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研究物候
植物在一年中要发芽、长叶、开花、结实、落叶,年复一年,岁岁不变,这就是物候现象。如果仔细观察这些物候现象,不难发现每种植物发芽、长叶、开花、结实、落叶的日期各年之间是不同的,即有的年份早,有的年份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这主要由于各年气候状况不同而引起的。例如,1962年初春,北京的气候比往年冷一点,山桃、杏树、紫丁香的开花期也比往年迟一些。这表明,季节的迟早,可以从物候现象中得到反映。
我国是研究物候最早的国家。西汉农书《汜胜之书•耕作》篇开头说:“凡耕之本,在于趣时”。这就是说:要获得农业丰收,关键在于抓紧适当的时间播种、耕耘和收获。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谈到种谷子时说:对于谷子,二月上旬,杨树出叶生花的时候下种,是最好的时令;三月上旬到清明节,桃花刚开是中等时令;四月上旬赶上枣树出叶,桑树落花,是最迟时令了。这表明:顺随天时,估量地利,可以少用人力,多得收获;反之,不顺应物候、天时,只凭主观行事,便会费力多,收获少。事实正是如此,如1962年,华北地区气候比较寒冷,山桃、李树、紫丁香、洋槐的开花期分别比1961年迟了10天,比1960年迟了5〜6天,然而,北京郊区的农民并未按这个迟到的季节安排农事,而仍然按往年老习惯进行播种、耕作,结果受到了冷害,导致农业歉收。这就是不研究物候,不掌握季节,不适时播种得到的报应。
美国在19世纪后半期才开始物候观测,利用物候资料,在引种驯化方面获得了成功。例如,美国农业部在把我国的柑桔、油桐、大豆移到美国以前,派人到我国的农业试验场、农业学校,搜集省、县地方志中有关柑桔、油桐、大豆的物候资料,以及适合它们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气候条件,经过认真的研究,决定把柑桔移植到加利福尼亚州,油桐移植到佛罗里达州,大豆移植到美国中西部诸州,一举获得成功。
![]() |
又如,20世纪初期,美国小麦害虫海兴蝇极为猖獗。美国农学家根据物候记载,把各地小麦播种期延期了若干天,避开了虫害高峰期,从而获得了小麦丰收。
再如,过去我国广东潮汕地区水稻遭受螟虫严重危害,后来根据物候,提早了播种期,等到螟虫大量出现时,稻子已经收割。你看,研究和应用物候对农业生产多么重要啊!怪不得有人把物候学称为“农业丰产的科学”。
- 上一篇
为什么气候学家要研究古代文献
我国从公元14世纪以后,各种文献、方志开始大量出版,并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我国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的府志、县志有5000多种。这是我们祖先留给后代的一笔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这些文献方志等史料中,记载了当时当地大量的气候情况。所以气候学家对古代文献方志产生了
- 下一篇
为什么冬季的雾和逆温会使大气污染加剧!
1952年12月5〜8日,大雾笼罩着英国伦敦,并同时有两个逆温层存在,使工厂排放的污染物大量聚集,成千上万的居民都患上呼吸道疾病,4天中就死亡4000多人。1962年12月3〜7日,伦敦再次发生烟雾事件,死亡者达700多人。20世纪以来,震惊世界的大气烟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