的领地更大了,超过了诸侯。
魏桓子
魏桓子(?─前446年),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魏氏世族的领袖,魏襄子魏侈之子。曾与韩康子、赵襄子合灭了晋国执政智伯。
智伯威逼魏桓子、韩康子割让领地一百里得手后,却向赵襄子索地遭拒。于是智伯命韩康子与魏桓子出兵,合攻赵襄子,水淹赵氏。但却因为受到智伯的恐吓威胁,加上赵氏家臣张孟谈的说词,韩魏两家于是倒戈,帮助赵氏,败灭智伯,瓜分了智伯的食邑,是为晋阳之战。晋阳之战亦是日后“三家分晋”之基础。
魏武侯——魏击 前395年—前370年
魏武侯(?—前370年)汉族,姬姓,魏氏,名击。东周战国初期魏国国君与中原霸主。魏文侯之子,前395年—前370年在位。他是三家分晋后魏国的第二代国君,在位期间将魏国的百年霸业再一次推向高峰。
魏惠王——魏罃 前369年—前319年
魏惠王,汉族,姬姓,名罃。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魏惠王魏罃,魏武侯子。即位时魏国是鼎盛时期,但在以后的战争中,大败于齐国,开始衰弱,他死于公元前319年。
在位中期信任庞涓,军事实力大增,
魏襄王——魏嗣 前318年—前296年
魏襄王(─前296年)或别谥魏哀王,或魏襄哀王(猜测)。原名魏嗣,魏惠王之子。魏襄王元年(前318年),魏、韩、赵、楚、燕五国合纵攻秦,不克而返。惠施为魏出使楚国。前296年魏襄王薨,子昭王立
魏昭王——魏遫 前295年—前277年
魏昭王魏昭王(?─前277年)魏绛简介,姬姓,魏氏,名遫。魏襄王之子。魏国第5代国君。前295年—前277年在位。孟尝君奔魏,魏昭王以为相,与诸侯共伐破齐
魏安釐王——魏圉 前276年—前243年

魏安釐王(?─公元前243年) 汉族,姬姓,魏氏,名圉。东周魏国第6代国君。前276年—前243年在位。魏昭王之子。昭王去世后,安釐王即位,为牵制孟尝君田文,封弟公子无忌为信陵君(今河南宁陵)。前273年,白起进攻魏国,孟尝君田文举荐芒卯为主帅,白起在华阳大败魏军,芒卯战败而逃,田文失势后,他的许多门客投奔魏无忌门下。
魏景湣王——魏 增前242年—前228年
魏景湣王(?―前228年),汉族,姬姓,魏氏,名增,一名午。东周魏国第7代国君。前242年—前228年在位。魏安釐王之子。魏景湣王元年(前242年)秦拔魏二十城,以为秦东郡。魏景湣王遣人出使赵国,与其结盟,并提出抗秦合纵。赵、韩、魏、楚、燕组成联军,共推赵将庞暖为帅。魏景湣王十五年(前228年)景湣王死,其子魏王假即位
魏王假——魏假 前227年—前225年
魏王假:姬姓,魏氏,名假。魏国第八代国君。前227—前225年在位,魏景湣王之子。魏景湣王十五年(前228年)魏景湣王薨逝,其子魏王假即位
魏王假二年(前227年),新郑有人反叛秦国,遭到镇压。魏王假三年(前225年),秦国将军王贲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城,水淹三月,城内死伤无数,魏王投降,魏国灭亡,凡八传,历九君,立国179年。秦灭魏,设其为郡县。信陵君无忌因远离都城 幸免于难逃亡太行山躲藏,改姓“王”
前任:魏景湣王(前242年—前228年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