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谍影第八百九十三章接连回报 第一站 民国(三)
第一站 民国(三)
林安之渐渐了解到了一些自己父亲的信息。
他的这一世的父亲叫做林永升,是一个民族英雄。
林永升,字钟卿,福建侯官人,生于清咸丰三年也就是公元1853年。
同治六年,即1867年,他十四岁时考入福州船政后学堂学习轮船驾驶,四年后到“建威”练船实习。
光绪元年也就是1875年,调赴“扬武”练船,“周历南、北洋险要,以千总留闽,充船政学堂教习。”
三年后与同学林泰曾、萨镇冰、刘步蟾、严复等到英国深造,入格林威治海军学院叶祖珪简介,成绩屡列优等。次年,到“马那杜”大铁舰实习,巡历地中海各洋面,阅历大增。
光绪六年(1880年),林永升学成归国,保升守备,加都司衔。不久,由李鸿章调往北洋,任“镇中”炮舰管带,翌年转任“康济”练船管带。
光绪十三年(1887年)春,清政府向英、德两国订制的“致远”、“靖远”、“来远”、“经远”4艘快船(巡洋舰)竣工,李鸿章派林永升与邓世昌、叶祖珪、邱宝仁等出洋接带,林永升负责接带“经远”快船。第二年北洋舰只成军,林永升被委为“经远”舰管带。此后一直管理“经远”舰。
林永升为人淳厚善良,性和易,未尝于众前斥辱人,深得部属拥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林永升立即督励士卒,朝夕操练,讲求职守之术;以大义晓谕部下员弁、士兵,闻者咸为感动。他在海战中表现突出,但奈何人力有时尽,中弹破脑而亡。战后,清政府下诏照提督例优恤,追赠太子少保。

他偶尔救下妻子李惠,二人感情甚笃,但多年无子,幸好没有长辈督促,林永升也开明,二人感情没有受到影响。直到李惠怀孕,林永升却死在战争之中,以身殉国。
林家有一个书房,里面存放着林永升的藏书,从中国传统书籍到外国的典籍,甚至还有中医医书,上面的孕妇事宜被重点标注,还有他自己的教科书,上面写满了他的心得和笔记。
林安之认字以来,就一直泡在书房,几乎把里面的藏书都看遍了。现在他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又大大提升,加上前生的基础,多看几遍就能够熟记和理解。受益匪浅。
在他九岁那年,他终于将书房里的书都看完了,又开始扒拉他能够接触到的书。书房里又增加了许多新的藏书。
现在是近现代时期,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处于落后挨打的状况,这是一段屈辱史。
同时间的西方列国,国内已经出现了大量先进的学术理论和技术。要接触到这些先进学说,只能到国外去。
林安之想到的是,不知道以后的世界还能不能接触到这些,自然要多加大自己的知识储备。就算是在这个世界也是极为有用的。总不能浪费了自己现在这么好的资质。
而且,中国也一直有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的做法,自己应该可以争取到留学的机会。
于是他向李惠说了自己想要出国留学的想法。甚至怕她不同意,林安之还搬出了父亲的事,你看,父亲曾经也去国外留过学呢!他也想要像父亲一样。
李惠没有不答应,在她眼里,或许是丧父的原因,林安之一直十分早熟,也很懂事,几乎从不任性,也不提什么要求。现在难得他有想要做的事,李惠自然答应。更何况他还搬出了林永升这个杀手锏呢。
“我答应你。不过林家只剩下你我了,我却是要同你前去。”李惠说到。
林安之很理解。其实自己还小,二人又几乎没有分开过,李惠肯定会一起离开,一是方便就近照顾林安之,二是两人比较不孤单,三是李惠自己想要去到国外看看吧。
李惠找关系叶祖珪简介,将林安之塞进了留学的名单里。借用林永升的儿子的名号,这件事办得很顺利,考察了林安之的水平,更是没什么问题了。真是虎父无犬子,林永升当年已经是学霸了,林安之虽然年幼,却也聪慧,也是不凡。
事情敲定了,李惠处理了林家的一些事务,买了船票,真正打算和林安之一起离开。
几个月后,林安之迈上了驶往美国的轮船,前往美国留学。在船上度过了他的十岁生日。李惠随行,移居美国。